神经阻滞麻醉与中医自拟方治疗46例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作者:肖敏
[导读] 神经阻滞麻醉与中医自拟方及穴位按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肖敏
  (四川省蓬安县中医医院麻醉科;四川蓬安637800)
  摘要:目的: 神经阻滞麻醉与中医自拟方及穴位按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方法:对46例患者采用神经阻滞麻醉,中医自拟方及穴位按压治疗,⑴按照疼痛发生部位选用相应的神经传出孔行神经阻滞麻醉,⑵中医自拟方临床分型论治,⑶根据经络学说循经取穴按压。结果:4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愈33例占77.73%,显效6例占13.04%,有效4例占8.69%,无效3例占6.52%,总有效率93.46%。结论:神经阻滞麻醉与中医自拟方及穴位按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神经阻滞麻醉 中医自拟方 穴位按压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单侧、短暂性、电击样疼痛为特点,主要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突发突止,说话、咀嚼、洗脸等面部随意动作就能诱发,有时出现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鼻粘膜充血,流涕等自主神经症状,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均来自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门诊病人,临床表现为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发作性剧痛,持续数秒或3~5分钟,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患者男性15例,女性29例,20~30岁4人,31~40岁6人。41~50岁19人,51~60岁8人,61~70岁6人,发病率最高为40~50岁,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0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6月,左侧三叉神经痛27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9例。
  1.2 治疗方法:⑴用罗哌卡因注射液0.75mg+维生素B1注射液 0.1g+复方川芎注射液3mL,用5mL注射器,根据疼痛发生部位,神经节段不同位置选用相应的神经传出孔行神经阻滞麻醉,疼痛部位为三叉神经节1支分布范围者,行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阻滞,第2支者行眶下神经阻滞,第3支者行刻下神经阻滞,下齿槽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液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轻重用量适当掌握,注射时一般均先用侧面直入法,不成功改为前侧面进入法,进针时手要轻巧,稳准,按常规皮肤消毒,每周3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⑵中医药,自拟方
  白附子10g 细辛5g 羌活10g 僵蚕15g 全蝎5g
  钓藤15g 川芎10g 白芷15g 丹参15g 蜈蚣2条
  黄芩15g 红花5g 赤芍10g 黄连8g 栀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mL温服
  ⑶穴位按压取下关 合谷 太冲 四白 地仓 颊车 太阳等穴,每日1次,1~2个疗程,
  1.3疗效评价:神经阻滞麻醉和中医自拟方及穴位按压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说话,进食无任何不适症状,治愈33例占77.73%,显效6例占13.04%,有效4例占8.69%,无效3例占6.52%,总有效率93.46%,经随访1年复发2例,2年复发2例,3年复发4例,从以上随访来看,采用神经阻滞麻醉配合中医方药(自拟方),加上穴位按压,不但近期疗效好,长期疗效也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因此,神经阻滞麻醉与中医药治疗方法是目前三叉神经痛最理想的方法。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且6个月以上没有发生病情反复情况。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症状体征消失不足,3个月而又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无变化或症状体征无改变仍疼痛。
  体会: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为临床较为常见疾病,疼痛性质以单侧、短暂性、电击样疼痛为特点,发作时似刀割样,针刺样剧烈疼痛,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近年来,临床常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能迅速控制疼痛,阻断神经的传导通路,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改善血流状态,抗病毒入侵,修复受损神经及预防疼痛发生,改善神经周期和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用罗哌卡因注射器液0.75mg+维生素B1注射液0.1g+复方川芎注射液3mL,配用神经阻滞液具有镇痛和麻醉双重作用,广泛用于神经阻滞麻醉,药理特点罗哌卡因对心脏毒性低微,对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较明显,维生素B1注射液能营养血管神经,是神经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复方川芎注射液能抗炎,解痉,化瘀通络功效。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病变部位在头面部,而“高巅之上,唯风可达”,风性升发而犯头面,结合本病时发时止,疼痛反复发作的特点,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也常与风痰交作阻络有关,病因为风邪中于太阳、阳明两经,和体内痰瘀互结,瘀阻脉络而致疼痛,依据中医通则不痛,痛者不通的理论,结合临床辩证施治,中医自拟方活血化瘀,宣痹通经,祛风通络,消炎止痛为法。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解痉长于治头面之风为君药,配全蝎、僵蚕祛风解痉又善通络,以此为辅,但该方力量弱,因此加用蜈蚣活血祛瘀,以加强白附子和全蝎的通络之功,且全蝎与蜈蚣同用有协同作用,使方中通络力量加强,佐以川芎,白芷活血化瘀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芳香走窜,善开结气,使之上达巅顶,通利可用,《本草正义》“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本草新编》“故用细辛通络散结,宣郁滞而止痛,取斩将夺矣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观察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镇痛作用,红花、赤芍有较强的持久的镇痛作用,丹参改善微循环,镇痛,川芎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活动而发挥止痛作用,黄芩、黄连、栀子有一定抗炎作用。诸药配伍,加强活血化瘀,宣痹通络,祛风解痉之功
  按压合谷、太冲、四白、地仓、颊车、太阳等穴位能疏通病变部位的经络、气血,祛瘀,达到止痛效果。
  在临床上神经阻滞麻醉通过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改善血流状态,抗病毒入侵,调节机体的气血,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促进受损血管神经恢复。配合中医药活血化瘀,宣痹通络,祛风解痉之功,加上穴位按压,因此,神经阻滞麻醉与中医药联合应用对三叉神经痛能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1、上海针灸杂志 2006。25(11);26-27
  2、姜哓钟、陈必胜、赵云富等三叉神经手术治疗174例报告[ J ]
  上海医学,2003。25(6):3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