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童来根 周志刚 许欢 章双凤 吴文忠通讯作者
[导读]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运用在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童来根  周志刚 许欢 章双凤 吴文忠通讯作者
  (宜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无锡2142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运用在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成人重型ITP患者,全部患者接受rhTPO治疗,比较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45例患者中,共16例无效(35.56%)、8例有效(17.78%)、21例完全反应(46.67%),且不同分期患者在总反应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用药期间发生头晕1例(2.22%)、乏力2例(4.44%)、四肢肌肉酸痛3例(6.67%)、低热1例(2.22%),于1-4h后症状自行消失,未见血红蛋白升高、肾功能损害与肝功能损害。结论:对成人重型ITP患者进行rhTPO治疗,疗效显著,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安全性
  
  ITP属于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疾病表现是皮肤黏膜出血,病情严重者易出现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且出血风险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因此,需及时治疗。本文以我院就诊的45例成人重型ITP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就rhTPO运用在ITP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探究,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成人重型ITP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6.0±2.1)岁,病程3-59个月,平均病程(31.2±3.8)岁,28例慢性ITP、13例持续性ITP、4例新诊断ITP,8例齿龈出血、4例鼻出血、6例口腔血疱、27例皮肤出血。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中的诊断标准[1];②不接受或不适合脾切除治疗;③经环磷酰胺、环孢素、达那唑、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复发或无效;④本次研究活动在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展开;排除标准:①血栓性疾病史者;②哺乳期女性或妊娠期女性;③HIV感染者;④病毒性肝炎病史;⑤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高于正常上限20%。
  1.2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rhTPO(药品厂家: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49;药品规格:7500U/1ml/瓶)治疗,剂量为300U·kg-1·d-1,治疗14d,之后停药观察1周。在此期间,勿使用利妥昔单抗、达那唑、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若患者需要紧急治疗,可进行血小板悬液输注。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指标为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1)临床疗效:无效:患者PLT小于30×109L,存在出血症状;有效:患者PLT超过30×109L,不存在出血症状;完全反应:患者PLT超过100×109L,不存在出血症状,总反应率=有效率+完全反应率[2];(2)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乏力、四肢肌肉酸痛、低热。
  1.4统计学方法
  经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活动中产生的观察数据,其中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可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代表有对比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临床疗效
  45例患者中,共16例无效(35.56%)、8例有效(17.78%)、21例完全反应(46.67%),且不同分期患者在总反应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分析不良反应情况
  45例患者均为初次用药,在用药期间发生头晕1例(2.22%)、乏力2例(4.44%)、四肢肌肉酸痛3例(6.67%)、低热1例(2.22%),于1-4h后症状自行消失,未见血红蛋白升高、肾功能损害与肝功能损害。
  3 讨论
  以往临床在治疗ITP患者时多采用免疫调节及免疫抑制减轻血小板破坏、减少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如常见药物有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然而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指出[3],抗血小板抗体对于前体巨核细胞、巨核细胞靶抗原同样有识别作用,可以阻碍巨核细胞成熟及分化,从而减少血小板产生,加之临床经验表明ITP发病机制中包含血小板生成不足这一重要因素,因此,可用促血小板生成药治疗ITP。
  本次研究表明,rhTPO对于治疗ITP效果显著,不易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不同分期患者在总反应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症状于1-4h后自行消失。分析原因:rhTPO借助基因重组技术,经由提纯制成,属于全长糖基化血小板生成素[4],具有升高血小板的重要药理作用,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发生作用,调节血小板生成的各个阶段,加之rhTPO对于血清炎症反应蛋白有一定的调控功效,所以疗效较佳,且不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基于rhTPO对于治疗成人重型ITP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所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1):975—977.
  [2]张静,颜丽华,许伟,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04):268-269+275.
  [3]呼小茹,王梅芳,陈玙,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减量地塞米松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8,31(04):528-530.
  [4]刘晓帆,黄月婷,刘葳,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92例成人重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4):312-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