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邵志报
[导读] 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邵志报 
   (句容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镇江 212400) 
  【摘要】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50例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是2018年01月-2019年06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其中给予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为参照组,给予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微型钢棒固定牢固,不易错位,临床医疗效果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型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通常意义上,骨折临近关节的功能恢复成为了影响患者的关键点,第一掌骨处于手掌桡侧,和其他部分比较,掌骨短小而粗,临近多数为多角骨,远端临近第一节指骨,而骨折多数因为外界暴力磕碰导致[1]。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掌骨方面具有一定优点,如骨折部位固定相对更加牢固,可以开展早期功能锻炼、简单操作,且恢复效果好[2],笔者根据我院掌骨骨折患者和恢复情况,对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情况做出如下表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50例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患者的时间是2018年01月-2019年06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1:14;平均年龄为(36.12±2.1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5:10;中位年龄为(37.07±2.21)岁;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展现出了十分良好的均衡性(P>0.05)。
  1.2方法
  研究组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予其实施臂丛麻醉,麻醉起效后于其手掌背部作一弧形切口,长度约在2cm左右,将拇长展以及拇长伸肌腱逐层进行剥离,进而将第1掌骨骨折近端以及断端部位腕掌关节面充分暴露出来,直视下保证骨折端实现良好解剖复位,然后将L型钢板置于掌骨背侧并通过螺钉固定,术毕对伤口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并对伤口逐层缝合[3]。参照组实施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完成臂丛麻醉后将骨折远端充分显露出来,继而在不将指骨贯穿的前提下通过电钻将克氏针两根斜向钻入其中,并分别于同指骨头部位置的桡骨侧以及尺骨侧靠近的位置钻出,然后再从远端(克氏针)进行退针,良好复位骨折后将克氏针两根通过电钻分别于指骨远端位置的桡骨侧以及尺骨侧穿出,剪除近端残留克氏针,弯曲克氏针尾端埋于皮下。
  1.3疗效判定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可以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总治疗优良率为(优+良)/总例数×100.00%。其中优:骨折愈合非常完好,X光片显示骨折线消失,并且骨折部位的骨痂生长状态良好,关节能够正常活动,专项负荷运动完成状况良好;良:骨折愈合效果尚可,X光片显示骨折线消失,并且骨折部位的骨痂生长状态正常,一般性负荷动作可完成,但做专项运动会存在一定障碍,关节活动伴有一定程度的受限情况;差:骨折愈合情况不良,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不清,能够进行一般性负荷运动,但是无法完成专项负荷运动,关节活动伴有的受限情况较为突出。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为基准对其中数据做出分析整理,通过百分数(%)的形式呈现治疗优良率并行卡方检验,P小于0.05代表数据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众多手部骨折类型中,掌骨骨折是其中较为多发且常见的一种,局部压痛疼痛、肿胀乃至手部出现功能障碍为突出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手部畸形的情况,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其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临床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方案主要包括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以及手术内固定等,前两种方案虽疗效尚可但存在着早期活动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固定时间相对较长的不足,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当前,临床对于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方案多以手术内固定为主,该方式更加可靠、直接。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4],目前微型钢板在掌骨骨折的治疗上可获得较理想的使用效果,不仅有着非常牢固的内固定特点,并且对于外固定没有依赖性,手部肌肉牵拉也不会对此产生影响。此外,通过钢板螺丝进行固定后,患指在开展相应的功能锻炼时几乎不会受到影响,能够在术后早期便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关节僵硬、软组织及肌腱粘连等并发症。而相关生物力学分析成果显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保持骨折断端稳定发挥着非常可靠的保护性,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带加压作用促使骨折部位能够更好的对位,十分有助于手部骨折的良好愈合。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微型钢棒固定牢固,不易错位,临床医疗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过程中应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亚伟,曹能力,李伟,等.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9(7):91-92.
  [2]王小磊,赵民,金卓,等.微型钩钢板治疗急性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尺侧撕脱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9,35(1):4-6.
  [3]陈轲,韩健,殷振华,等.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84-85.
  [4]奚秀峰,周海涛,丁聪,等.微型钢板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16例[J]. 2016,29(30):261-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