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   作者:段佳莉
[导读] 就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段佳莉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就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40例),对其实施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道护理实施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患者及其家属对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针对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而言,呼吸道护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气管插管;危重症;呼吸道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40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中位年龄为47.5岁;疾病类型:肝硬化、高血压脑出血、结核性脑膜炎、颅脑损伤及呼吸衰竭。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较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通常情况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气管插管患者极有可能出现意外拔管情况,故需将导管固定稳妥,定时对导管、固定带等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有无脱落、固定过紧等现象的出现,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呼吸道护理的具体措施:1)湿化气道:针对气管插管患者而言,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其呼吸道加湿功能就会丧失,从而影响气道粘膜,在痰痂形成后,就极易出现感染现象,情况严重的话还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相关护理人员要定时给予气道湿化护理,以确保气道的正常防御功能。2)确保呼吸机湿化器参数的合理性: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合理调整湿化器温湿度,有利于纤毛运动的维持,同时为避免寒冷、肝脏气体对呼吸道粘膜造成刺激,就需注意观察管道内的情况,及时在湿化器内添加蒸馏水,如若出现冷水就需及时排出,以规避感染现象的出现。3)雾化吸入及用药:在气管插管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中,其雾化吸入药物通常采用的是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等,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两次,从而可确保及时将患者的痰液排出,同时在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严格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以规避呼吸道感染情况的出现。4)合理使用湿化液:就以往来说,临床往往会使用以0.9%氯化钠溶液为主的湿化液,而目前较为常见的为0.45%氯 化钠溶液及2.0%碳酸氢钠液,这主要是因为0.9%氯化钠溶液极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高渗状态,最终导致水肿最终的出现,影响气体的顺利交换,而患者在吸入0.45%氯 化钠溶液后,其气道功能不会受到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湿化液的具体使用:采用微量泵入的方式给予患者湿化液,将泵入参数设置为10.0~15.0 mL/h,在没有对患者实施吸痰操作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湿化液注入患者气道,剂量控制在2.0至3.0 mL范围内,然后下次进行吸痰时吸出。

5) 及时将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在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给予吸痰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合理控制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秒,可在吸痰前对患者实施湿化及吸氧处理,在进行吸痰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脉搏、心率、呼吸等,以规避心率失常等一系列症状的出现,同时在对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除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规避或降低感染现象的出现。6)并发症护理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处理原则,定时对患者的吸痰管进行更换,并认真记录更换时间。在对患者实施吸痰操作前,需将患者的口、咽部分泌物清除,之后在吸出管理的分泌物,如若患者的气囊处理放松状态,就可给予吸痰处理,从而有效规避气管感染现象的出现。另外,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若其病情状态稳定,就可适当的将床头太高,以15至30°为宜,尤其是在鼻饲喂养阶段,可将床头抬高45°,在鼻饲喂养的1小时范围内,不可对患者进行吸痰、更换体位等操作,以免患者出现呕吐或误吸的现象;在鼻饲喂养期间要合理控制喂养量,每天200至300ml最为适宜,严格控制喂养速度,每次喂养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或低于20分钟。7)口腔护理:针对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而言,其机体免疫功能往往较差,从而就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可能,故需给予患者口腔护理,每天2次,根据患者的口腔PH值合理选择溶液,常见的包块双氧水、生理盐水等[1-2]。
  (3)统计学处理
  文章所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P<0.05表示满足了 统计学条件。
  2、结果
  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接受呼吸道护理干预后,其均抢救成功,在病情稳定后就及时转入了专科观察、治疗。同时,经问卷调查后发现,护理满意的有30例,占比为70%(30/40),一般满意度有9例,占比为22.5%(9/40),不满意的有1例,占比为2.5%(1/40)。
  3、讨论
  针对危重症患者而言,其具有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高等特点,而气管插管是其最为主要的抢救手段,在维持患者正常通气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预防呼吸衰竭的出现,从而尽可能的为患者正确救治时间,有利于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危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就极为关键,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格遵医嘱执行每项操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以规避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意外拔管等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降低或规避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出现[3]。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呼吸道护理实施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生存质量改善明显,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说明,针对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而言,呼吸道护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甘美连,李 芸,李 威,等.危重症专科小组运作在呼吸道护理管 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7(11):1306-1308.
  [2]王雅丽.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的呼吸道护理[J].内蒙古中医 药,2018,32(7):178-179.
  [3] 杨爱萍,马渑霞,陈珊珊,等.68例气管插管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体 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18(2):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