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唐山063600
摘要:为了响应城市化建设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项发展途径,为提升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分析
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但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决定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尽管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矛盾和问题。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立足于对基本国情及社会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可知,我国的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建筑设计仰赖于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城市规划中各区域基本功能的了解,建筑设计师能够明确不同位置中建筑物的基本特征,从而在协调城镇之间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全面发挥出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和人文性;其二,城市规划依托于建筑设计的整体发展状况。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明确各建筑物的作用,以及其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城市规划中经济效益的提升。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所面临的现状分析
2.1对于建筑规划缺乏合理的管理手段
通常来说,城市的规划设计需经由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后再统一进行布局,且其审批与执行过程较为严格,对设计人员及规划方案的要求也较高。但是就当前而言,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违法违规现象,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为了谋求高额利益,在不经政府同意后就私自开工进行建筑规划。这是由于,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不少黑心地产商人仅为一己之私铤而走险,这不但会对城镇环境及资源造成损害,同时也为后期的城市规划及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地方政府过于重视形式主义,忽视了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地方区域性文化更是不胜枚举。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城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保留着其地方的文化特色,这不但是一个城市的代表性象征,同时也决定了该地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方向。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区政府为了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城市规划作为政绩,把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工作水平的见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大刀阔斧的拆除了一些急剧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形式主义风气的上升致使胡乱开采、肆意破坏建筑的现象产生,既大大削弱了城市特色,同时也将城镇建设的重要性抛于脑后,降低了城镇建设的基本价值。
2.3没有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我国城镇建设所遵循的基本社会原则是公开化和民主化,但是通过对各地区社会发展的调查可知,在绝大多数城镇系统中,相关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尊重公众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其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广泛发挥出群众意见的基础,政府的单头作业严重降低了城镇建设的公开性。同时,再加之公众监督管理体系的缺席,使得城市规划难以在正常实施过程中满足群众需求。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途径分析
3.1提高建筑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广泛吸取国际先进设计理念
尽管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对于相关设计理念的研究以及中国本土建筑特征的体现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与国外先进设计经验的对比可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并不完善。因此,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内部能够重视对先进设计理念的吸收,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国内技术与国外观念的融合。
建筑设计师只有在工作过程中将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相融合,才能够更好的感知到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基本需求,并通过对人文风俗、地区特色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来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建筑形式。
3.2保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和谐共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前文已经提到过,建筑设计仰赖于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则依托于建筑设计的实际开展状况。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相互联系且相辅相成,所以为了提升城镇建筑的基本水平,就要求城市规划能够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统一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规划方案与城镇环境的协调,以及设计图纸与城市区域划分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还需重视一点,从本质而言,建筑设计通常是为城市规划服务的,故而,建筑需主动与城市中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区域规划相结合,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的基础上,将城镇建设的社会性及人文性重点凸现出来。
3.3进一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促进社会结构的转型
众所周知,社会资源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建设及发展价值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就要求相关部能够从实际出发,在新型城镇背景下,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一方面,在对资源进行统筹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将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所需作为工作的重点,从根本上避免因不合理配置或者倾向性配置而造成的社会不和谐或是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在工作中坚持将公平公正作为分配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环节中,尽量缩小城镇之间的差距,保证城镇居民之间资源分配的平衡性。
3.4坚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指导,提升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水平
为了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需求,全面促进城镇的战略化转型与升级,同时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经济风险及污染风险,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并将无节制开发、占用农田资源大搞建设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本文在此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几条建设性建议:
第一,秉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将科学合理规划基本建设布局作为锚点,以绿色环保可持续观念为原则,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
第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并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证各区域的设计都能够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稳定共生。其中,特别是在建筑设计环节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通过对城镇地区的走访调查,来在城市设计规划中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全面体现出来。
第三,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在尽量体现集约型设计的同时,保障城镇建设规模的适当,在尽量降低城镇规划对自然环境所造成污染的基础上,将公共交通、居民生活区域以及生产区域进行划分,从而提升城镇建设的可持续性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从本质上来说,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城市规划的良好辅助,而城市规划建设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度建筑设计相关理念的参考学习。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总体质量,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通过对城镇居民需求、地方特色风俗以及城市规划方向的综合考虑,来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及国家基本建设要求的建筑设计方案及城市规划方案。以从根本上来促进我国城镇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助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皇甫端端.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17(30):80.
[2] 唐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的转型发展*--走向战略化、精细化与多元化[J]. 南方建筑,2015(5):27-31.
[3] 彭承宁.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重视小城镇城市规划设计的几个问题[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