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博
金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300110
摘要:物联网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各个阶层的社会人士都能从物联网技术中获得利益,学生拓宽知识渠道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学习,工作者能够在信息化的影响下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同时,网络安全的问题接踵而至,许多人都会担心自己信息在网上泄露,基于此,本文在对物联网技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物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计算机安全的维护重点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控制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联网的互联网。其中物联网的发展和其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技术为互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借助科技化的手段在网络中纳入实物。物联网终端可以向各个设备上拓展,满足实时通信和信息交换的需求。物联网技术整合了互联网上的所有优势,可有效兼容互联网上的各个程序,因此该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很大的。
构成物联网的结构有多种,比如传感器、应用管理系统、技术平台以及网络服务等。其中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在智能传感器的辅助下完成实时动态信息数据向计算机数据之间的转换,该智能传感器可以对软件进行分析,并对数字信息进行识别。随后智能传感器再通过实物间的二维码镭射标识技术联合现代智能数字转换装置对数据信息进行读取,并传递到各个网络服务部门。接着网络通信技术将相关信息采用信号的形式向大型云数据服务器传递,实现动态数据与各个设备之间的无缝式衔接。
2. 物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
2.1来自黑客入侵的隐患
近几年,黑客入侵这样的情况似乎离开了公众的视野,但是在实际的网络行为中,仍然存在着黑客入侵的隐患,黑客一般出于恶意入侵网络使用者的电脑,对网民的上网行为进行非法信息的获取,特别是考虑到大多数黑客都是专业的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在互联网的使用上是极具天赋的,所以可能会给被害者带来比较大的伤害,比如说,企业内部网络如果安全防护不当,那么就可能丢失重要文件,商业秘密被窃取,轻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重则会使得企业面临倒闭和破产的风险。
2.2来自网络病毒的隐患
网络病毒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特别是在PC端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侵害,网络病毒的违法行为非常多,网络病毒可以以多种形式传播,比如说,如果上网者登陆了一些不明链接,就可能受到网络病毒的入侵,或者将U盘插在了公共电脑上,就可能将网络病毒携带到个人电脑中,正是由于网络病毒本身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染性,所以网络病毒的制止难度比较大,在使用浏览器进行软件下载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网络病毒,尽管杀毒软件不断被开发,但是新的网络病毒也正在不断的出现,并且以各种形式进行传播,可能会使得网民的上网行为被迫中止,甚至可能会面临网络瘫痪的现象。
2.3来自网络诈骗的隐患
与以上两种技术性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不同,网络诈骗属于人为操作的,低技术的网络安全隐患,网络诈骗违法者一般以骗取受害人的钱财为目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虚拟性的特点,利用受害者的同情心或者是受害者的较低的防护意识,损害受害者的利益进行“谋财害命”。
3. 物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安全的维护重点
(1)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专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中,也需要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软件更新换代也非常快,这就需要中专院校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能够从自身应用需求特殊性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和探讨,开发出适合中专院校管理和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对于提高中专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深度开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的全面挖掘,可以帮助中专院校构建起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3]。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维护还停留在对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进行维护的基本维护层面上,这已经难以实现新时期的中专院校发展需求。中专院校在开展计算机网络维护时,需要加强技术升级,积极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来增强维护效果。
(2)计算机安全事件应急方面
计算机网络维护,也需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计算机网络在中专院校的应用非常多,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紧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如果在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中没有事先做好应急预案,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就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会对计算机网络运行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5]。制定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时,需要具有全局思维,能够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所有方面去综合考虑,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总结出安全事件的特点,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可以达到预防与解决并举的效果,将中专院校由计算机网络问题造成的损失降低,同时也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一种保护。
4. 物联网计算机安全控制方法
为确保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法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和控制:
4.1 加密
一般的物联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管,只要黑客利用好这一漏洞,就能够实现对物联网下的设备进行信息盗取。那么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一般都使用以下两者加密方式。
(1)逐跳式加密
用这种方式进行加密能够很好的保证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的速度,还能够对网络进行全面的加密。这样不仅保证了用户的相关信息,也提高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2)端到端加密
这种加密方式主要是用户的信息进行相应地保证,通过对网络端口处进行加强,从而保证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样能够很好地抵御黑客入侵。 所以就这两种方式可以进行选择,那么就要看用户对上网安全性和上网速度哪一个要求比较高,然后对这两种方式做出相应的选择,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用户的上网体验。
4.2 隐私保护
物联网可以说有利有弊,它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也可能导致我们的隐私被泄露,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所以说,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物联网系统的监管,从而实现对用户隐私的保护,然后对其系统内部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出现物联网漏洞现象,还要对端口进行加密处理,实现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安全连接。只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然后再设置相应的权限,就能够保护好用户的隐私,那么就可以让用户放心大胆的使用物联网。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环境下,尽管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各种安全问题,但是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物联网加密体系、隐私保护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安全性,促进物联网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锋. 物联网环境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 No.664(16).
[2]刘东慧. 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