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配电网网格化规划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2期   作者:陈俊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增长迅猛,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坚强的电网,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已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
        陈俊
        国网绍兴供电公司  31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增长迅猛,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坚强的电网,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已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电网企业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基于配电网的科学发展和规划优化,必须高度重视基于配电网的科学规划优化。本文以电网企业规划应用的发展为主要突破口,阐明了电网规划应用的具体原则,分析了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配电网企业电网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配电网;网格化;规划
        为提升配电网规划质量的精益管理水平,配网规划管理已经结合配网特点,深化规划内容,强化规划对接,并全面开展网架规划统筹配网工作,改造以往配电网结构薄弱、互倒互带能力不足的特点,完成项目实施的目标网架。
1大数据背景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大数据背景下,配电网规划以其自身的应用优势得到了电网企业的认可和青睐。但要保证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原则如下:第一,根据待开发地区的电力需求原则。电网规划中要启动的区域,必须考虑到用电的实际需求,然后按这个方向进行建设。同时,通过综合分析,结合政府部门能源控制网用地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中国配电网的整体供电基础对供电系统性质和电网可靠性的要求。第二,根据内部配电网的实际使用面积和供电点位置,结合电网计量、运维、生产管理系统等内部配电网运营企业的实测数据,并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水平,对内部配电网的电力负荷测量和预测结果数据进行了合理的计算;规划区域进一步细分为多个配电网。第三,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划分网格区域。根据数据预测结果和电网现状,划分的电网需要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基本要求。每个电网都能独立承担正常的供电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的供电需求,实现真正的电网管理。第四,网格点对面有机整合。为实施电网规划,必须对变电站中长期布局规划方案进行整合。在选择独立电网的电源点位置时,应遵循就近原则。一般应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变电站的供电线路。最优方案是形成变电站间环网。如果实际情况不允许,应选择同一变电所的供电线路,且必须来自不同的母线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分析
2.1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划分供电区域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对配电网规划的具体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顺利实施配电网规划。首先,结合实际应用,对城市供电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划分。在正确划分不同城市配电网的具体配电间隔时,一般以不同的城市电网为基本配电单元。此外,严格按照不同区域负荷行政级别和区域负荷细化划分密度,对不同行政区域公共供电服务区的负荷状况和行政级别负荷类别进行细化划分。如果实际面积过大,就需要分析具体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区域发展深度和具体定位,以街道、村庄、小公园等为基本单元,将具体供电区域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供电区域。
        对于不同的地区,相应的负荷重要性是不同的。可见,a、B供电区对配电网状态的及时性和确定性要求高于C、D供电区。这样,供电站就可以优先对重要区域进行状态估计,使网络能够正常使用。对a区和B区的状态估计进行了优化,避免了每次状态估计都要计算整个配电网模型的过程,节省了状态估计和计算的时间,保证了关键区域网络状态的实时性;网络状态估计可以为调度员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性。有时调度员需要查看某个区域内多条线路的实时状态。因此,调度员只需选择馈线所在的电网,对配电网进行状态估计,避免对整个配电网进行状态估计。
        2.2 明确目标网架,规范建设
         配网规划。

配网目标网架是按照技术导则来确定的,所采用的联络接线也是属于双射和单环的多分段联络线。而其二则是按照开发程度的开发确定而确定配网原则,从而建成电缆网老旧小区,架空网却是增加分段和联络为主。新建地区按照一次性的土地开发为例,而半建成区则是有改造的参照原则性的建设,但真实情况是并没有建成原则性想逐步改造。
         主网规划。布局网架规划是根据10千伏站点进行规划和评价的,在控规的市政用地中占地面积已经高达变站地址的110千伏,半建成区可按照链式结构规划110千伏网架,而所形成的双环网则需要根据分区的供电进行各分部的均衡配送发电资源,从而实现容量的互济。
          通过调研国内其他同类城市和地区的负荷密度基本资料,结合未来的发展定位,确定不同地区性质的负荷密度、容积率,并用系数等指标来完成对整个饱和负荷预测与校对。因此,依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各地区的占地面积负荷密度,编制规划区分布预测各地负荷值不同的时刻,会给出规划多年的战地面积相互校验,从而编制成负荷密度主题图。并采用相关数据来预测结果的可比性。
2.3配电网网格化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管理的方法。数据收集只能由现场人员检查。当呈现大量数据时,很容易在验证和输入的各个方面出错。假设没有完整的控制措施,错误就无法避免。数据的可用性取决于其及时性、确定性和完整性。如何使用数据是一个问题。传统的配电网数据只适用于GIS等静态系统,不能有效地指导管理和运行。因此,配电网数据在设备营销活动或运行维护中的应用是值得考虑和合理规划的。
2.4开展多元化负荷预测
        基于掌握的控规资料及不同地块用电需求,开展各网格空间负荷预测,确定负荷预测指标,并以多种方法系统化预测规划年电力电量水平。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科学的推荐方案;根据摄影区内部配电网规划现状,对空间电力负荷进行预测,合理分配负荷率。以不同地区的实际电网用电需求为指导,对配电网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科学的划分;配电网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即缺乏区域规划和负荷增长空间。
2.5划分电源划分的基本类别和实际接线方式
        结合导则和负荷预测结果,论证了电网规划期内是否会出现供电分区类型,并对供电分区类型进行了界定;其次,根据配电网规划区域,电网工作人员应确保具体类别适合电网规划方案和目标并网方式,并确保具体实施方案符合供电安全标准的要求。
2.6配电网网格化应用规划
        在配网优化方面,借助配网大数据技术,科学利用电网建模和数据识别,合理利用现有数据,优化配网运维模式,结合电网运行维护数据的特点。同时,网格思想与八步数据管理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线损问题。城市配电网大数据至少可以分为资产数据、运维数据、客服数据和营销数据。资产数据是描述资产出厂价值和网格初始化的三类数据的基础。运维数据基于资产数据描述资产的生命动态。数据管理器通过分布式网络结构构建的分布式网络信息系统(DIS)输入分布式网络设备的资产数据。为了维护设备的运行和数据,系统在数据仓库中查找与设备相关的历史信息,特别是通过网格或区域的方式,对其未来的运行和维护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发展时代,开展全国配电网发展规划,应更加注重制定动态发展规划,明确各配电网随电力负荷频率变化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并努力制定全国区域配电网发展规划和电网频率变化的总体方案。在电网和配电网规划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完成后,要逐步完善各电网和配电网的规划管理体系,而相关主管部门应明确制定相应的规划管理实施方案,切实增强配电网规划本身的管理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何棋辉 ,大数据背景下的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探析[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7.
[2]张海军,高苏州. 增量配电网规划运营精算系统[J]. 农村电工 ,2019,3.
[3] 刘萍.基于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7(36):208-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