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经济学视阈下的中美互联网金融差异探讨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   作者:刘赛
[导读] 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逐渐统治了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而金融业同样无法置身于世外。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脱胎于旧的传统金融行业,诞生于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新行业。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本文基于网络经济学,对中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发展与差异进行分析。

北京中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刘赛

摘要: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逐渐统治了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而金融业同样无法置身于世外。互联网金融是一种脱胎于旧的传统金融行业,诞生于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新行业。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本文基于网络经济学,对中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发展与差异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经济;金融差异;互联网金融
        前言: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的沉重势头面前,开始逐渐认识到要让自己能够和互联网进行有效接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保证自身不会在最后被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彻底淘汰。那么,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在金融领域已经发展多年,相关体系也比较完善。现阶段,我国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背景,需要对自身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较好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概论
        1、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依托于线上的媒体平台或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相关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在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其商业模式与传统金融基本没有区别。然而,一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不同于传统金融。它是一个新兴行业,存在于市场中。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属性、产品结构和交易模式都是全新的。从互联网企业角度来说,其可以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开发,并能够依托于线上与客户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
        2、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最为关键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具有很强的浓度集中性——换句话说,其平台集中浓度很高,大多都与电子商务平台相辅相成。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平台客户资源的集中度和数据的高度集中度直接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低原始投资和总体成本。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整个业态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活动可以规模化发展,且不断的有新型的金融产品被开发。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服务逐渐丰富,促进其业务全面拓宽,生命周期不断延长。其次是较高生态化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创新,直接带动互联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为其生态化演绎与发展提供支撑,为互联网金融开发更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提供可能。用户可以使用单一平台实现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选择,最终促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发展。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虽然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互联网的国家,但是,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却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诞生在美国的。由于美国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发展周期较长,决定了其在理论探索上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度探索后,发现美国学术界有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是比较统一的,即信息网络技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美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初期,前驱性的网络科技公司就对传统金融与商业领域进行探索。
        早在1992年,美国就已经成立了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并对互联网理财业务进行了开展,随后在证券与经济市场信息化发展也造成了冲击。互联网金融的高速进步让传统美国实体金融业受到重创。但是,这种重创却在社会背景的推动下让诸多美国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进行了线上拓展,增加了诸多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发展到后期,电子支付与传统货币之间的有效衔接这一改变也在1999年发生,这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美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历史至今为止可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产生,并通过自身的发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这一阶段,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实现了初步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在这个阶段,互联网金融在整个美国处于行业垄断性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21世纪前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科技下滑后的理性发展。在这个阶段中,高科技股票在美国股市的断崖式下滑,造成行业投资热度下降,行业发展受损。但与高科技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收到太大影响,且在该时期,互联网金融反而步入快速扩张发展的阶段。诸多美国较大的银行,都将业务向信息化与网络化偏移,互联网金融也在传统金融巨鳄的保护下,成为金融领域的主流地位。与此同时,诸多美国新兴学者——如经济学家、信息学家等,都不断开展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他们所发表的每一个理论成果,都为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打下了坚固的理论基础。
        现在美国互联网金融所处的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其实是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开始的。次贷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作为主流行业也不例外。在这场危机中,互联网金融发现了转型的机会。很多互联网企业逐渐发现融资方式的好处,慢慢走向取消传统中介的金融行业道路,转而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这就让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再一次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这种井喷式的发展也间接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三、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中美和互联网金融差异的发展
        纵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受背景与发展时间的影响,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该差异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体现,是受诸多因素叠加而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金融发展史与市场经济结构[1]。
        通过对相关文献了解后,可以发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受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互联网金融初次诞生。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金融领域,我国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尚没有解除。但该时期电子商务企业也在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内容进行了拓宽。因此,从发展背景来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要比美国更为复杂和独特。
        另外,在网络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中,我国同样遥遥领先于美国,这也推动了我国零售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速发展。从零售金融业务的角度来看,零售金融网络规模在我国整个业态中是巨大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创业上,相对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但是随着信息就是说的飞速发展,国内的诸多投资者者都会选择互联网银行,网络基金销售组织或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投资活动。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主体也不断攀升,整个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此互联网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重视用户规模,通过产品的不断创新来实现自身的市场竞争力[2]。
        例如,2013年,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在中国的崛起推动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本质而言,余额宝与互联网货币基金之前存在诸多相似,因此该互联网基金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并推动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升华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去。2014年开始,腾讯、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诞生,作为当前我国重要的支付方式,对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架构实现了革新,给予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宝贵机会。
        三、网络经济视角下中国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依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发展,这一特性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发展高速意味着高潜力,但是高速发展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接下来,笔者就详细分析当今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1、结合网络经济学理论看待我国金融发展问题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与智能设备在近十年内得到了质的飞跃,推动互联网金融业产生了飞速发展,随着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诸多风险凸显出来。
        通过不断地对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和升级,互联网金融产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且有和传统金融行业分庭抗礼之势。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政府在进行有效管理中仍存在较多漏洞,针对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管理对策与监管政策上,仍然有所缺失,导致其发展中,存在较大隐患。同时相关企业的发展尚不成熟,内部管理并没有较强的理论作为支撑,导致从业人员的整体风险意识较低,问题的不断发生使得针对互联网的金融行业很难得到有效创新发展。
        其次,由于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基础,在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中,也因为缺乏完善的体系,导致其在自我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就遭受了诸多负面考验,比如众筹方向不明确、P2P公司失联、金融公司跑路等问题频发。由于互联网征信体系相对不完善,导致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生时,违约不需要付出较大成本,违约现象较为严重,恶意骗贷等其他方面的负面问题也频繁发生。
        由于行业发展较快,相关管理制度不明确,相关信用体系也不够完善,最终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缓慢,且缺乏强有力的理论研究支持。
        2、网络经济视角下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思考
        在有效分析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之后,笔者不仅有效地给出了中国在互联网金融产业中所出现的发展问题,而且还结合网络经济学来提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需切实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是进一步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依据进行完善制定,在规则制定中,需要以网络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整个行业竞争时,需要将其重点放在行业标准竞争中。不管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严格遵守行业服务标准,借此约束自身行为,提升金融服务的规范化。
        第二,对网络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有效设计。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监管标准和制度,从宏观法律层面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内容,其核心内容应包括行业监管范围、监管主体和监管手段。要能够从制度上确定出管理标准。通过制度来降低行业风险,确保投资者的金融收益,切实保证金融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在网络经济学的视角下,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决定差异的因素为经济背景与发展历程。在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中,可以适当借鉴美国发展史中形成的手段与模式,同时根据我国的大环境,对其进行改革与优化,切实保证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我国在网络经济学和金融行业的结合以及对网络经济学有效应用于金融行业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网络经济学内容将更加高速的抢占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并且将这些知识产权体系更深入的投入到我国金融行业各个领域之中以开展出更多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姚锡炜. 试论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1 000(005):39-40.
[2]石娟. 基于互联网金融视域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23(12):34-35.
作者简介:刘赛,1986年11月19日出生,男,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籍贯:北京市,现居北京。在职研究生专业是网络经济学。工作单位:北京中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