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贯波 刘雪杰 孙潇骁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促使建筑行业不断扩大规模,建筑技术上也不断创新进步,作为当前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方式,钢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对于保证建筑物质量,提高防震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已受到建筑结构行业的重视,相关设计人员在对钢结构稳定性进行设计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质量控制;工艺研究
引言
对于如何克服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具体的探究和讨论,减少突发问题和突发情况的出现次数,使施工人员能够在安全保障的条件下完成建筑的施工,有利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长远发展。
1建筑钢结构的特征
钢材自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抗冲击效果强的特性。与其他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同等面积的单位构件相对较轻,运输与安装较为方便,对环境的污染小。同时钢材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可塑性,能够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钢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制造周期短,能够在施工现场完成装配,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施工效率,能够为建筑后期的改造与加固提供便利。采用钢结构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更加优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钢结构的耐火性和耐腐蚀能力较差,在实际应用时应配以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钢结构的耐火能力和耐腐蚀能力,以此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建筑钢结构质量控制及关键工艺研究
2.1做好钢结构的受力分析
受力水平是钢结构的一个关键指标,在具体设计环节首要考虑的问题为钢结构的承重负载能力。通常基于结构稳定性设计T形或L形钢结构,以分散整体建筑重量,实现平衡支撑。此外,还需做好钢结构建筑的静力分析与动力分析。静力分析主要指的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力的施加来让其出现细微形变,基于受力分析来构建平衡微分方程,并将水平方向的受力临界值计算出来。动力分析主要指的是垂直方向的受力分析,在具体设计环节,通过施加外力来让其垂直方向发生振动,并对具体振动速度及变形情况进行观察,随后将其垂直方向的受力临界值计算出来。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实现整体结构稳定性的提高。因为钢结构的部位不同,其稳定性要求以及受力情况也有所差别。如不动支座要防止位移,所以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对于钢梁架来说,不但要发挥纵向支撑的作用,还需在水平方向上避免出现扭转。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将钢结构各个部位的受力特征考虑在内,防止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导致失稳。
2.2优化钢结构施工阶段的实时监控操作系统
通过诸多的钢结构施工实例来看,环境中的一些自然因素常常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度高于普通建筑,钢结构施工规模和自身重量都较大,每一施工环节都必须精准到位,才能保障整体施工质量。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钢结构施工阶段的实时监控操作系统,以便准确全面地了解整个钢结构施工过程。利用实时监控操作系统能够实时了解现场施工动态,以便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促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同时实时监控系统还能收集现场各施工数据,为改进和调整后续施工方案及同类型施工提供依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控系统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创新和优化,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监控质量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为提升钢结构的应用价值提供了支撑。
2.3保证建筑的持久性建设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建筑结构的持久性能够决定整个建筑的存在时间和使用时间,而建筑的建设又涉及相关梁柱方面的施工,因此,为保证建筑更具持久性,施工单位对于建筑结构的耐用程度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需施工人员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施工操作,还需施工人员学习相关的建筑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在进行真正的建筑设计时,拥有熟练且完善的施工操作和相关的施工方法,开始以梁柱建设为基础,使梁柱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承受相当一部分的负荷,减轻顶层结构的承重负荷和承重压力,并根据梁柱建设施工的时间进度,对接下来建筑施工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对建筑施工的过程进行具体的测量和分析,使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减少施工方面的错误测量及错误操作等误差问题,只有对建筑施工在开始时进行有效安排,才能使建筑建设具有持久性,才能使相关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对建筑的耐用程度有信心,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的长久发展。
2.4合理使用复合材料实施加固
因为钢结构材料的抗腐蚀以及耐热能力较差,所以在具体使用时极易由于腐蚀而出现失稳。加工和制作钢材料时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以及配合比也会导致钢材的硬度与强度不同,所以在实际设计时,工作人员可以合理使用复合材料来加固钢材表面。当前通常都是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来进行处理,其不仅为日后修复及二次加固工作提供便利,而且有利于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2.5加强安装过程控制
建筑的钢结构是以数量和种类都非常多的钢材为基础组装而成,并且多工种同时作业、高空作业情况较多,在安装时往往会受到施工场地的制约,而且不各工序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整体质量。所以在安装前,工作人员应结合现场实际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并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获取准确的施工数据。实际施工时,应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顺序规范开展,每一工序完成后都需由技术人员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比如钢材吊装完成后,应立即由测量人员对钢材定位轴进行测量、标记,以此来保障钢结构安装控制点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并落实各类监督管理机制,由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钢结构施工材料、人员、设备及技术应用等进行检查,做好相应的职责划分。将管理目标和安全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及岗位上,让每名施工人员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一旦发生问题,必须追责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钢结构施工有序进行,提升建筑施工水平。
2.6提高材料的耐用程度
要使建筑具有较长的使用时间,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需不断地筛选和更新施工材料,寻找综合性能强、适应性强的建筑材料,能够在风力、雨水及电力的干扰下,使建筑尽量减少外力的干扰。与此同时,将建筑材料与相关的施工技术相结合,能够使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对施工进度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使建筑能够更加适应外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须综合考虑施工材料和相关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材料的质量和种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技术,为开发工艺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能够源远流长地发展,同时在不断强化建筑结构的特点过程中,能够使建筑的寿命更长。
结语
钢结构作为整个建筑稳定、安全的脊柱支撑,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不仅有效提高了施工建筑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还使现代建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抗震能力、稳定性能和环保功效的显著提高也使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同时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是关乎整个建筑安全稳定的首要关卡,需相关单位和设计人员引起重视,为不断提高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做出更大的努力,以便最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树珍.建筑钢结构的设计与安装工艺概述[J].建筑与装饰,2020(9):9,11.
[2]王韧峰.建筑钢结构深化设计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28–29.
[3]李天俊.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及其注意事项[J].住宅与房地产,2020(6):86–86.
[4]姬爽,王辰.探析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的要求及其设计要点[J].中国住宅设施,201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