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玮琦
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一、肝穿刺
肝穿刺指的是肝脏组织活检,属于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检查手段。作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肝脏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据临床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可以通过血清等临床检查诊断疾病,对于反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清检查可以进行确诊。然而,通过临床、血清等常规检查,也存在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无法确诊疾病,以上检查方式不能明确患者病因,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而如果没有确切的病理诊断结果,医生不但无法对患者施予有效地治疗,更可能造成误诊的情况,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导致其病情恶化等。
而肝脏穿刺(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炎症情况和纤维化程度,能够较确切的诊断肝损伤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临床上,在肝脏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肝脏组织活检被视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黄金标准”,其主要是通过穿刺获取患者的肝组织,并对这些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技术。肝脏穿刺具有明确肝脏病变的组织来源及病理类型,其临床诊断肝脏疾病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
作为能够直接了解患者组织病理变化,并精确诊断患者病情的检查方式,肝脏穿刺是医护人员进行肝脏疾病分类的重要依据,肝穿刺的临床效用较广。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指导患者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临床上其他用于肝脏疾病诊断的检查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肝穿刺诊断确切可靠,能够明确患者是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或慢性重型肝炎等。此外,只基于化验结果和临床症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很难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肝穿刺检查可以对患者进行复查肝活检,依据患者肝细胞的恢复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为患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等。事实上,肝穿刺检查客观、确切,有助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也可以为肝脏疾病发病原因的相关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二、肝穿刺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措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肝脏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很高(80%以上),属于一种肝功能异常比较好的检查方式。
但是,肝脏穿刺检查的创伤性比较大,很多患者难以接受,所以临床上没有将肝穿刺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临床上,肝穿刺多被用于肝脓肿、囊肿的诊疗中,由于该检查手段具有创伤性大的特点,且有些患者不适合接受肝穿刺检查,常导致患者发生出血、气胸、胸膜瘘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在穿刺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1、谨慎选择肝穿刺检查
尽管肝穿刺能够便于人们掌握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确切诊疗肝疾病的作用,但肝脏属于实体器官,在接受穿刺检查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害怕。而且肝脏穿刺的创伤性大,很多患者会选择放弃肝穿刺,或希望用其他的检查方式来代替。因此,为了避免肝损伤患者出现并发症,在选择检查方式时就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如果采取一般检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等)便能明晰患者病因,则可以不进行肝穿刺检查,提供影像学、实验室等辅助检查,对患者病情作出较为确切的判断。
2、肝穿刺人群评估
事实上,有的人是不适合进行肝脏穿刺的,比如老年人、儿童或不配合检查者。这部分人群如果接受肝穿刺检查,其发生出血、昏迷等并发症的几率极高,严重者可能出现高血压、重症黄疸、肝功能衰竭等。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在进行肝穿刺之前,先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年龄、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肝穿刺检查的条件等。
3、做好相关护理
在进行肝穿刺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先告诉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沟通、练气等方式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心情,引导患者配合治疗。为了肝穿刺安全,患者在术前的1-2天需要进行肝脏生化检查,还有血小板、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等。术前1天利用超声定位穿刺点,在确定子宫肌瘤周围没有较大血管、胆囊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此外,术前半小时,还需对患者的血压、脉搏、排便等情况进行检测,确保肝穿刺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通常情况下,患者接受肝穿刺之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的情况,比如活检部位出现不适,局部疼痛放射至右肩等部位。当患者因这些症状而感到恐慌时,医护人员应该告诉患者出现疼痛感是正常的,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选择镇痛治疗缓解患者症状。
三、小结
临床上,由于肝穿刺给人体带来的创伤较大,且患者容易出现相关的并发症,所以并不将其作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只有遇到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才会选择肝穿刺活检,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因,比如淋巴瘤、肝癌等疾病。此外,还有些疾病诊断起来比较麻烦,如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这些疾病需要结合肝穿刺与临床症状才能确诊。虽然肝穿刺的临床诊断效果好,但其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肝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