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发表时间:2021/8/27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1期   作者:刘敏 刘海滨
[导读] 地质灾害是人类发展和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刘敏    刘海滨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二地质队,山西省 长治市 046000
        摘要:地质灾害是人类发展和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渐发展, 对地球环境的开采和气候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一定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直观体现就是人民财产的损失, 建筑物的损坏对于工程施工的损坏尤为严重。因此,一旦出现地质灾害,相关政府必须立即采取        应急措施,争取将灾害带来的损失下降至最低状态。同时,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也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项环节。
关键词:地质灾害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随着时代的慢慢推进,人们也不断地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的力度,目前施工工程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都有了许多不同的方法。要想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有一个较好的效果并且保证质量,就需要加大力度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作业有一个全方位的监督。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起来对自身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不断地应用较为完善的监督方式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常见的地质灾害
产生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加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在板块的运动和碰断过程中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人类的生活生产而影响到了自然变化规律产生的。我们可以将地质灾害划分成意外性地质灾害以及规律性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的种类主要就是地面坍塌、地震、冰川融化、 海啸等和火山爆发、 地面下沉等。 对于那些突发的地质灾害人们通常的可预知性较小,所以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人们通常会采取应急措施,并且其不但会造成经济亏损也会一定程度的存在人员伤亡。正是由于灾害的突发性并且大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更要加大力度去防止这种灾害的发生。比如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建筑物、居民楼等地方都会        发生不同程度的坍塌并且人们也有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不过随着现在科技技术的不断提升,不断出现了一些比较有科学依据的测试仪器和报警仪器,这些仪器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岩(土)体的变化、雨量变化、土壤含水率及裂缝的变化对灾害的发生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由于地质灾害给人们都带来的损失。但是人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可移动产物的损失,对于一些不可移动的事物比如楼房、建筑物等仍然无法避免受到损害。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技术
2.1  支挡施工技术
        在治理各类的地质灾害时,运用物体支挡的方式能够达到岩土抗滑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并且对于土体压力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抵挡。 通常来讲,各地对于规模较小的灾害治理工程已经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支挡施工的方式,进而体现了良好的支挡施工效果。 例如, 针对重力式的挡土墙如果要做到妥善予以加固处理, 那么最好选择抗滑桩及挡板墙或者其他类型的支挡物体作为支撑。相比于治理地质灾害的其他技术手段而言, 运用支挡施工措施能够达到相对更低的施工成本, 并且还能实现控制土体压力的效果。
例如近些年来,很多地区关于构建灾害治理工程都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抗滑桩技术。具体在治理中层以及浅层的特殊滑坡灾害时, 运用抗滑桩通常能够体现最大化的支挡施工效果。 在现有的抗滑桩种类中, 预应力的抗滑桩对于原有的土体边坡应力可以达到明显改        善的效果。 因此在施工操作中, 对于抗滑桩固有的总体长度可以进行适当缩短, 进而体现了较好的工程综合经济效益。
2.2 排水施工技术
在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领域中,排水工程构成了关键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要素。从工程分类的角度来讲,对于排水工程可以分成地下排水以及地表排水的两种施工类型。在此前提下,施工单位针对地下排水以及地表排水工程都应当推行综合性的施工质量监管。
具体在进行地表排水的操作时, 可以将环状的排水沟修建于滑坡体的外侧, 进而达到迅速排除地表水的效果。然而如果遇到地表裂隙或者岩层存在明显风化的特殊情形, 那么必须妥善加固现有的裂隙地表, 对此可以选择灌浆防护或者锚喷防护的施工措施。
2.3 注浆施工技术
        运用注浆施工的措施可以达到切实避免各类地质灾害的目的,确保能做到有效加固岩体边坡,并且对于土体强度也能达到全面控制的效果。 因此可见,运用注浆施工的措施能够实现土体抗滑能力的显著提升,并且实现了土体物理性能的优化与改善。

具体在施工操作中,为了体现最大化的锚固施工作用,则应当确保在边坡内部留置必要的钢管设施,以防出现边坡失稳的情形。
从现状来看,注浆施工措施较多适用于存在节理裂隙或者软弱的岩体结构治理领域,并且体现了较好的注浆加固成效。具体在选择留置钢管的型号时,最好能够选择优质的无缝钢管,确保限定于5mm的钢管壁厚以及8mm左右的钢管直径。在布置无缝钢管时,对于钢管接头必须做到妥善进行相应的密封处理, 并且运用凝胶来完成上述的施工处理, 避免出现接头松动的        情形。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具体要点
3.1工程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单位在正式进入施工环节以前,首先需要做到全面勘测现有的工程施工场地,进而给出工程施工总体方案的优化思路。并且,施工单位对于灾害治理工程也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而确保实现最大化的工程施工效果。施工企业针对现有的工程施工组织需要做到全面予以优化,对于现有的工程监管体系也要做到逐步予以优化。施工单位通过运用重组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方式,可以确保体现最佳的工程施工综合效益,并且做到将质量监管的举措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前期阶段。
3.2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是优化配置各类的        工程施工材料。施工材料构成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得以全面建成的基本前提,施工材料如果未能达到最佳的材料质量,则会明显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甚至造成人员伤害。因此在控制与监管各类施工材料质量的环节中,关键在于材料配合比的优化确定。
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经过相应的材料配比测试,最终才能确定各类不同规格的材料配比。例如针对砂浆材料以及混凝土来讲,应当保证此类施工材料达到较好的和易性,并且对于拌和操作也需要做到严格进行监管。
其次是按照施工流程来进行操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有相对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因此作为施工单位来讲,必须做到严格遵照现有的工程施工流程来进行操作, 而不能够违背特定的施工操作流程。例如针对浇        筑桩身混凝土而言,关键措施在于控制桩基底部以及溜槽的间距。并且,混凝土材料一旦出现离析现象或者分崩现象,那么严禁将其运用在工程施工中。按照分层振捣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振捣施工操作,确保限定于0.5m以内的浇筑厚度。
第三是推行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管措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本身带有较强的施工风险性,因此如果没有做到全面推行现场安全监管,则很可能会导致突发性的施工人员伤害。 作为施工操作人员来讲, 此类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 操作人员在进入工程施工场地以前,首先应当佩戴特定的施工防护设施,避免威胁到自身的施工操作安全。同时,作为施工企业也要做到切实强化推行施工安全培训,从而达到显著增强施工操作人员安全认识的效果。

        3.3 后期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对现如今的工程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多的施工企业都忽略了工程后期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因而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工程以及施工人员的现象出现。 因此,有关单位一定要严格实行地质治理工程后期竣工阶段的质量监管制度并将施工资料进行细致的整        理和保存。 施工企业一定要从多方面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及时对不符合标准的部分进行调整,保证工程后期竣工阶段的质量监管工作有利于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完善。

4、结语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在进行这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 在一个方面来讲, 这是为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做一个保护的防线, 但是施工的质量如果没有得到保证, 就会造成反向的后果。 所以,想要预防地质灾害,必须要重视起来施工工程的质量把控,才能达到其原本该有的工程效果。

参考文献:
[1]研究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J]. 刘英超.                科学技术创新.        2018(17)
[2]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分析与应用[J]. 吴君平,杨黎萌,王士友,叶小兵.                世界有色金属.        2018(15)
[3]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大塘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治理[J]. 周天林.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