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方林
广西南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我国的教育起源于蒙昧,兴于孔孟,发扬于当代,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育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并未将学校建筑设计融入建筑美学和人性化,从学生角度来看,这是忽略了建筑文化对学生教育环境的影响;从学校本身的角度出发,一个拥有着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的学校建筑更能够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对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且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可行性,接着分析了如果在学校建筑设计整合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设计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
引言
如今,各种类型的建筑充斥着整个世界,学校建筑作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正常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一所学校“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因此,学校建筑设计有机融合建筑美学和人情美,可以全面增强学校建筑设计美感,打造校园文化,传承优秀文化。
1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可行性
一方面,我国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学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模块。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本源教育。即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及体质健康。而通过校园内部建筑及空间环境的良好营造,可为学校建筑本源教育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
另一方面,我国学校建筑美学应用及人情化设计由于起步较晚,其在设计思维、校园规划等方面还不够成熟,部分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仅仅将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建筑层数、建筑使用者容量等基础功能作为设计重点,并没有将对学校师生人文关怀纳入建筑体系中。这种情况下,学校建筑空间用途、应用便捷性与建筑整体空间就无法充分融合,导致建筑使用者与校园环境矛盾突出。因此,为了保证景观空间、校园建筑单体间连续性,促使学校师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学校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设计就非常重要。
2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设计
2.1建筑环境设计
建筑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学校建筑设计也是把人的体验感受放在第一位,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设计。因此学校庭院空间的设计,整体上要追求平面上的简洁、规整,丰富与舒适,要能通过建筑自然围合将校园活动区域与学习区域、生活区域有效区分开来。通过教学楼形成自然的庭院空间,打造出不同的主题空间,营造出不同庭院氛围。曲屯学校的校园景观整体上呈现树枝状景观,构图层次丰富,校园环境立体、生态、舒适、自然。在教学楼的立面设计中,打破了传统设计思路与手法,采用错开树洞设墙的手法,从整体上营造出了一个“书架”的形式,以此凸显学校的教学宗旨,提升学校文化书卷气息。建筑是学校的另一扇窗口,因此建筑的造型、色彩要能给人以希望、启发。我们又说学校是培育学生梦想的地方,因此在营造梦想的通道时,主要采用白色高级弹性涂料作为建筑主材质,局部节点采用仿木色金属来营造出自然协调的景观。
2.2建筑单体设计
校园建筑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校园建筑更具美学价值、更具人文内涵时,传统课堂的授课空间也将得到延续与升华。因此在设计时主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出发,努力为孩子营造出一个会生长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建筑成为促进学生审美力、道德品质、思维能力、人文素养行程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让建筑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教室内的设计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场地,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等影响很大。因此,在教室的室内设计方面更应该注重人性化的特点。以往的白墙黑板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要求。
我们在校园的建筑设计方面,也应该注重室内的一些设计,体现出我们更加人性化的一方面。在注重室内设计的同时,也应该在装饰方面投入一些精力,教室内的硬件设施如灯光,墙壁的颜色都是我们应该注重的地方。由于学校的特殊的教育性质,在教室中也应该增添一些励志名言等,更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2.4交通组织设计
第一,根据某学校建筑工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时,结合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理念,对其进行人行流线设置时,对其用地南侧做主入口门厅进入,经门厅分流四座教学楼主体建筑,室内课室于室外架空平台、草坡之间的穿插,以此实现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活动场地设计。
第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动车流线时,以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理念对其进行全面的组织划分,使整个交通组织能够体现现代化结构前提下,保障整个交通组织设计的美观化和人文化。第三,运用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时,对整个建筑融于环境,达到与周边区域的协调性作用明显,在大限度保障了整个学校日常运行效率前提下,提升整个学校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合理性,良好的交通组织设计对整个学校建筑工程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3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设计要点
3.1在细节处体现情怀
在我们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现阶段,我们一直提倡文化自信,也在一直坚持着走文化强国的道路。如何在细节处体现情怀是我们在学校建筑的建设方面更应该注重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使得校园的各处都充斥着文化的气息,例如在校园的特殊建筑物上,包括高层建筑,学校大门等镌刻一些醒目的激励文字,又或者在每个班级的内部教室布置方面体现出校园特色。细节作为一所学校最能够体现出情怀的关键点,在校园建筑的设计当中应该始终注意,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固定地点,还能够给人的品行能力给予熏陶。
3.2从实际出发对学校建筑设计有针对性进行改革
就我国的教育环境来说,受限于各地区的地理,政治,人文环境的不同,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要有针对性地对当地的文化进行分析。例如南北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文化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要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基础上,对其当地的学校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这既是尊重当地的人民习俗,对学校建筑设计作出人性化的考量,同时也是从建筑美学角度出发,保留各地的文化特色。
3.3建筑节能设计
做好对整个学校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案设定,从总体布局上,对其整体绿化生态进行一定设置,使整个学校建设能够体现生态环保性,利用新型节能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对应设计施工方案的建立,是充分发挥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理念融合的关键。尤其是选材时应做好对应生态化材料的选定,结合地区特性来对其夏季的空调能耗进行对应降低方案设定,同时根据通过内外结合的节能设计理念,使学校建筑整体节能设计充分发挥价值。
结束语
综上,在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现代建筑逐步演变为程式化风格,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学校建筑师设计人员应以民族精神及建筑人情化为原则,将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进行有机整合,从建筑设计手法、建筑设计理念等方面,将学校建筑人情化设计与建筑美学融合,为学校内部师生学习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青.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中华建设,2018(06):92-93.
[2]王立华.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J].建设科技,2017(20):117.
[3]李楠.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居舍,2017(28):1.
[4]钟予.建筑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和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