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超 2张静
1泰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2泰安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与自然生态区之间的联系地带,是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将生态水利思想应用于城市河道规划设计,是对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的回应,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态水利理念,保证城市河道基本的防洪排涝能力是政府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态水利理念;河道规划设计;应用探讨
前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保,各行各业正在融入相应的生态理念,从而保障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城市河道治理方面也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相应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融入城市河道治理中,在保证城市河道基本的防洪排涝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现河道的生态性,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因此,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水利设计的理念,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不同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了“生态”思想,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生态观念已逐渐受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水利发展,对水利事业长期坚持粗放型的理念,更多地关注水利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而缺乏对生态效益的关注,导致水利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水利建设项目中,生态水利项目的规划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
2生态水利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
2.1注重生物的多样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河道内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采取必要措施,尽量避免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尽量保持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另外,在特定的建设过程中,本地生物种群可以不断地丰富,而非人工引入物种,破坏自然生态规律,使本地生物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整个河道中,自然面貌都能得到相应的修复,从而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支撑。
2.2整体性的原则
对河道进行相应的修复,应坚持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的原则,而不应将河道局部化,应将整条河道作为治理单位,并从多方面考虑河道的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实施河道治理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此外,河道的人文系统也要考虑在内,不仅要对动植物进行修复,还要注意当地人民的生活。因此,在进行河道修复时,需要从整体上考虑。
3基于生态水利工程河道规划设计的措施
3.1注重河道设计的整体性
在当前发展条件下,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生态水利工程理念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就城市而言,已形成的河道应根据生态理念进行综合规划与建设,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形成比较完整的河道管理体系。河道规划设计应始终以整体性为指导原则,遵循河道自然演化的规律,减少河道利用与自然演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确保河道建设的合理性、生态性。各城市的河道各有其特点,在河道设计中,应以河道独特为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如某城市河道建设中,因该地区水少、沙多、比降陡、透水性强等特点,应综合考虑这一因素,提高整体的设计效果。
3.2河道整治线设计
随着水利工程中河道的自然演变,在河道周边区域内,由于河道在水利工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在整个河道的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河道的基本防洪排涝能力是否达到标准,还要考虑河道整治后区域内生态平衡能否实现。有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集中改造,对原有河道进行了轻微的调整,虽然在短时间内达到防洪标准,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却很难达到生态功能的要求,很难保证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一系列的河道改造和建设使原有的生物群落变得更加单一。生态观下的河道建设,设计者应注重宽窄度的结合,最好保持河道原貌,减少对河道的破坏,天然河道一般有较好的弯度,这种弯曲结构使水流过程中,起到减小水流速度、减缓水流冲击的作用,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繁衍场所,即使在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弯曲河道也为鱼类等生物的避险提供了保障。
3.3河道河岸和河床的设计
河道的河岸、河床的设计十分重要,河道的综合治理与设计,最关键的是使河道符合生态设计标准,在运行中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在当前水利发展中,河道护岸设计形式日趋多样化,在设计时应综合比较不同护岸形式的优缺点,最终选择经济、合理、生态的护岸设计方案。长期以来的河道治理实践中,许多河道工程对河床建设重视不够,仅对河道稍作修整,一系列河床的修建,基本上都是把河床做硬化处理,使河床和河堤形成整体性结构,虽然完全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但在河床的建设中,基本上都是对河床和河堤进行整体性结构改造,使河床和河堤整体性结构得到彻底的改造,尽管满足了防洪排涝的要求,但在长期的河道治理实践中,仍存在着对生态理念不够重视的问题。生态型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种护岸完全符合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通过生态河道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基本的防护要求,更有利于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目前的河道治理工程中,边坡加固、植物根系加固、混凝土渗水技术、生态砌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生态护岸技术,这些技术对于改善河道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河道生态治理中,若选用植物根系加固技术,孔隙率很高,完全可以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植物根系对边坡起到加固作用,使地下水与河水保持相对自由的流动状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在系统内循环,不仅节约了整个河道治理成本,还提高了河道的生态功能。
3.4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在不同生物技术条件下,通过水生生物的转化、转移和分解,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过程中,还需通过对河道水资源的分析,在原有水体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水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构建更加多样化的河道生态系统。有些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会在河道中种植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黑藻、睡莲等,完全可以发挥这些植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吸收、分解、转化作用,河道特殊的条件不仅为这些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保障,而且这些植物也为河道的净化起到重要作用。
3.5提高河道综合利用率
在城市经济社会中,河道的基本功能是防洪排涝,在城市建设生态理念下,可加强各城市对河道自然水资源的利用,提高河道的综合利用率。就生态性而言,对河道的综合利用还需要从河道堤坝、河床建设等方面加以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河道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河道的整体性,必要时适当改变河道的建设方式,确保其生态功能的实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河道建设,并充分发挥河道建设与其它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这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水利工程已成为水利发展的重点项目,在河道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河道的基本功能出发,更要从生态角度,营造独特的河道形式,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晔.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华东科技(综合),2019(3):0187-0187.
[2]王超,王献辉,徐彬.生态水利理念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3975.
[3]侯越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173-174.
[4]尤娜,李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3):13-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