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4月第12期   作者:李永昌 窦福生
[导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也快速向前,每一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趋向稳定,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基础设施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李永昌  窦福生
        41072619930310****
        11010819780207****
        摘要: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也快速向前,每一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趋向稳定,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基础设施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机电安装工程和电气施工成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组成成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施工质量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降低质量方面的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同时提高电气施工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电安装;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电气工程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部分,为基础设施提供电能保障,在影响工程施工整体质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有所限制。尽管当前阶段机电安装工程的现状对电气施工质量控制来说非常有利,但是施工方案不合理、材料和设备管理不当、检查和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其积极作用未能发挥出来,所以要从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总结经验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1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现状
1.1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涉及到许多学科和专业,工业或民用工程中给排水、电气、暖通、燃气和智能化工程等多个方面的安装及调试等都包括在内,这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增大。因为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采购、生产、调试、维护中往往大量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展现出其独特、与众不同的特性,需要对每个不同的机电安装工程制定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案、措施。当前阶段工艺和材料中的差异要求企业在工程施工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1.2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方面,促进了机电安装任务电气施工顺利完成,质量控制使得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能被严格把关,在完成电气施工任务的同时也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效益,如果能够让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和指导,现场监管人员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后期检查和维护能够避免错误和偏差的发生,就能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不合理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是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合理,但是像交叉施工这样专业施工要求却无法在电气施工中有效落实。虽然电气施工和土建施工需要交叉施工,但是在实际工程方案设计中却总会出现孔洞预埋预留不到位等问题,专业协调和方案审核无法落实,不利于后续施工的进行。这种问题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不重视造成的,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只能使电气施工的质量完全脱离控制。
2.2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力度不足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材料和设备也是重要部分,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设备和材料管理力度不足的现象在采购、生产、施工和维护的过程中都有体现,比如采购人员选择的材料和设备不符合电气施工的规定,为谋私利替换成质量较差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维护中应用的材料和设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使得设备本身损失严重等都是具体的表现,这些环节中的细节问题正是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不佳的原因。


2.3检查和监督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
        很多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在完成以后并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存在很多潜在问题,而工程本身却由于错失了补救时间而风险增加。检查和监督工作并未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的措施并未落实;检查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或者专业素质不强,责任心不够等都是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失控的表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3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根据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问题的表现,可以发现当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尝试。基于人们对于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从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各个阶段中控制质量,加强设备材料管理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和落实责任到人制度等方面应用措施,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的提高。
3.1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标准和完善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在制定薪酬激励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给事业单位薪酬激励制度造成的影响,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标准。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离不开合理的薪酬激励标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薪酬激励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性质,制定具有区别性的薪酬激励标准,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实际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足感。同时,具有差异性的薪酬激励还能够使员工树立“多劳多得”的理念,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获得更多的薪酬,实现个人价值和事业单位效益的共同发展。为了保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除了创建相应的薪酬激励标准以外,还应该创建科学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等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在创建员工考核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员工考核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工作绩效、工作任务完成状况,而是应该对员工在岗位上的整个工作过程,在工作中的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考察评价,以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制定考核方案、考核方法时应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以及要求等,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方法,以保证员工考核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3.2增加薪酬激励资源,提高对员工激励的长效性
        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都采用短期薪酬激励,这样难以长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事业单位骨干管理人员,短期、单一的激励方式难以提高其对事业单位的忠诚度。因此,为了提高薪酬激励的激励效果,事业单位应该创建长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具体表现为:通过将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利益和事业单位的长远利益相结合,当事业单位获得良好效益时,会增加事业单位员工和管理者的薪酬;提高管理人员的岗位薪酬,可以增大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吸引力,同时还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增加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成本,能够有效防止管理人才的流失;年终评先奖激励,事业单位的年终评先奖在人力资源吸收和留住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年终奖制度,为不同层次的员工设置相应的年终奖分配方案,能够让单位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环境中,只有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够获得更高的年终奖励,以竞争的模式为事业单位留住更多的人才。
4结语
        本文在对激励机制原则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机制内存在的问题。根据事业单位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了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标准和完善的考核机制等措施,以期将高素质人才引入单位,为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旭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2]郑宏.我国国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及其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常运良.解析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11).
[4]周学武.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激励机制的分析与研究[J].东方事业单位文化,2012(21).
[5]高文红.探析如何提高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