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军
身份证号:13302919740907****
摘要: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施工要求,对城市交通路网建设进展及提升道路桥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路基;处理工艺
引言
随着道路桥梁的投入运营使用,桥头跳车、台后沉降等问题逐渐显露,一定程度造成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幅度降低了人们出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保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沉降段施工,掌握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况有效运用相关施工技术,实现高效施工的同时,有助于降低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1道桥路基路面沉降原因分析
1.1地基设计问题
道路桥梁地基设计应充分考虑路基承载强度及地质环境对路基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形成的道路桥梁建设方案,尤其是对一些地质结构分布较复杂的区域,没有考虑到区域性软弱地质对建设造成的影响,或仅凭工程建设经验,设计程式化的地基建设方案,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地质环境所带来的设计变化问题。地基设计不仅仅是土层分布问题,在一些较复杂的地下水系分布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所导致的沉降,这种情况在进行修复和加固处理时,工艺难度较大,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视,合理平衡使用需求和对实际环境产生的影响,更好地保证工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
1.2基坑回填问题
影响路基基坑回填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材料选择、铺设厚度、碾压程度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质量隐患都可能导致路基软弱或沉降。有些施工单位在基坑回填过程中,没有提前清理河道、基坑内壁上附着的杂物,造成后续回填和碾压无法达到长度要求,基坑内部形成一定的空隙和间隔,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系的冲击而发生透水和渗漏。单纯用黄土和砂砾不能形成高强度的基坑回填,必须严格控制其含水率和承载力,合理平衡材料选择、运输成本和项目质量之间的矛盾,充分保证基坑的施工水平。在道桥项目中,基坑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之一,回填处理时还需对基坑承载力、变形进行监测,以避免出现工程安全问题。
1.3地质沉降隐患
对一些岩溶区域或软弱地质结构区域的道路桥梁施工,应重点考虑地质沉降问题,其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需采用高强度的施工工艺来处理。对一些河流分布较密集区域的道路桥梁施工,应充分考虑地质沉降对桥梁承载力的影响,避免在地下水系丰富的区域开挖地基,以免发生透水、渗漏等事故,严重的地下水倒灌问题会引起地质沉降或冲毁地基结构,属于工程建设中比较严重的危害。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这些软弱段的区域进行支护和挡水结构建设,利用附加结构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为后续的基坑和路面施工创造良好的工程现场环境[2]。
2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某道路桥梁共计长度为230m,桥梁宽度设计为22m。该工程通过设置过渡段连接道路和桥梁,在施工中搭板搭设、软基处理、后台填筑以及排水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优化,有效地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
2.1桥台及搭板连接技术
在进行桥台施工中用水平拉杆连接搭板搭板近台端和台背,采用这种方式预防搭板纵向移动造成的下降问题。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置钢筋,通常按照75cm~80cm的范围控制钢筋的间距。工程施工中如果应用竖直锚栓可能会严重磨损搭板,故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150mm×150mm×(21~38)mm规格的搭板,按照80cm的标准控制其距离。在搭板的近台端设置油毡垫层,按照2cm的标准控制油毡垫层的厚度。按照倒角形式设置搭板近台端和牛腿部分,将搭板出现转动的概率有效降低,达到保护内部结构的效果。
施工中为了避免雨水渗透到搭板和桥台缝隙中引发内部结构腐蚀等问题需要采用沥青麻絮、玻璃纤维等材料充分填充缝隙,确保填充密实不会发生渗漏水[3]。
2.2加固沉降段软土地基
伸缩缝问题也是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该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加固处理软土地基问题,避免在后期发生不均匀沉降,影响通车安全和路桥的使用寿命。当前常见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式包括高压喷射注浆法、排水固结法、超载预压法等多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合理选用处理方式。如果工程浅层软土地基厚度大于3cm那么地基土层可以用土工布平铺然后填筑相应的路基材料,将陆地和桥台之间沉降差异尽量减少。如果存在较厚的软土层,为了有效控制侧向流动可以在沉降段路基路面上修建高路堤同时将回填材料减少,将地基强度提升,将桥台发生转动和位移的概率降低,避免破坏支座。
2.3台后填筑技术
高质量的回填施工对于减轻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后台填筑发生沉降问题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工作人员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回填技术的合理选择,明确回填位置。分层施工技术是台背填土施工作业常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作业要求开展填土施工,同时要注意加强检验填土作业中的填充材料,注意压缩填筑材料,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填筑材料回弹,从而对沉降路段变形问题进行合理预防和控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规范进行每道压缩工序的科学管控,深刻地了解填筑材料,充分发挥出填筑材料的土体加固价值。比如在拌和水泥稳定土时,应当均匀地拌和砂、石、土、水泥、石渣,按照≤6%的标准控制水泥添加量,并且加强试验检测,明确配比是否合格,明确水的添加量,按照施工要求控制材料的参数规格和占比。通常为了增强土体的强度和刚度需要选用含有胶凝材料的水泥稳定土,提升路基路面的整体稳固度[4]。
2.4降雨排水
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结构可能受到降雨量持续增加的影响而发生承载力降低的问题。施工团队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加强考虑,如果所在区域有着较强、较大的降水量那么需要加强重视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的防水排水工作,防水主要是优化排水设施避免沉降问题发生不可控的沉降,尤其注意雨水集中区域的排水工作,做好缝隙部位填充,避免雨水渗透腐蚀内部结构,降低结构整体质量安全。技术人员要注意加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析,加强收集当地的气候资料,将调查范围适当扩大,联系专业人员预测降雨量,完全考虑不可控因素,将降雨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充分考虑。加强探究一把工程填土结构受到雨水浸泡的原因,通过分析类似案例查找造成雨水腐蚀的原因,并且采取预防措施。
2.5沉降段路基维护技术
道路桥梁路基和路面荷载压力会随着地层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沉降问题,为了避免地层受到损害,施工人员应当加强维护沉降段路基路面,避免地表技术对路基路面产生腐蚀,避免风化剥落增加渗水量。比如可以根据路基坡面针对性地选用防护技术,采用石砌筑技术避免边坡失稳。沉降段路基维护还可以采用铺设混凝土预制块技术,构建连片带窗孔墙型达到保护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的效果,避免发生沉降。
结束语
在道桥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基坑的稳定性和路面施工强度,避免留有变形、沉降等安全隐患。项目规划前期必须认真进行实地勘察和方案分析,为后续管理和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序、工艺,精细化项目的施工必须由技术人员完成。
参考文献
[1]郭续.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18):102.
[2]吴丽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9,10(18):116-117.
[3]何洪平.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7):255-256.
[4]钱伟.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9(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