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
天津金晓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00450
摘要:发展绿色建筑能够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国目前还处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初期。研究适合当地绿色建筑发展的特点,在应用和评价绿色建筑技术时,注重区域差异,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在当地使用和推广的绿色技术,将会对其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和技术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技术,评价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其设计与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人、自然和建筑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为人类创造出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近来年,地球臭氧层的破坏以及气温变暖等现象,也让人们越发意识到建筑产能带来的排气、排能对地球造成的破坏,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工程建设中的历史性时刻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质
我国的绿色建筑倡导四节一环保,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理论和目的大同小异,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要求到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自然风俗、自然条件,利用可再生资源,合理采用主动策略,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海绵城市、太阳能光伏、雨水回收,绿化屋面等技术的应用,做到从头到尾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绿色建筑常用技术
2.1 按技术分类
绿色建筑技术是指在绿色建筑的运行中能够维持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的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分为低技术和高技术应用两种类型。低技术应用利用建筑设计的方法或成本较低的技术手段来维持绿色建筑的运行,而高技术应用则利用成本相对较高的建筑设备、材料等维持绿色建筑的运行。其中一些代表性技术如下:
(1)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建筑内住户生活产生的废水进行统一处理,使之符合相关要求,再用作小区内部的绿化、洗车、道路冲洗、冲厕洗等用水,进而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2)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是近些年兴起的采暖技术。其采暖过程是利用低温热水的热量,使它流经铺设在地板层中的管道,并通过管壁的热传导对其周围的混凝土地板加热后使地板以辐射的方式向室内传热,达到舒适的采暖效果。
(3)利用雨水的中水技术,利用屋面收集雨水后,通过雨水排水管输至地下的雨水调节池。雨水调节池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送入中水池,与建筑排水的中水处理水混合,通过中水系统送至用户。
2.2 按星级等级分类
在我国,所有申报建筑项目必须达到所有相应控制项指标的规定,任何一项未达到,则该项目为非绿色建筑。一般项为得分项,达到要求即可得分,优选项为加分项,达到要求即可加分。依据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满足项数划分成三个得分区段,按照不同分值区段评估三个星级。所以越要申报高等级的绿色建筑标识,就要满足越多的项数要求,在设计、施工、运营等过程中越要采用更多数量和更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根据中国绿色建筑地图的资料,对一星建筑常用技术应用汇总统计见图1所示。
.png)
3. 绿色建筑技术评价内容
3.1 节地
土地资源是城市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之一。标准规定项目地块选择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规划和建设要达到各层次法规整的规定。远离容易对项目造成危险的自然灾害区以及土壤中辐射物超标的地区,周边交通状况便利,并配有合理的公共设施。建设前后要尽量维持场地原有地貌,保护文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建成后要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室外绿地环境。室外风环境指标和热岛效应数值达到评价标准规定。
节约土地资源的方法主要是:控制城市的用地的增加量,提高现在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的集约度,处理好城市开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树立高效利用土地的观念意识,最终达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绿色建筑的角度来看,要最大限度的减少绿化面积的损失,尽量少占用地表面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主要技术措施和途径有:建造多层和高层建筑,增加容积率。
3.1 节能
不管从绿色建筑评价,还是绿色技术应用情况来考察,节能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标准要求建设设计时,综合控制体形系数以及窗墙比,否则会造成过多额外的传热损失。外窗要选择气密性好,热工参数达标,能有效起到保温隔热作用的产品。空调系统的选择要严格以冷源性能系数作为选择标准,不仅要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还要节约资源。集中采暖和空调系统的住宅,应设置住户自己调节温度的开关,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相邻空调室外机要避开临户门窗和植物,避免造成二次热污染。
目前建筑节能设计和技术可划分为以下几类:(1)依托自然环境,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节能。这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规划布局节能要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全面综合考虑建筑的布局、朝向和间距、平面组合方式、体形系数等几方面因素。(2)选用节能设备,包括采用大型能源设备中央空调和集中供热。而这其中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具有高效节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少、运行费用低等众多优点。(3)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这是节能设计标准中最主要的内容。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可以分为: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地面节能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点可归纳为使围护建筑构件的综合传热系数达到节能要求,减少热量损耗,达到节能目标。
3.3 节材
节材的重要手段是材料和原料的选择,研究表明,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钢筋的材料,可以有效解决结构中肥梁胖柱的问题,能有效增加建筑使用面积。选用建筑材料时,要着重考虑有害物质含量和环保效果是否达标,避免造成有害物质释放污染室内空气,其中甲醛、各类苯和放射性核素等都会损害人体健康。另外,材料必须达到其使用性能的要求,并且降低能耗,健康舒适。防止因为力求美观而产生资金和能源过度消耗的现象发生,建筑模数合理。
3.3 节水
节水措施用该从规划设计入手,绿色建筑项目的水系统设计规划,应将室内给排水系统、室外雨水、污水排放、再生水利用等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用水量标准见表1。
.png)
用水定额和水量平衡等指标,要参照标准,结合各地的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的确定。雨水和再生水的利用是十分重要的节水措施,尤其是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水资源条件加强雨水利用,设计时,结合居住区的地形特点,对地面与水和建筑屋面雨水的径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利用,增加雨水的渗透量,减少雨水的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按照技术和星级等级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了分类,同时按照节地、节能、节材和节水等方面对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对今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评估提供参考,更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萍. 资源环境综合效益下绿色建筑技术评价方法研究——评《基于资源与环境综合效益的绿色建筑技术评价》[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0, No.293(9).
[2]卢凌寰. 大型公建后评估与绿色建筑评价比较研究[J]. 建筑节能, 2020, v.48;No.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