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双控预防的应用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卷第4月11期   作者:高参天 刘玉 姚远
[导读] 本文通过对双重预防在煤矿领域应用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机器学习、图形建模等技术手段,融合矿井传感设备监测监控数据,
        高参天  刘玉  姚远
        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重预防在煤矿领域应用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机器学习、图形建模等技术手段,融合矿井传感设备监测监控数据,基于灾害成因机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煤矿灾害信息的预警报警、风险动态评估和灾害模拟仿真,提升矿井灾害防治水平,提升矿井灾害智能化防控。
        关键词:双控预防;智能化;展望
        基于“双控”机制的多级安全防控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使煤矿安全生产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源头控制转变,从单一性向综合治理转变,从传统人为主观安全隐患排查方式向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方式转变,从而提升煤矿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1“双控预防”概念
        “双控预防”原理是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对安全生产全生命周期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识别、隔离、减少、预控等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数据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和方法。
        2灾害监测数据元标准管理
        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监测、分析、预警利用的数据管理模式,建立煤矿基础数据、瓦斯、水、火、顶板、粉尘等数据元标准;构建元数据模型、数据字典、代码管理等技术元数据和指标、业务规则等业务元数据。具备元数据导入、导出、版本管理等功能;具备数据引用关系分析功能。
        3灾害一体化融合监控
        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具备对环境监测类数据、井下人员数据、标准工控类设备数据、非标准机电设备监测控制类等数据统一采集与数据治理;依据基础数据元标准,将各灾害实时监测数据,统一汇聚到矿端灾害大数据平台;灾害监测数据应存储每次通信采样数据、异常数据、设备故障数据、报警数据;可根据监测需要自行加入重点关注监测位置、监测设备、监测类型,对特定位置值进行重点关注;支持单点曲线、多点曲线、柱图、散点图、折线图、面积图、南丁格尔图、泳道图等多种表现模式,根据灾害监测数据类型选择最优展现形式;分级报警统计、预警统计报表等功能。
        4灾害精益管理
        对煤矿防灾治灾等核心业务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固化工作流程,基于工作流与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灾害防治任务工单化、管控流程标准化、执行过程可视化、数据指标化。具备各级安全组织体系管理功能。具备灾害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管理功能,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相关规定审、宣、贯;具备安全图纸管理功能。具备防灾治灾任务管理功能,对防灾治灾管理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工作排程、任务推送、监督执行与考核改进管理。
        5实现煤矿灾害风险分析预警与管控
        5.1矿井瓦斯灾害
        基于瓦斯灾害成因机理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监测数据突变、缓变、波动、恒定、周期性变化等数理统计特征,实现瓦斯等灾害气体浓度变化监测点异常自动筛选、锁定、回溯分析及趋势预测预警;根据数据变化趋势与级别推送电子任务工单,自动形成分析报告,实现安全监控值班自动化与便捷化。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瓦斯气体浓度场、通风风流变化趋势、瓦斯灾害等三维模拟仿真。
        5.2火灾灾害
        根据现场工艺考察结果,结合煤层发火特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数据统计算法与机器学习模型,对采空区不同气体、温度等参数数据,挖掘发火特征气体分布规律以及与煤温耦合变化关系,建立采空区发火监测数据特征;结合胶带运输相关监测参数,建立温升变化模型和特征图谱;实现火灾参数的趋势分析及预测预警。
        5.3矿井水害
        基于水文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灾害机理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监测数据变化统计特征图谱,具备水害监测各类参数、预警值的同比、环比、趋势分析及预测预警功能;具备监测值突变分析、趋势分析、波动分析、涌水量预测等功能。
        5.4顶板灾害
        实现采掘工作面顶板与巷道顶板灾害分析预警。包括工作面顶板压力分布分析,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强度分析,工作面来压强度、来压时间预警,顶板运动规律分析,工作面支架循环工作阻力分析,实时在线为煤矿输出矿压分析预警报告。巷道顶板灾害分析预警包括巷道变形及围岩运动分析,巷道支护应力变化分析,监测段顶板冒落综合预警。
        5.5矿井粉尘
        基于井下粉尘浓度、割煤机速度、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人员位置等数据,利用流式数据处理框架,通过选择不同的数据统计算法与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监测位置、各类监测参数、不同时间窗,建立监测数据突变、缓变、波动、恒定、周期性变化等数理统计特征图谱,实现粉尘浓度的趋势分析及预测预警。
        5.6矿井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及模型
        具有对灾害监测数据的综合实时分析及综合安全状态实时评估功能,建立煤矿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基于煤矿基础信息、监测监控数据、预测预警数据,实现矿井灾害风险的实时动态、定期评价功能。
        5.7灾害风险可视化展现
        以GIS地图为支撑,融合矿井风险点、隐患点、预警点、报警点、故障点可视化展现;融合展现瓦斯、火、水、顶板、粉尘等模拟仿真结果;集成各灾害预警指标,实现采掘工作面迎头-面—盘(采)区—全矿,风险多维度可视化展现,建立煤矿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并利用信息平台将双控体系应用到整个煤矿生产系统中,实现了全员参与,同时利用信息系统来储存分析相关的资料文件,除了方便保存外,也实现了风险和隐患的动态闭环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煤矿的安全管理效率,煤矿双控预防实施流程图见图1-1所示。


        6总结
        通过基于“双控预防”机制的煤矿多级安全防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为煤矿安全管理一体化管控提供有效载体,能够透视各级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形成信息化抓手,通过提高风险辨识准确性、优化工作协同,依托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集成融合、深度挖掘及数据可视化展现,为及时、精准调度与安全管理监测和施策提供决策支持。全面、动态、及时地逐级透视企业各板块的生产状况,有效监控风险.对生产变化进行预测、预报,为及时控制、纠正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为企业安全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 范永杰.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1.6.
[2] 庞绪峰等.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与预警体系研究[J].煤矿安全, 2016, 47(12):226-2229
[3] 王莉等.联系熵在煤矿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32(2):181-185.
[4] 周长春.连续危险源危险性评价原理与方法及其在煤矿瓦斯灾害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1995.
[5] 宋寸义,金龙哲.安全科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78.
 作者简介:高参天(1988-),男,汉族,山西忻州人,助理工程师,硕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