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电气消防设计—浙江图书馆旧址之大学路馆舍修缮工程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第10期   作者:洪娴
[导读] 浙江图书馆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开办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杭州藏书楼。

        洪娴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0
        浙江图书馆历史悠久,其前身为开办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杭州藏书楼。光绪二十九年(1903)冬,在大方伯里购进民房,将杭州藏书楼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
        浙江图书馆旧址-大学路馆舍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主体为一幢二层仿西方古典柱式的建筑。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采用典型的古典主义纵横三段式处理。室内大厅平顶为“井”字梁,内部功能分区明确。该馆舍专为浙江图书馆所建,现仍为其使用。
        浙江图书馆旧址所包含的四幢建筑,为浙江省保存完好的少数优秀近代建筑,其中白楼、大学路馆舍为国内少有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97年8月29日,“浙江图书馆旧址(含孤山馆舍和大学路馆舍)”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 浙江图书馆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学路馆舍旧址是我国进行研究、传承、展示中国古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中国藏书文化史、中国图书馆发展史的活教材,同时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建筑概况
        浙江图书馆旧址-大学路馆舍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路102号,地块东面现为新瑞丰格琳酒店,南面沿小区道路,西面紧邻大学路,北面为老浙大横路。总平面略为长方形,外围清水砖围墙围合。
        馆舍主楼阅览楼为一幢二层仿西方古典柱式的建筑,南侧空旷,无高大乔木。馆舍园林平面整体布局基本依照西方古典主义园林造园手法,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进行布置,主入口设在中轴线上,进入分左右两条岔路至阅览楼前铺装空间。
         随着使用需要和城市发展,庭院内逐步新增建筑和绿化,现周边北、东、南侧均建有附属用房。
        电气消防设计:
        因阅览楼一直投入使用中,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及文物本体安全,急需加入相关电气消防设备,如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应急照明系统:本工程采用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在附近消控室内设置应急照明集中电源(采用不含重金属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蓄电池),电源供电时的持续工作时间应≥60分钟。在疏散通道、楼梯间、主要出入口以及人员密集的场所,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火灾状态下,灯具光源应急点亮的响应时间应≤5s。集中电源的蓄电池组达到使用寿命周期后标称的剩余容量应保证放电时间≥60分钟。所有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指示均为A型灯具(DC36V、IP30),光源色温宜≥4000K,面板或灯罩不应采用易碎材料或玻璃材质。应急照明灯具规格及要求应符合国标GB 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及GB 13495《消防安全标志》的规定。消控室设置应急照明控制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为集中型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设于值班室。考虑保护文物完整性避免二次破坏且应甲方要求,采用无线型火灾报警系统。因先阶段无线型火灾报警系统未开发出无线型声光报警器及无线型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等产品,故在各层设一个信号接收盘(接收信号点不超过200个)和无线点型编码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在各出入口处设无线型手动报警按钮做为报警点,在楼梯口等明显部位设置有线型声光报警器(后均称“声光报警器”),在走道及大厅等公共场所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信号接收盘需与相应的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无线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配合使用,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其工作状态,并把信号传输给消控室内火灾报警控制器。可配接无线系列产品的最大容量为200只,与火灾报警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为1500m。


        独立式感烟探测器为内部锂电池供电的无线型探测报警器,支持 NB-IoT 协议传输,能单独使用,也能连接信号接收盘、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火灾控制系统。内置高音量蜂鸣器,具有报警和电子编码功能,火灾时声光报警,且在值班室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处显示具体地址。对于需要进行精装修的区域,探测器的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但必须满足以上要求。
        无线型手动报警按钮采用内部锂电池供电,需与火灾声光报警器、信号接收盘、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火灾控制系统。手动报警按钮满足从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m,且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在每个楼层楼梯口等处的明显部位设置火灾警报器。每个报警区域内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本次设计产品声压级不小于88dB。
        消防广播安装功率应≥3W,对需要进行精装修的部位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但必须满足从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应≤12.5米。
        消火栓箱旁设消火栓报警按钮,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
        消防联动控制
        (1)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2)非消防电源的控制:
        a.在电源进线总箱设置联动模块,待火灾确认后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联动控制器切断普通动力负荷、空调用电等非消防电源,不应立即切断正常照明、安全防范系统设施等非消防电源。
火灾警报及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
        当消防控制室接受到火灾报警信号并经确认后,通过总线联动模块联动所有声光报警器及应急广播发出警报。声光报警器及应急广播应分时播放控制:先鸣警报8~20s;间隔2~3s后播放应急广播,应急广播播放10~30s;再间隔2~3s后依次循环进疏散结束,根据需要可在疏散期间手动结束。
        消防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总机,各手动报警按钮均设置电话插孔。且应设有可直接拨打119电话的外线电话。
        消防系统线路选择及敷设:
        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采用WDZN-RYJS(P)、WDZN-BYJ低烟无卤阻燃耐火型铜芯绝缘导线(电缆),其额定电压不低于300/500伏。应急照明线路选用WDZN-RYJS低烟无卤阻燃耐火型导线、穿SC、JDG管埋地暗敷或沿建筑阴角明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消防控制线路及消防配电线路穿金属管暗敷时,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采用明敷时(含吊顶内敷设),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喷涂丙烯酸乳胶防火涂料。
        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内,消防电话、广播线路需分别单独穿金属管敷设。不得与其它线路共管或共桥架敷设。
        消防电源监控系统:
        (1)本系统按照国家标准GB50045-2005、GB25506-2010《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等相关要求设计;产品应满足GB28184-2011《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要求。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本工程所选用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为组合式,可对导线温度和漏电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消控室内电气火灾监控器。为达到监控电气火灾早期预警的目的,本工程在总进线柜内设置多传感器独立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内含3路温度探测器、1路剩余电流探测器,分别对漏电电流、相线温度、相电压、相电流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实时发现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线缆温度异常、短路、过载、过(欠)压及漏电等,有效预警电气火灾的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