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泽衡
身份证号码:44058219841106****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实际进行工程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必须要结合工程内容以及实际的工程环境,对混凝土的各类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把关,无论是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粉煤灰的细节控制,还是后续生产混凝土时的搅拌控制都要落实到位。一方面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效率,另一方面优化工程施工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原材料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
前言:大型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准备的实践中,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必要的配合比控制以及原材料选择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出现混凝土浇筑块因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温度持续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由于低温效应所引发的混凝土开裂现象。因此,在实际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原材料选择的时候,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防止任何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影响整个工程进度,从而优化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
一、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分析
(一)水泥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用实践中,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由于自身的水化热程度相对较高,而且不易散发,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如果在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时候,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会与其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应力,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持续增大。例如当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预期值的时候,混凝土表面就会出现温度裂缝,此时需要采用水泥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当作原材料,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要求技术人员可以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自身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可以保证水泥后续应用的安定性和稳定性,要求技术人员需要在实验环节中就对批量使用的水泥性能进行有效测试,使其达到相应强度指标要求,然后再进行实际的配比。
(二)细骨料和粗骨料
细骨料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含泥量需要≤1%,泥块的含量需要≤0.5%。与此同时,要求细骨料其他的性能指标能够符合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普通混凝土的施用标准。具体来讲,细骨料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粗砂和中砂进行搅拌,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水的用量达到10%左右,甚至能够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减少应用成本。而且,降低水泥用量还能使水泥水化热现象持续减少,防止混凝土后续出现持续升温的情况,提高工程施工效率[1]。
粗骨料的选择一般以碎石为主,粒径在5~25mm之间,含泥量不能大于1%。以花岗岩碎石为例,其针片状的含量需要小于等于10%,含泥量需要≤1%,泥块的含量需要≤0.5%。而粗骨料其他性能的指标需要符合砂石质量检验方法的标准以及混凝土用量标准等相应的规定。在实践中,要求技术人员选用粒径相对较大的石子来配置相应的混凝土,配置出来的成品本身抗压强度相对较高,而且易性较好,也能够减少水泥和水量的使用,防止水泥出现持续水花热的情况,降低混凝土的应用温度。
(三)粉煤灰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效能,需要掺杂适量的粉煤灰,按照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在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可以利用粉煤灰来取代一定的水泥用量,需要保持在25%之内。与此同时,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水化热程度十分有效,但对强度和抗拉力有所影响,需要技术人员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粉煤灰的拌和。例如,可以采用外掺法,在不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来选择一定量的粉煤灰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在实际选用粉煤灰的时候,一般可以与施工附近的电厂合作,并且要进行逐车的检验,以确保粉煤灰配比的合理应用[2]。
(四)外加剂
大体积混凝土外加剂的配合比设计需要依照外加剂的类型以及以往外加剂在工程使用中的实际经验来选择合适的应用标准。通常情况下,每立方米混凝土需要掺加2kg的外加剂,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水剂的应用,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峰值。与此同时,外加剂的使用对混凝土还有一定的收缩补偿效能,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后续的裂纹。在实用性能和外加剂用量的配比上,商品混凝土在浇筑之前需要向施工单位送达复试报告,并按照工程图纸和预先的设计方案储存一定的外加剂材料,并且做好抽样的检测,以便于了解外加剂使用的适用性。在与检测数据结果进行比对的时候,如果应用中有所差异,需要及时调整配合比,即调整添加剂的含气量、比重等问题,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发挥后续的应用效能。
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搅拌控制
(一)配合比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强度等级为C30—C55,抗渗等级为S10,后续应用中如果需要向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复合防水剂,需要将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2cm的范围之内。实际的配合比设计要求包括:水灰比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技术人员从工程中混凝土开裂的视角出发,控制水灰比在0.35左右。如果工程量相对较大,施工范围较广,为了能够满足泵送的需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也要提高一定的要求,选择10—14cm,同时也要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中水灰比,不能大于0.4。在砂率选择的时候需要控制在40%以下,这样既能够确保混凝土在后续泵送的实践中性能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还可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纹。
而水泥在选择的时候,由于其水化热相对较低,而且水泥强度发展的时间相对延续,为了可以满足其使用要求,需要技术人员采取就近的原则,采用搅拌站所供应的商品混凝土,从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效能,做好配石等相应的工作。除此之外,为了可以使最终的配合比效果达到相应的标准,还要求技术人员能够依托《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定中的具体条例进行实际的配合比设计,满足连续性施工的需要。
(二)搅拌控制
首先要进行出厂检验控制。混凝土在出厂之前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对其坍落度进行检验,首车出厂的混凝土还应该检测其含气量,合格后才允许其出厂,并作为现场含气量检测的参考值,对误差较大的混凝土进行返厂处理。与此同时,混凝土在装料之前要着重注意滚筒不能机械灌水,需要保持中速的装料,运输速度也要以中慢的速度匀速进行,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3]。
其次,在进行施工现场控制的时候,由于混凝土在到达现场之后需要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抽检,最重要的项目是检测其含气量要在5%~7%的范围之内,尤其针对一些坍塌度较小的混凝土,需要掺加一定的外加剂直到快速转动搅拌之后才能够解料。而后续在泵送的实践中,也应该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泵送的速度需要以中慢速为主,保持低压的水平。如果混凝土后续的供应不及时,则应该进一步减少泵送的频次和速度,防止混凝土堵管离析。
三、结束语
对于工程来讲,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生产提供原始依据。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原材料控制的时候,要求技术人员能够对不同的原材料性能和使用条件进行多元化分析,设计针对性强的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应用效能的同时,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加速进步。
参考文献:
[1]任文辉.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J].四川水泥,2021(05):35-36.
[2]王晓军.混杂纤维大体积混凝土低水化热配合比试验与力学特性[J].混凝土,2021(03):149-152.
[3]刘连印.浅谈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温控方案[J].福建建材,2021(03):63-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