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廖燕萍
[导读] 课外阅读对于身心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不可或缺,而学生的学习也同样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廖燕萍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
        摘要:课外阅读对于身心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不可或缺,而学生的学习也同样离不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是学生除了获得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教材以外还能够补充自身的知识,而当今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方面存有一定的不足,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当前农村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针对农村教育的现有问题,提出关于培养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兴趣研究
        阅读使人聪慧,使人明智,使人博学,使人成长,使人丰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相关指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育人的伟大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针对农村小学资源较少,环境较差的现状,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切入?
        1、阅读环境
        农村小学资源不足,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浓郁的读书氛围和良好的读书环境。如何开展?在班级创建“读书角”。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或者图书室,即便有,大多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教室内创设“读书角”十分必要。选择教室内的一角作为“读书角”,面积不用过大,可以从校园内挪借书架填充,然后组织学生们动手布置,加入一些小手工装饰,简单但实用的“读书角”大功告成。接下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书籍的来源。一是师生们捐献,众人拾材火焰高,“读书角”是班级共有,大家都应该出一份力;二是求助社会,教师可以将班级情况发布在网上,寻找爱心人士帮助;三是向学校申请,以一部分工作经费在市场上淘选旧书。只要认真对待,书籍的来源途径很多,持之以恒,能积少成多。其二,书籍的管理。选择班上有爱心,负责人的几位学生负责“读书角”中书籍的管理,学生们可以自由借阅书籍,但要做好记录工作,按时归还,告诫学生们爱护书籍,不能随意丢弃、涂抹。其三,阅读的心得。在“读书角”后设置“语录”栏,读完一本书,学生们或者写出一个小故事,或者写出一份心得体会,或者写出一句名言警句,甚至是一个笑话,一个成语均可。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阅读,“奖读罚懒”,引导学生们爱上阅读,爱上书籍。
        2、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涉世不深,知识储备不足,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作出合理、正确的指导。其一,阅读内容指导。

并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学生们阅读,事实上,有的书籍中充斥着消极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虽说开卷有益,但这类糟粕不看也罢。有的书籍中含有色情、暴力的元素,也不宜学生们阅读。我们教师要把好关,对书籍去芜存菁,去粕取精,指导学生们读好书、读经典、读健康有益的书。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属性,我们可以为学生们推荐《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三国演义》(儿童版)、《上下五千年》、《男孩的冒险书》、《视觉之旅》、《向着明亮那方》、《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等书籍,童话类、冒险类、小说类等不拘一格。其二,阅读方法指导。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因而不建议学生们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的浅阅读。要读书,就应该认真的读,一字一句,不敷衍了事。我比较建议学生们采用“卡片阅读法”:裁剪纸条当做卡片,在阅读时可以随时记录好词佳句,成语、古诗词等,或者是将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或者是写下疑惑不解之处。这样,一来可以积累字词基础;二来可以练笔,为写作打基础;三来可以将阅读是遇到的问题及时记下,便于后面解答,提升自我。
        3、阅读活动
        小学生好动,让学生安静阅读是好事,但结合学生们爱热爱、爱表现的年龄属性,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无疑更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的开展至少有以下三个好处:其一,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很多词汇,拓展了许多知识,但学生们还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在阅读活动中自由的表达,学生们可以借助表达发生知识迁移,并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我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爱说小话,在课后可以侃侃而谈,但在人群面前却紧张的语无伦次,或者是满脸通红而不能发一语。因此,我们有必要以阅读活动的形式,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其二,增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读书心得,相互推荐好书。一本好书经过交流,学生们可以不仅能获得极大的快乐体验,还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中有哪些地方被忽视了,或者是自己没注意到。交流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们的交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其三,侧面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互动、讨论和交流中,把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心理动态等,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在教育方面与相对于城镇小学,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显得较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养成。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主要因素,并且其教育资源对学生阅读习惯起到学生文化素养能否形成的关键。所以在农村教育方面必须要重视其教育资源的投入,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图书资源进入农村校园,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农村小学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不苛求学生们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创设环境,合理指导,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即能激发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究.左细媛.读与写.2018
        [2]提升农村生课外阅读教学时效性的策略.诸绮.读与写.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