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刘菲菲
[导读] 随着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
        刘菲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0
        摘要:随着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现如今,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很多缺陷,无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基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提出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并逐渐被各院校所运用。本文在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为促进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创新;探讨
【项目基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院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916
        引言:
        产教融合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并在各院校的不断应用下逐渐成熟。在“产教融合”理论的指导下,各院校与各大企业紧密相连,促进了双方的合作与共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意义。
        1.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
        (1)制度保障不完善
        目前,政府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轻,各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没有很好的得到政府的支持。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关于鼓励校企合作的相关条文,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并没有对校企合作活动进行实际性的支持,并且一些条文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另外,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但是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条文对于调动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没有明显的成效,相关条文更加倾向于号召与试点,缺乏可实施性。实际上,促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根据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缺口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培养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宣传和经费保障不到位
        现如今,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应用,利用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新闻媒体等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内容只停留在号召与推行上,并没有对产教融合模式、应用目的、实施效果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的宣传的效果。另外,在各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很多学校和企业以“自掏腰包”的形式进行合作,但是对于有效实现校企合作项目的高质量进行还远远不够,政府也要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3)协调和监督机制不配套
        目前,在国家的倡导下各院校逐渐展开了校企合作活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套协调和监督机制,无法有效地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在缺乏协调和监督机制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教育政策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在实践中并没有对培养人才做出实质上的努力,也没有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缺乏一个正确的合作目标,无法有效地发挥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1.2高校内部的不利因素
        (1)实践性课程与教材开发不足
        很多院校在教育过程中都偏向于理论性的指导,缺乏实践性课程。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在讲课过程中也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向学生做出一些实践性的指导。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课堂和学科之中,并没有树立起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意识。导致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很难融入到工作岗位上,出现工作能力低的问题。
        (2)产教融合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针对产教融合育人工作的需求,学校更应该重视起教师的能力问题。现如今,很多院校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在社会上的声誉,逐渐开始了增强校内师资力量的工作,不断引进高学历的人才。但是,这些教师依然倾向于理论教育,无法为满足校企合作的需求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已经认识到师资力量的局限性,开始从企业中引进人才为学生入企实习进行指导,但是这些人才依然会受到学校教学和技术等衔接方面问题的影响,无法发挥出有效地育人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缺乏一些实践教育能力较强的师资力量,对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具很大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率与作用。
        (3)产教融合机制有待创新
        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很多学校为了促进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大力推行,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学校缺乏对教育机制的创新,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并没有针对产教融合教育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方针。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学校教育与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无法形成一个适用于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时缺乏充足的理论知识指导,在实践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工作效率低、操作不合理的现象。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屡屡碰壁,对上岗实习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大大降低学生的实习动力。企业对于这种问题的存在,也不愿接受院校顶岗实习的学生,降低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2.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2.1构建实践创新机制
        (1)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为学校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活动,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动力。

首先,政府应该借鉴国外的相关政策经验,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并根据本国国情及现代校企合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保障体系。其次,在制度上对学校和企业进行双方共赢的引导,通过调节双方利益,保证校企合作活动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例如,政府可以在政策条文中规定企业应该也要担任起教育的义务,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另外,制度中也要涉及到保护企业利益的条文,从而促进企业更加愿意接受在校实习的学生。同时,为了保证学校产教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所需对其进行资金的支持,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号召开发扶贫部门对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进行资金投入,帮助落后地区提高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监督和协调机构
        校企合作活动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因此,政府应该主动担当协调和监督的责任,减少双方之间的矛盾,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监督能够有效地制约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另外还可以促进双方更加主动的履行各自的义务。学生刚刚步入社会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人身安全、因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劳动争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容易引起学校和企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进行协调工作,促进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另一方面,为了掌握校企合作的进行程度以及成效,政府还可以定期对学校和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价,确认学校人才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培训是否符合学校的育人需求等等。
        2.2创新产教融合培养理念
        现如今,各校在教育政策的指导下逐渐开始了校企合作活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校企合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产教融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而不是仅仅依赖企业的培训成效。
        因此,学校应明确产教融合的办学目标,树立正确的培养理念。学校应针对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产教融合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使学校的教学理念顺应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另外,学校应更新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脱轨的现象,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快速入岗,提高产教融合教育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2.3建设创新综合实践基地
        为了提高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作用,学校应该做好就业培训工作。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教师要在培训活动中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校企合作中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实习岗位。学校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各企业的实习招聘信息,并结合岗位需求下发到相应的专业教师手中,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岗位推荐,最终完成岗位分配任务。由此可见,建立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工作适应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推荐计划,为提高产教融合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3.4创新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目前,很多院校都存在着课程缺乏实践性的现象,教学内容大多偏向理论,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就岗实习时无法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之中,工作效率和实践能力偏低。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创新课程内容,制定一套新的教学目标。首先,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调研,深入的了解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中各个岗位的需求,利用调研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拓展。其次,学校还应该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5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要想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改进。首先,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制定一套体现“双方效益最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学校可征求企业的建议,对方案进行改进与创新,牢固双方的合作基础。其次,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学校应采纳社会各方的建议,通过开展联席会议的方式,号召更多的专家、企业等等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进行研讨。保证培养方案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力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能够有效对接社会发展需求。
        3.6强化创新型师资力量
        教师在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因此学校应该注重起教师的实践性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学校可以针对产教融合的需求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本院校教师的整体素养和实践性教学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为了有效推动教学形式的创新,学校可以引进更加先进、优秀的教师资源,不断强化校内的师资力量,同时也可以对国外或者其他院校中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借鉴,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与改进,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化与升级。
        结语:
        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认识到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因此,学校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实际需求对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另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校企合作活动的支持,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焕霞.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兰州工业学院为例[J].甘肃科技,2020,36(07):47-49.
[2]徐梅玲,王云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视野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4}(19):423.
[3]胡青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2):235-239.
[4]赵佳娜.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5):115-116.
[5]王艳玲.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4):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