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轩兰静
[导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对课堂知识不能自主的探究
        轩兰静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武训实验小学252500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对课堂知识不能自主的探究,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而且由于学生长期的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会限制学生各种优秀能力的形成。现阶段,为了打造优质数学课堂,老师要对做之前的教学问题进行改进,注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各种优秀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学习情境;主动性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状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质量,只有在一个饱满的状态下,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知识摄取速度更快。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新的教学导向,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沃土,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小学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意义分析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关系到了学习效率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最大,而且相比于其它学科内容,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许多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对数学课堂难以产生兴趣,导致教学工作质量不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果老师可以利用特定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就可以全面肃清之前的课堂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饱满,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更加主动,与老师保持高度的课堂配合,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简化。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下,学生们会形成良好的课堂基础,逐渐的形成探究思维,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的自主性给予高度关注,实现优质数学课堂的构建。
        2 小学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2.1开展分层教学
        就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导致学生主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不注重教学分层,没有认识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具备针对性,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在分层教学方法应用之前,老师要先进行学生层次划分,此项工作非常关键,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分层教学的前置性工作。在学生层次划分的时候,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在成绩评价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基础情况,对学生进行归类,正常情况下,需要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在统一层次中的学生,要尽量的保证能力相近,乐趣相同,有助于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分层的环节,一定要照顾学生的自尊性,分层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而且为了开展分层教学而进行的准备工作,老师要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分层以后,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分配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达到全面提升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佳,主动性大幅度提升。


        2.2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点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经常会出现无法理解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各种消极的负面影响。为了简化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终目的。比如在学习加减预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模拟超市购物场景,以粉笔、文具为道具,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购物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可以在算账的过程中,融合贯通数学运算知识,有效的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得到了有效的调动,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实习了趣味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能力的形成都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2.3巧设习题,发挥学生自主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狠下功夫。习题的质量高低是衡量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练习中多方参与,巩固升华,才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习题查漏补缺,对学生因材施教,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分类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进行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后习题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有效调动,最好以实践内容为主,学生们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自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且能够充满热情地对待它,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各种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或者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设置课后习题,进一步的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打造新时代需求的人才类型,这也是当代数学老师需要重点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俞宏毓,朱向阳,顾泠沅.管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1):43-48.
        [2]马云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8(08):45-50.
        [3]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3):115-121.
        [4]杨虹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