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性化教育让学生敞开心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张瑀
[导读] 去年我新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刚教这个班不久
        张瑀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七号(八里庄小学)
        去年我新接了一个五年级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刚教这个班不久。我们班里有一名学生叫小养。在我印象里,他是个内向的孩子。上课时,他总是会睁着大眼睛认真学习,但是下了课他却喜欢一个人玩,很不合群。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他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和他妈妈电话交流,家长只说回家会和孩子多沟通,多互动,就匆匆挂了电话,一点点狐疑划过我心间。它就像个小石子投入水中,荡了一下就消失了。又过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课间,我们班的张子洋哭着冲进了办公室,向我告小养的状。说他打自己,脸都被小养抓出了血道子,身上也有小养踹他的鞋印子。此时的张子洋狼狈极了,脸上有几道细细的血线,还掉了一小块皮,显然是被抓过。身上有好几块鞋印,白白的校服肮脏不堪。办公室的老师们都生气了,这也太过分了!我更是怒火冲天,有多大的事呀,小养你这么狠地对同学?你不是一直很安静吗?怎么要打就这么玩命?我尽量压低声音,沉沉的眼神问张子洋:“你是不是先动的手?”张子洋停止干嚎,大大的摆起手“我没有!”我又问他“你骂他了?抢他东西了?”这时的张子洋开始大哭,不再回答我问题,看架势马上委屈的要躺地上打滚了。我被他哭的脑袋疼,让一个学生把小养叫了来。我瞪着眼前这个孩子,心想:这要是治不住,这班里还不都效仿他,这安全问题可是大事。毕竟你打了别人,怎么也是你的不对!于是我非常生气地说:“是你先打了他?”小养恨恨地说:“对!”还瞥了我一眼。我火蹭一下就上来了,一串话就冲出了口:“你俩是同学呀!你和他有多大的仇呀!啊!换位思考若是你被打了,你会怎么想?你疼不不疼?你怎么这么狠呢?说,为什么?”小养气呼呼的瞪了一眼张子洋,又瞪了一眼我,突然转身出了办公室,跑向教室。我火更大了,反了反了,这马上要脱离我掌控了,我定要在班里把你批一通,让你当众承认错误不可!我马上跟着跑了出去,向教室里冲去,冲到门口,我停住了脚步。此时,上课铃已打,老师已开始上课。而我,站在教室门外,是进,还是不进?算了,我先待会再进去,让自己冷静一下。
        我站了大约三分钟,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把这件事过了一遍,突然我发现了几个疑点。第一,为什么我问道张子洋你骂小养了吗?他就不说了呢?第二,小养为什么面对指责一句话不解释?虽然他内向,但平时说话也是有板有眼的。今天怎么这么理直气壮还不为自己辩解一句?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回旋,我逐渐冷静了下来,回到办公室静想如何找小养再谈。

此时的张子洋也停止了大哭,准备回教室上课,悄悄往门口挪去,我突然回头看向他,问他:“你说,你到底跟他说什么了?还是你先动的手?”张子洋低着头不说话,再问,还不说话,这更增加了我的疑问,我说:“那我问同学去!”张子洋马上哼了一句:“我就说了他一句,他就打我”“哦?说了一句什么?”“恩,我说你是个没爸的孩子,你爸死了吧?我有爸”瞬时,我呆住了,心里说不出的感觉。张子洋赶紧抬起头说道:“老师,我也是刚听说的,咱们班同学都不知道,我只是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呀,我就问了问小养呀!”当时,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冲进班里责问小养,我也很庆幸自己在教室门外冷静了三分钟。否则,这件事即使在大家面前弄清楚了,但对小养来说却是多大的伤害!后来我才从他妈妈那里得知,小养一年前,父亲突然去世,为了不让班里同学议论小养,他们都隐瞒了这件事。希望小养还是像正常孩子那样在班里生活。但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敏感,本来没了爸爸每天都很伤心,听到这种话怎么可能不急呢?
        下课了,我把小养叫到操场上,温声问他:“还生气吗?我知道你受委屈了,对不起。是老师了解事情不够,我知道你受委屈了。张子洋已经知道错了,一会他会向你来道歉。他的话确实很伤人,他不对在先。答应我,以后再碰到这种事,要学会冷静处理,跟老师说好不好?今天要是把同学打坏了,也是给你妈妈添麻烦,你说是不是?”中午的阳光映射在这个少年的脸上,他身上的敌意明显消失了,面对老师对他的温声嘱咐,他欣然的点了点头。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发火不难,难的是能控制情绪。我们老师每天事务繁杂,难免遇到学生的纠纷会急躁,行事武断,也许我们小小的一次失误,却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一块永久的伤痕。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有很多脆弱的东西,所以孩子也是最容易收到伤害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反抗应对,只会把这些深深地埋在心里,甚至假装遗忘,但在一个适合的时间又会井喷,通常造成的破外性更强,甚至心理产生疾病。小养的妈妈失去丈夫,心情不好,总是跟儿子说:“我这辈子的希望就只有你了,你要不争气,妈妈就只剩下死了,你得好好的,听懂了吗?你要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种话一遍遍对着孩子说,孩子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孩子极端内心的性格,而且遇到不公暴力相向,可以说小养的妈妈正在用温柔的屠刀杀着自己的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事的出现是好事,他让我明白了“冷静”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它让我懂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拉解决一切问题.若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里,需要了解他,爱护他,他让我和小养成为了朋友,现在的小养变的开朗多了,微笑重新挂在了脸上。在我和他妈妈很多次的交流之后,他的妈妈也改变了教育方式,母子二人经常出游,生活不再死气沉成,家校的合力把原来性格抑郁、危险的少年逐渐转变成了一个将来能勇敢面对生活挫折的人,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价值体现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