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李旦旦
[导读]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其综合素质发展
        李旦旦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其综合素质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重视不够、缺乏专任教师等情况,所以本文对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进一步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  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有中小学生遇到挫折选择极端方式解决、校园暴力等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在农村尤其严重,因此,为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如果忽视这个阶段,那么可能导致他们在面临困难时,轻易的被现实压垮,甚至选择用自杀等极端方式处理。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也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胸变得越来越狭隘,眼界和格局变小,影响自身的发展。就目前而言,中小学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尤其在农村。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关键的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自己的梦想。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心理素质越高,在面对考试压力、生活挫折、人际交往冲突、升学压力时,会正确的看待得与失、成功与失败,选择恰当的方式纾解压力,倾听别人的心声。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他们既要有责任感,必备的能力和品格,还要有相匹配的德行,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走好属于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开始重视到开展心理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培训不及时。
        在农村的中小学中,虽然也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课程,但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一般是由在校教师兼任此课程,这可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例如,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咨询老师时,老师能够帮助他解答一些疑问,但是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深层次的挖掘背后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很多学生外在异常表现行为或者心理问题,可能不像表面分析的那么简单,就像潜意识的存在,如果没学过教育心理学,就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藏在内心深处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自己也未曾注意到的需求。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像中小学的其他课程一样,形成一个培训系统,定期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资培训不及时。
        (二)重视度有待提升,缺乏实践。
        在面临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多层压力时,农村中小学可能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重视,有的学校还未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还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忽略对孩子心理的关心,但是现实证明,现在的学生压力很大,心理承受能力又较弱,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令人大吃一惊。一些农村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性较强,没有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去,脱离实际生活,实际的教育意义并不大。
        三、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加强重视,家校合作。
        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需要家长的关爱,缺一不可。学校应该加强重视,认真贯彻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文件,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开展的硬件设施,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活动室、情绪发泄室等,积极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参观红色基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党史,从小提升政治素养,爱国,爱社会,学会如何去爱。帮助学生扣上第一颗纽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与家长间加强沟通,及时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二)专门教师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时进行师资培训。
        农村中小学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招聘专业的教师任教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专任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课上增加课程的实践性,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解答学生心理疑问,课下倾听学生的心理诉说,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与班主任沟通,回报总结学生的心里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另一方面,定期对专任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可以多途径进行师资培训,线下与线上方式相结合,将培训结果纳入教师考核结果中。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张占花,任世栋.考试周刊. 2021(24).
        [2]论当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周后辉.教师.2010(07).
        [3]当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傅丽华,刘永红.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3).


        作者简介:李旦旦,女,硕士研究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