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萍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南源岭小学 354300
摘要:个性化阅读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改善教学 内容 ,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课堂质量。对于每个小学生来讲,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方法。本文作者就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确立阅读主体,丰富阅读体验
不管采用何种阅读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都应当贯彻生本理念,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索感受阅读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制定的阅读任务也可以不尽相同,不管何种目标,都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经验与阅读之间的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接收能力等的不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教师应当本着尊重平等的基础,与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阅读体验。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以及下册课文《梅花雨》两篇中,都是作者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者也有不同点,《桂花雨》是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作者在童年时期喜爱故乡的桂花香气,教师精讲完本篇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梅花雨》进行自主阅读,以"魂"为阅读主体,指导学生感受梅花所代表的精神,学生通过阅读会感受到在寒冬梅花照常开放,充分体验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作者的祖父也非常喜爱梅花,借此也表达了作者的祖父深深的爱国热情。然后教师再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教材中其他的主体相同的文章,通过对比,充分阅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确定阅读主体,可以有效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二、改进阅读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都有着活泼好动并且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若教师只采用一种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开展不一样的阅读形式。比如学校组织每个班级进行阅读竞赛类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进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形式多样性的阅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阅读,通过互相影响,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另外,在语文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也要进行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根据文章的主题,将阅读方法分为讲人的,叙事的,说明的,议论的。不同的题材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理解文章的丰富多样,感受语文世界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半截蜡烛》这一篇课文时,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对文章通读,并且使用字典解决课文中的生,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小组中学生扮演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等,学生为了能够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必然会加以练习,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台词的过程,也是对人物情感加深了解的过程。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再加上肢体语言,眼神,动作等,丰富自己的表演形式,进而将课文中的角色跃然眼前。
除了角色扮演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个人阅读比赛,课本剧表演大赛,辩论大赛等,教师在组织这些比赛时 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这样一来, 在下次举办活动时,学生的参与性才能更加积极。
三、注重阅读期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所有的书都可以拿来去读,而是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思维的恁俩。阅读期待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兴趣 的不断提升,从而更加期待下次阅读的状态,教师若能利用好阅读期待,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多读书,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也应当重视让学生举手提问,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在教授《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文内容时,由于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也应当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祖父的感情,探讨本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词语的使用技巧等,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再比如在学习《寓言两则》里的《狐假虎威》时,首先教师向学生呈现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狐狸的样子好像很神气?为什么老虎却能走在狐狸的后面?为什么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跑开了?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抛出问题"假"是什么意思。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心中的疑问也会迎刃而解,接下来,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也会空前高涨。
四、互相协作探索研究,搭建个性化阅读舞台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各科教师都应当重视学生的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因为人的思想需要互相交换,通过交换就会有两种思维,更方便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采用互相协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阅读平台,使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获取更多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后,有的学生会出现问题:老师,我认为题目中借字用得不恰当,借的意思是经过别人同意再拿走使用,用完之后还要归还别人。但是文章中诸葛亮从曹操那儿拿到的十万支箭首先没有得到曹操的同意,其次也没有归回原主,所以我认为应当不是借鉴,而是骗箭。教师应当首先对学生的疑问提出肯定,然后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互相合作,探讨题目中借字的使用是否合适。有的学生会说:在中国古代一般交战都注重谋略,骗字有损于诸葛亮的机智,用借字更加合适。不管学生见解如何,课堂的氛围一定是活泼积极的,学生也能够接受到更多的信息。
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小学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教材中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等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个性化阅读的优势,促使学生达到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仲晶晶. 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J]. 新课程(上), 2019(11).
[2]张小红.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16):163-163.
[3]刘平.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