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陶盈颖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陶盈颖
[导读] 从目前城市发展来看,高层建筑数量逐年增加,而转换层是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陶盈颖  33252619890619****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从目前城市发展来看,高层建筑数量逐年增加,而转换层是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作为上部结构的基础,还可以作为下部结构的顶板。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转换层跨度相对较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施工强度相对较高。因此,要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扩张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变得紧张。不可避免地,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开始在城市中蓬勃发展,高层建筑的多功能性和综合性开始成为主流。多功能高层建筑和集成结构的关键技术是不同结构转换层的改造。因此,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将变得更加重要的研究和理解。
        1.结构转换层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的结构转换层有几种类型,如箱形转换层、梁式转换层、桁架式转换层和板式转换层。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以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质量。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好数据的收集和计算,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做好建模工作,将这些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系统,按一定比例输出,保证建模设计效果,便于分析问题。在计算整个结构时,应至少采用两种计算模型,合理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以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设计质量。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分类及作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可以扩大建筑的室内面积,提供相对较大的出入口。同时,由于传统剪力墙结构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更适合住宅客房和酒店的布局和改造。在布置大空间的会议室和购物中心时,需要通过转换层将部分剪力墙改造成框支剪力墙,这样可以增加空间,更好地满足大空间建筑的要求。通常,改造后的构件会布置在建筑物周围。其中,常用的转换形式有:梁式、箱型、板式。
        在高层建筑的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利用转换层的根本目的是对上下结构、上下楼层的轴线等进行改造。通常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采用传统的剪力墙结构,将上部改造成框支剪力墙,可以增加内部空间面积。但由于上下柱网和轴线之间的变换不能有效改变上下结构的形式,因此可以改变转换层柱间的距离,从而形成相对较大的柱网,这种类型的变换主要用在外框的底部,这样就可以形成相对较大的入口。此外,上层的剪力墙结构可以通过结构转换层转化为框架结构,使楼层和柱网轴线可以错开,从而形成上下结构之间的交错布置,有效实现转换层的功能。
        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模板工程
        针对结构转换层自重大、施工荷载大的特点,在模板施工中,应合理设计模板支撑体系,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方案,解决结构转换层自重大、施工荷载大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合理方案时,一方面要检验支护体系的强度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支撑系统的牢固性。对于楼板支撑的龙骨,笔者建议采用散杂木方,间距控制在450 mm左右,以提高模板的保水性和保温性,面层铺装采用厚度约18 mm的厚胶合板,板缝用塑料纸袋密封。(3)支撑系统的脚手架宽约1200毫米,高约1700毫米或1900毫米。门式脚手架增加了座底和支撑顶,间距控制在900 mm左右,中间有交叉支撑的两层门式刚架之间的竖向连接处增加了钢管和扣件制成的水平连杆。在转换梁侧模位置每隔450 mm架设水平钢管,成对拉螺栓加固。施工前应检查侧模的刚度,并检查螺栓的牢固性。转换层顶梁板施工完成后,七小时内不得拆除首层梁板支撑。
        3.2混凝土施工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比较厚,体积也比较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积大、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点高等特点。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满足各建筑物整体连续性的特点。浇筑混凝土时,采用从中间向两侧对称的浇筑路线,保证两侧施工速度相同,防止侧向位移。为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施工时应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或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还有。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管理,并根据具体项目选择最合适的养护方法。
        3.3钢筋施工
        控制钢筋工程质量,首先要从有资质等级和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原材料和钢筋。钢筋进场后,应查验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并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现场绑扎前,应对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进行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返工。钢筋的连接形式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施工时,钢筋的搭接长度、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要求,接头位置和数量应正确。当板的上部钢筋网悬挂时,为了保证每层钢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设置一个钢马凳来支撑网。钢筋绑扎完成后,施工单位的技术和质量人员应通过自检,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并填写隐蔽记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4支撑系统施工技术
        由于转换层本身的荷载较大,上部结构的重量较大,施工时必须特别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施工前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调查,以确保转换层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常见的支撑体系有:(1)钢管支撑结构。这种结构主要用于荷载较小的建筑结构,或采用板式转换梁。转换梁的布置应精确,以提高钢管的硬度和支撑能力。(2)钢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建筑结构自重较大的工程,主要用于一些转换层较高的结构。建筑工人将钢结构埋在转换层的下层,以支撑转换层。这样,钢结构可以将荷载从建筑物传递到地面,减少转换层的荷载,适用于传递纵向荷载。(3)将支撑框架结构设置在与转换梁相同的方向。如上所述,适用于转换梁较重、上部荷载较大的结构,但更适用于转换楼层较低的结构。架设钢结构时,首先要保证钢结构之间的间距,这样才能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
        4.换层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换层钢骨架施工
        钢筋进场前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试验,以保证钢筋质量。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初期,应在钢骨架周围一定距离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人字支架。支架的作用是有效调整保护层的厚度和钢骨架的精确定位,还可以定位和稳定钢骨架,从而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的偏移或位移。钢筋骨架的绑扎工艺是在:内立好U型支架,放置周边开口底箍,绑扎牢固,放置内开口箍,水平主筋从中间向两边分层放置,绑扎牢固,水平开口箍从两边插入。
        (2)控制网布局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结构由顶层、转换层上标准层和转换层三部分组成。由于施工作业范围和空间有限,在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应充分保护和利用所有控制点,时刻加强主体建筑的垂直度和沉降。目前建筑行业测量数据中的误差是绝对的,只有充分细致地应用相关测量仪器,才能保证误差在可控范围内。控制网络的上下结构是不同的。只有控制网尺寸合理,才能通过转换层传递上部荷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测量放线。
        结束语: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转换层的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同时充分创造有利条件变不利施工为有利因素,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明川.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转换层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牛胜利, 孙国平.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17, 24(7):273-273.
[3]姜辉.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