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宝应县水系连通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 陈隆 李长春
[导读] 宝应县河道空间管理控制能力薄弱,河湖水域、滩地、堤防被占用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水系被堵断、分割和毁坏,严重削弱了现有水利工程体系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宝应县庆丰灌区管理所  陈隆  李长春  江苏宝应  225800

[摘要]宝应县河道空间管理控制能力薄弱,河湖水域、滩地、堤防被占用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水系被堵断、分割和毁坏,严重削弱了现有水利工程体系的防洪排涝能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水系布局、水域减少、生态覆盖防护减少、河湖空间管护薄弱等四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让河湖水系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宝应县、河道、水系、连通
        1宝应水系概况
        宝应县境内河湖众多,运东地区属里下河腹部地区,里下河水系;运西地区属白马湖宝应湖地区,白马湖宝应湖水系。宝应境内里下河水系,西起京杭运河,东流入射阳湖,面积1190.48km2。20世纪70年代起,县内按照排水、引水、通航的要求,建立了“五纵”“四横”骨干河网,汇水排入省里下河地区骨干河网。宝应运西地区总面积271.07km2,其中圩口面积191.23km2,形成了中港河、金宝航道、山阳大沟、长虹河、张港河、同心河、山阳闸河、南闸河、中心排河等排水、引水、通航骨干河网。
        2存在问题
        2.1局部水系布局还需进一步完善。
        宝应地势低洼,运东地区处于里下河“四港”排水的最上游,且省级“六纵、六横”骨干河网尚未贯通,县域境外河道穿湖接荡,沿途行水障碍多,致使汛期常常受到下游涝水的阻滞和顶托影响。运西地区排水以入白马湖宝应湖为主,相机排入里下河地区、京杭运河和高邮湖,但因处于白马湖宝应湖外排泵站排水的末梢,汛期白马湖、宝应湖持续高水位,区域因涝致洪压力加大。区域现有的水系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2.2水域减少,水资源保护压力增大。
        里下河水源调整后,将地面高程2.5m左右的原部分自灌区自灌水源转为提灌三阳河、大三王河水源,沿运自流灌区计划供水量逐年收紧,作为运东河网补水的灌溉回归水减少,加之提水灌区面积加大,灌溉矛盾加剧;大三王河南段作为水源调整工程已实施完成,但取用该水源灌溉的相关引水河道并未能同步整治;近年来灌溉高峰期(水稻泡田期)河道水位屡创新低,2011年射阳镇最低水位降至0.2m,部分泵站无水可抽;湖泊湖荡调蓄水面积减少,干旱时不仅不能反哺农业区,还要跟农业区争水,经常出现“水乡闹水荒”的尴尬局面。
        2.3生态防护覆盖面少,水环境不容乐观。
        滨水防护绿地作为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1]有利于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目前河道滨水防护绿地建设投入不足,滨河绿地主要集中于京杭运河等骨干河道或城区、镇区部分已整治过的河道。其他河道两岸河堤河坡大多处于自然状态,扒翻种植现象普遍,水土流失严重。
        2.4河湖空间管护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政府与群众从经济利益出发,在部分河道上围网养殖,侵占水域,河坡扒翻种植屡禁不止。


宝应县湖泊湖荡河道管理处限于管理经费匮乏,人员不足,管理范围仅限于城区河道(老城区)和协助管理省管湖泊,未能真正履行起县管范围内河道的管护责任;现状河道日常管护基本由所在镇村管理,长效管护网络急待完善。
        3水系连通的措施
        3.1进一步完善水系布局
        加快实施白马湖下游引河、杨家河、宝射河下段、大溪河下段、向阳河下段等穿荡河道整治,完善与里下河地区骨干河网的连通,提高里下河圩区内部河网引排标准,整治县级骨干河道,逐步恢复湖荡滞蓄能力,大力改善低洼圩区排涝和挡洪条件;运西地区完善外围挡洪屏障体系,实施宝应湖白马湖洼地治理,全面开展骨干河道整治与建筑物除险加固等工程,健全内部水系配套工程。城区统筹规划、分区治理,适当联圩并圩,缩短防洪战线,完善城区防洪保护圈,整治内部河网及配套建筑物,畅通内部引排,增加排涝动力,提高城市的排涝标准。
        3.2进一步完善防洪布局
        防洪排涝骨干河网规划布局分运东、运西两片。运东地区围绕运东地区现状3条排水外排出路,以江苏省淮河流域里下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为契机,继续系统整治射阳河、黄沙港上游延伸段县境内穿荡骨干河道:白马湖下游引河、杨家河、宝射河下段、大三王河、大溪河下段、向阳河下段、宝应大河,加快整治县境内其他骨干河道与3条排水出路的沟通,畅通排水出路。运西地区排水主要出路是宝应湖、白马湖,相机排入高邮湖、京杭运河、运东李下河地区。在综合整治宝应湖、白马湖,加固湖堤的同时,结合区内县级河道整治,完善“四纵三横”通湖骨干河网布局。
        4.4进一步完善生态布局
        从区域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利用宝应县范围内水生态系统[2]作为主要要素构建“京杭大运河(宝应段)、大三王河、潼河、宝射河、大溪河等区内骨干河网水生态廊道”、“运西湖荡群和东荡滩地两道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架构。京杭大运河(宝应段)贯穿宝应县境南北,是宝应县重要水源地和重要生态景观区,应严格保护,严守红线。宝射河是城中和城南的生态缓冲,应强化沿线工业和城镇污染治理。运西湖荡群和东荡滩地,应控制开发建设活动,推进退圩(渔)还湖,保护湖荡水面。根据《宝应县城市防洪规划》,规划依托里下河区域治理,以骨干河网为基础,构筑城市防洪圈。城区河网布局确定为“四纵四横” 圩外河网。“四纵”指南泄水河、城市河宝射河,新民大沟、向阳河,“四横”:宝曹河,涧沟河,大官河,宋泾河、大路河、苏庄河。在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基础上拓浚延伸,构建循环连通河网,畅通引排,形成85条圩内主要沟通河道。
        4结语
        水系规划及治理,既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建设和谐生态宝应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的需要;既是确保宝应县水安全、水环境、水供给的需要,也是发展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的需要,其影响是深远的。水系连通后,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宝应县水系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崔广柏; 陈星; 向龙等. 平原河网区水系连通改善水环境效果评估 [J].水利学报,2017(12):21-22.
[2] 闫人华; 高俊峰; 黄琪等.太湖流域圩区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J].生态学报,2015(06):15-16.
[3]马秀梅.平原河网地区的水系规划研究[D]. 河海大学,2006
[作者简介] 陈隆(1964-),男,汉族,助理工程师,大专,发展方向水利工程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