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下的地理信息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赵吉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   作者:赵吉红
[导读] 现阶段的地理信息更新工作需要历经下发资料、生产更新、验收检查以及汇总数据等环节。更新环节权责清晰、相互衔接、共同制约,必须进行统筹协调,进一步缩短地理信息更新周期,跨越式提升地理要素现势性并定时更新特定要素。

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赵吉红  天津南开  300191

摘要:现阶段的地理信息更新工作需要历经下发资料、生产更新、验收检查以及汇总数据等环节。更新环节权责清晰、相互衔接、共同制约,必须进行统筹协调,进一步缩短地理信息更新周期,跨越式提升地理要素现势性并定时更新特定要素。测绘数据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决定着本行业的发展质量,地理信息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智能化时代下的地理信息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关键词:智能化;地理信息动态监测技术;需求;建设目标;更新方法;关键技术
        引言
        在城市测绘工作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工作面临着新的技术瓶颈。实现地理信息库的快速更新并保证地理数据的准确性、现势性,是现阶段地理信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现阶段地理信息服务的着重点依旧集中在数据产品以及图纸产品中,处理任务量大、技术应用门槛高、应用造价高。在智能化时代的洪流中,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应当向信息分析、在线服务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靠拢。
        1、当前地理信息动态监测的新需求
        在智能化时代的洪流中,传统批次化版本式监测(更新周期为年、更新对象为数据库)已经逐步向应需实时动态化监测升级(更新周期为天,明显缩短,更新对象为地理要素)。现阶段的地理信息动态监测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1加大对产品模式以及社会属性信息的重视力度
        传统4D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着重点在数字地形图产品上,与现阶段信息服务需要不符合。升级后的数据要素以及数据内容的着重点是地形图要素,在专业属性以及专业要素方面有所欠缺。在智能化时代的洪流中,应当推动新型地理信息成果向全信息、全空间、方向发展,并依据需求着重于开发多元化信息产品。
        1.2探索极具协同且高效的地理信息生产组织模式
        现阶段地理信息分级管理模式下的资料共享、人员调度、生产统筹难以达到协同合作的局面,地理信息更新工作难以为继。地理信息生产单位以统一划定作业区为生产区域开展集中出测、跨省实施,不仅可以及时更新并快速反馈实地变化。在智能化时代的洪流中,地理信息生产组织模式应当向专业部门协同、国省地联动、商业公司参与模式靠拢。
        2、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中相关技术的基本论述
        2.1遥感信息技术
        遥感信息技术主要涉及利用遥感设备从空中探索地面物体,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地面物体,远程感知物体,更具体地说,使用遥感设备监测和识别目标物体,如其自身的电磁波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多光谱扫描仪、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等。遥感信息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部门,可大大提高遥感传感器的分辨率,24/7全天候运行,并在非常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遥感技术。
        2.2有关GPS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性能非常强大,在日常生活和企业中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范围很广,也是土地资源管理的技术支持,全球定位系统有许多性能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就土地资源管理设计、导航和速度而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合理和科学地生成三维土地坐标,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3、更新方法与关键技术
        3.1更新方法
        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在城市规模日益扩张的形势下,对城市地理信息更新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应当向办事高效、职责明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方向发展,全面研究信息发现、数据检测、数据采集以及数据替换等环节,尽可能地保持数据现势性。


发展数据更新途径以及数据更新手段。传统地理更新数据主要通过工程测量数据以及大比例尺地形图实现,现阶段的数据更新技术已经逐步向航摄数据以及遥感数据转移,此举在加快数据更新周期、保证数据现势性上表现十分突出。除此之外,差分GPS连续运行参考站以及手持GIS接收机的应用在加快数据动态更新上大有可为。
        3.2更新技术
        就目前来看,建立地理信息动态更新体系需要依靠的关键技术包括:正射影像库更新技术。作为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以及把数据测定的前提,快速生成的正射影像地图越来越被大众所需求。数据库的建设重点已经逐步向快速生成正射影像并替换更改影像库变化部分转移。地形图自动缩编技术。地形图自动缩编技术在减少人工缩编工作量、提高变化信息提取率以及图形综合形成率、提取发展道路、居民地等地理要素方面卓有建树。协同更新技术。所谓网格协同更新技术,指的是架构在更新网格基础上的变化监测技术。对信息变化标报模型(时空发布订阅模型、采集建模、互动标报空间模型、变化轮廓线分类以及目标重构等)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信息自动化挖掘。在众源地理数据以及开源地图信息的支持下,发展属性信息挖掘以及自动化关联技术挖掘,探究多源地理信息要素,寻求地理要素的语义特征、空间关系以及影像特征。
        3.3检索地理信息
        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主要基于地理术语表和地理规则,以获取有关某些包含地理信息的原始网页的信息,并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与现有地理信息搜索结果相匹配,从而提供信息搜索结果地理信息提取,包括原始信息提取、地理信息提取、可信度评估等,是地理信息演变中必不可少的提取技术。
        3.4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动态监测的基本流程
        实际上,监测土地动态的过程包括收集不同时期的土地使用数据,研究时间和空间前景,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具体分析建立土地资源变化模型遥感技术提供了广泛的土地监测,从而有助于收集相关信息,而全球定位系统则提供了有效的目标地理位置探测和对遥感技术提供的相关信息的补充。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有关数据,并绘制不同时期的动态土地监测图。在具体应用3S技术时,需要以下过程才能有效地执行:
        通过选择基本数据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土地利用和土地复盖数据以及受监测的自然环境数据。在获取数据时,有必要将监测范围与精确度要求联系起来,以便有效地确定卫星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从而能够合理地选择适当的遥感设备,提高有关数据的准确性,并提高使用效率。
        制定解释指标,作为监测土地动态时根据土地使用类型和地貌类型的具体解释指标。主要的口译方法包括交互式计算机口译和计算机分类口译,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结合到一个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从而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有效地储存、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地访问和更新数据库,需要在土地监测过程中结合具体测量距离正确选择相关测量工具,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30米以上的地面距离进行有效监测,也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监测的效率。作为内部工作的一部分,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审查和测量口译信息不够准确或发生变化的地区,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数据库当中相关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结束语
        传统信息监测模型的解决点主要侧重于数据传入以及数据输送,数据在工程中的引导地位优势体现十分模糊,而现阶段地理信息监测的空间处理能力、数据资源整合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琦,谭波,秦思娴,等.地理国情信息集成与在线统计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2020(6):100-103.
[2]胡小彭.安徽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发布平台建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5):76-78+81.
[3]高时雨.地理国情监测在城市发展变化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5):246-247.
[4]王建国,刘志川,吴琼,丁清峰,金锦花.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137-138.
[5]周鸿翔.基于3S技术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综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06):56-57,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