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旭东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6期3月下   作者:王旭东
[导读]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重要工业领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制造业作为高精密制造行业,机械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艺水平与安全管理意识。本文介绍了ERP系统的发展和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制造企业ERP系统的需求、技术架构和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326241988081***75   王旭东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国家重要工业领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制造业作为高精密制造行业,机械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工艺水平与安全管理意识。本文介绍了ERP系统的发展和特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制造企业ERP系统的需求、技术架构和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ERP系统;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生产管理
        引言
        机械制造业企业属于大规模、高精密制造企业,产品档次不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才能够完成生产内容。在机械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员工按照生产流程、生产规范准确操作机械,才能够保障生产质量与员工的生命安全。通过把ERP管理系统应用到机械制造企业中,不仅能够系统规划企业信息的流通方向,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充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诸多信息,同时也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制定出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最终成功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可以说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种管理手段。
        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特点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在经营生产上展现出独特特点,机械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每种产品都具有相应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应结合标准和程序完成生产工作,一个产品由最初的成品到最后的产品,需要经过多个车间和工艺,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最终生产的产品满足标准化要求。我国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将会采取离散型生产方式,产品生产过程秉持着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一些小零件时,将会使用一些大型设备,这些设备相对比较复杂,种类多,操作流程比较繁琐,要求在专业人员和专业工艺的配合下进行,将其分配到不同的车间来完成生产工作,最后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2ERP系统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2.1统一管理材料数据
        ERP管理系统可以共享数据,现有的生产管理软件系统逐渐密切联系企业的生产和原材料的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系统,将企业一体化系统构建起来,从而确保企业整体发展有据可循。如此,企业的操作、管理人员便可以根据程序,对自身工作行为予以规范。在机械制造企业中,运用以往落后的信息管理方法,通常会导致系统的制品量以及库存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传统制度并未集中管理半成品和原材料的数据,其通过预测中长期的需求,将最终产品和在生产产品的存储增多,因为预测具有较大的误差,进而导致供需缺乏平衡性,堆积诸多半成品或原材料,浪费资源。
        2.2创新管理生产组织形式
        过去,机械制造企业主要运用的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管理形式十分简单,企业缺少充足的人才,如此企业的一些产品和技术也就不能得到创新,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均是生产仿制品,相较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从而造成企业始终难以得到发展或不退后,市场竞争力较弱。与此同时,企业的设备老旧,投入产出的规模不大,在筹资借款方面十分有限,相较于其他国家,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对生产的基本保障造成了影响,机械制造生产工作效率降低。ERP管理系统借助编制科学的全年劳动计划、合理的员工工资总额计划、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计划等,从而对传统机械生产组织形式进行完善,促进企业人才利用率提高,实现工作效率最佳化,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标准新型生产模式构建起来。
        2.3库存管理
        库存本质上是一种资金的浪费,理论上的库存越小越好。但是考虑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都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是必要的。


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库存的变化信息进行准确和完整的记录,制造企业ERP系统作为典型的信息化系统,对于数据的管理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和简洁的操作界面,库存管理人员可以对库存账务进行实时维护,随时查询库存信息,为釆购、生产、销售、需求的计划制定提供参考,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在制造企业ERP系统的库存管理模块中,可以记录采购入库、成品入库、领料业务等全过程,完成复核修改入库单、货品状态调整、库存明细调整、报废、报损报溢、盘点等一系列库存管理工作。
        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优化
        3.1做好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目前,国内的安全生产监督体制机制已经趋于完善,各方面监管工作分别行使着不同方面的监督任务,整体而言,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安全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其中,事前监督主要对生产活动开始前进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内容和作用与事前监督相类似,其区别主要在于针对时间节点的差异。事实上,尽管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监督工作内容种类繁多且较为复杂,但实际上,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企业生产安全监督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3.2构建完善的安全标准化体系
        首先,从机械制造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为了保证加工生产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完善奖罚机制。在实际中,机械制造企业并非每个人员都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掌握的安全知识也不全面,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做好内部宣传教育,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引导各级人员主动学习和安全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好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找出安全问题并处理,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企业管理者应把企业培训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安排在具体的作业活动中,让安全生产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标准性。
        3.3加强宣传力度和完善考核机制
        为确保机械制造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足够重视,企业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宣传力度,其宣传工作可以利用企业宣传栏和网络社交平台加以进行,并定期进行组织培训,让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内机械设备的相关操作内容和维护保养内容等足够了解。同时,企业要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员工通过考核之后,才能进行上岗操作,确保员工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以保障员工的安全。除此之外,与考核机制所对应的奖惩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比较到位的员工,要对其适当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4做好员工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员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对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也最为强烈,但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企业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向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宣扬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政策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提升员工安全意识;设置专项培训班,针对不同岗位、工种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通过案例讲解、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层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优化人力资源分配。
        结束语
        综上所述,ERP系统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生产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制造企业ERP系统在智能化决策和生产态势预测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企业ERP系统必须朝着平台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创造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陆嘉.机械制造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应用模式分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5):122-123.
[2]王旸.ERP在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及应用[J].轮胎工业,2019(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