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艳飞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池东兰供电局武篆供电所 广西河池 547499
摘要:线损管理关系到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随着当前智能化电网的发展,线损智能化进步也成为了一项重要难题,更决定了供电企业能否立足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即在分析线损管理现状中,提出相应的管理体系设计,并针对线损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提出强化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力事业;供电管理;线损管理;智能化电网;现状分析
引言
对于供电过程而言,电能损耗现象十分常见,电能输送率并不可能为100%,实际上所缺失的电能,即线损电能,根据线损电能量与总电能量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线损率。随着人们用电需求量在逐年上升,供电质量是人们在用电过程中的关注重点,而在此之间的线损管理质量,则成为了衡量供电企业在供电质量中的重要标准。如何应对线损管理的诸多问题,是现阶段智能化电网发展所应深入探究的重心内容。
一、在智能化电网的引领下线损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策略
(一)从认知层面加强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认识
完善基本的基本管理工作制度,及时针对现行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同时还要能够有效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先后针对线损分析、预警通报、绩效考核等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各级分工内容与相应责任人员,强化员工们在线损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责任意识。另外在供电管理中,能够优化现有的工作模式,将促进线损管理效益提升作为工作目标,从而形成有效的智能化线损管理工作模式,比如在实际线损管理工作中,对于线路关口的实际供电量与售电量进行统计管理,能够在召测、上传、计算与统计中达到统一化管理目标,确保线损管理工作可操作性质量的有效提升,这样一来还可以帮助数据统计、异常分析等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数据支持作用。
(二)基于智能电网的智能化线损管理架构设计
基于现代管理理论角度上来看,在建设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中,应当注意以组织体系、技术体系、保障体系作为管理体系的主要框架,即能够在组织、技术、保障等三方面工作中加强智能化线损管理质量。尤其在技术体系框架构建中,需要注意分层设计,即决策层、判断层、计算层与基础层,其中在决策层分支中,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优化现有决策,而在判断层分支中,需要注意将不同的优化方案进行对比与分析,在计算层分支中,则重点考虑定位检测与计算计量等工作,最后在基础层分支中,则需要关注数据库与硬件设施建设状况。管理体系设计需要有效确保保障体系的正常运作,能够在其中做好组织体系建设运行工作,对于组织体系而言,需要重点负责规划建设、评价考核以及组织架构等模块内容,对于保障体系而言,需要重点负责监督检查、人才任用、制度机制、激励机制等模块内容,对于促进线损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推广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
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智能电网的客户服务管理组织模式,建议引进智能电网大数据集成应用平台,以便于在数据载入处理、数据组织存储、数据交互式分析与展示等环节中进一步提高线损智能化管理水平。具体系统功能如下所示:
1、数据载入处理
在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中,数据载入处理模块属于其中的基础模块,可以针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先载入、处理与清洗,从而便于开展数据分析。数据载入处理模块一般由HDFS文件系统、集群计算系统Spark与ETL工具所组合而成,可以针对所计算的任务进行批次处理,更可以及时针对实时流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基于内存上的集群计算系统Spark在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可以及时针对智能电表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在这其中的原始数据主要在于各种故障所引起,导致非正常数据的产生,所以在数据载入中,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十分重要,可以及时分析所缺失的数据,并根据结果来确定是否采用线性插值等方式补充必要的数据。因此通过数据载入处理模块,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及时针对智能电网线损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精细化评估与分析工作。
2、数据组织存储
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的数据载入处理历史,可以存储于数据仓库之中,同时所处理过的流数据可直接存储于No SQL数据库当中,同时还可以结合统一数据模型SGDM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尤其在各个业务领域中满足智能电网的数据分析需求,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更为企业在分析用电用户用电行为、优化用电服务中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功能。
3、数据交互式分析与展示
在智能电网资源中,很大一部分资源和空间位置有着较为直接性的联系,因此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这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属于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术。
该系统可以结合地理信息图来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将智能电网中的数据、地理信息进行充分结合,便于提高电网资源、网架结构的管理与数据展示,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可以直截了当地从所展示的内容中了解系统运行状况,在分析线损问题中可以发挥更为优异的工作效益。
二、线损管理智能化发展的应用状况
河池东兰供电局在推进落实智能电网台区项目建设工作过程中,针对共计101个台区开展了一系列智能化改造工作,在加装温度传感器、分支数据监测终端等一次设备中,充分搜集台区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相关信息,以便于配合配电台区做好可视化管控工作。
(一)台区低压互联问题
1、问题
在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出现台区关联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网升级改造某台区划分多个小台区,未能够在智能电网大数据集成应用平台中进行及时调整,这一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对比与分析结果,实际上施工队在排查工作中完全忽略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2、解决思路
针对台区关联问题,我们通过智能电网大数据集成应用平台分析,将对配变多个台区、相邻台区的正负损状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从系统采集结果与用户实际信息不一致的现象进行逐一排查整改。
(二)总表接线问题
1、问题
在现场排查中发现,配电负荷检测系统中存在着两台负损台区总表功率因素异常的问题,导致实际功率因素普遍比较低,实际参数明显低于0.8。
2、解决思路
结合总表计量关系核对台区供电量大小的实际结果,在负损台区处理中需要针对总表计量与变比的准确性进行仔细核对与确认。
(三)窃电问题
1、问题
有多个台区中出现用户窃电现象,涉及用户有8户,损失电量大约为563.92°,用户窃电问题的出现对于正损值参数比较大的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我们在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中对用户线损率进行核对与检查,实际结果达到合格的标准;
2、解决思路
可以智能电网大数据集成应用平台获取台区线损异常明细,逐一对线损异常的台区进行分析。片区经理首先可以通过智能电网信息平台排查用户每天的用电情况,由于片区经理对所管辖区域用户是否在家用电比较了解,因此通过系统查看用户的用电情况可以初步分析用户疑似存在窃电现象,再到现场核实。从现场排查中借助掌机抄控器、钳形电流表来进行计算,从计算结果中分析窃电次数、时间、损失电量等。在实际排查过程中发现,窃电常用方式主要有火线进出线短接、开关处与熔丝处进出线短接等。
在应用智能电网运营监控平台中,通过线损定期统计分析制度,针对线损指标进行分析,寻求其中的差距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管理环节,做好高损台区定期通报工作,掌握理论线损率与最佳线损率的实际状况,供电所需要对高损台区进行逐台剖析,制定完善的降损计划,在监控平台的异常分析中,配合配电台区做好可视化管理工作,快速寻找线损过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有效降低线损率,提高对异常台区的线损处理针对性质量。可以显然看到,在推广智能台区建设、应用智能电网运营监控平台,可以迅速获取台区数据信息以及线损实际状况,在针对线损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中,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极大了保障了台区用户的用电服务。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电网智能化水平的先进化发展,线损管理工作要求也随之不断得到提升,所以现阶段线损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跟进时代发展,能够保障线损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对于提高供电企业经营效益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强、吴庆哲、张辉、孙飞飞. 智能化电网引领线损智能化管理[C]// 0.
[2] 李军, 张倩. 关于电网智能化背景下的低压线损管理研究[J]. 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5:117-117.
[3] 佟博宇. 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9, 000(0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