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嘉文
福建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摘要】中国是个具有上下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了大量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不仅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在某个特殊时期集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方因素于一体的具有重要特殊价值的特色产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本文基于对历史建筑改造实践中的见闻和思考,浅谈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以及利用与发展。
【关键词】历史建筑 保护与修缮 利用与发展
最近几年,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保护制度也逐步完善,国内兴起了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热潮。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历史建筑,历史建筑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同时我们该如何保护和修缮呢?
一、何为历史建筑
1、历史建筑的定义
通常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定义是指经国家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后确定公布的具有保护意义和价值,并且能够体现某个时期历史风貌或是文化特征的建筑及建筑元素,是历史和文明的载体,对延续人类文明和传承历史风貌、提升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建筑不应该只是文物保护建筑,那些具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建筑,或者有些建造年代不长但是却能反映某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学术风格流派的一个特定时代的代表建筑及建筑元素,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看到的各级文保建筑、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宗教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等等,都是历史建筑的一部分。例如附图一,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乐群楼中后院,由于解放后期搭盖形成的鱼鳞板风格建筑,在保护修缮过程中经过多方讨论以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给予保留并进行修缮。它作为历史风貌建筑与乐群楼主楼形成协调关系,对主楼的配套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历史长河中,历经了六七十年的风雨,承载着解放初期至今的特殊历史意义,反映出当地居民的智慧以及当时的工艺技术。同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记述了一个时间的演进。
2、历史建筑的分类
建筑分类可以从自身价值以及形态、艺术类型、环境要素等进行分类,其中自身的价值即为建筑的形态和自身流派;建筑的保存状况;建筑的景观区位和其对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重要性。建筑的特征要素主要由建筑构成要素和体现建筑特色的建筑环境要求组成。
建筑类型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
(1)、中国传统建筑;例如唐代建筑、宋代建筑、民国建筑、地域性民居建筑等等。
(2)、西方古典建筑;例如哥特式建筑、希腊古典建筑、法式建筑等等。
(3)、中西方近现代建筑;砖混结构建筑、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等等。
建筑价值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重要建筑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技术等等的价值,通常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与某些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息息相关,同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建筑,这些可以是文物保护单位也可以是普通历史建筑,如福建上杭古田的“古田会议”会址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北京故宫等。重要建筑一般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县级)等等;
(2)、优秀历史建筑;
优秀历史建筑一般指那些具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建筑,或者有些建造年代不长但是却能反映某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学术风格流派的一个特定时代的代表建筑及建筑元素,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例如上海的和平饭店,各地名人故居等;
(3)、保留历史建筑;
保留历史建筑是优秀历史建筑的下一个级别,建筑或者建筑元素本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艺术价值尚未很突显,一般出现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或者成群的历史建筑形成历史街区、巷道、风貌区等形式;
(4)、一般历史建筑;
一般历史建筑是指建筑本身为历史建筑,但是由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般,保护级别较低。
(5)、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建筑;
该部分建筑由于建造时间较长,与原有历史建筑形成呼应关系或者融为一体,在功能上给予历史建筑补充和完善,在历史长河中冲刷后,较为破旧,但结构尚好,可以根据历史建筑的风貌进行修缮和改造,形成与历史风貌建筑相协调的建筑。
二、历史建筑有何价值
不同的历史建筑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建筑技术、艺术的结晶,一旦破坏就无法复原。在某个特殊时期里,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全方面反映出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历史产物,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较强的代表性以及类型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应对其从多方面来来评判其价值性。
1、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人类活动真实场景的反映,同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某些积极的影响或者具有的特殊意义。例如福州市长乐区和平街司马第以及司马巷在长乐区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体现出具有长乐区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等等,历史价值往往不一定是指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特色的历史事件等等。
2、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首先是发生在“艺术品”上,人们对美的感悟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对“艺术品”的欣赏不尽相同,因此艺术价值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赏悦价值。当然“艺术品”所能表达的艺术特征,性格以及其自身所能反映的艺术和价值,在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同时,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例如附图二福州市长乐区和平街区司马巷2号外墙拼花,附图三福州市上下杭阿郎弄6号插拔。
3、科学价值
大多数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被保留到今日,其适用性是重要因素,在我们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自然消失的案例确实非常多,然而优胜略汰的方式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不断更新发展,其科学价值体现在通过我们对其的研究,掌握和优化相关技术,总结和思考科学理论,让其适用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4、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也叫作"经济价值"。通过价格来表达,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同时也是商品价格的基础。
社会价值是在人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它应该是具备以经济交流为基础,文化功能使用为内容,从而产生的经济交易。在一般情况下,社会价值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商品自身的价值。
三、历史建筑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1、保护原则
就像《威尼斯宪章》中强调历史建筑既是历史见证者,也是艺术品。所以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我们应该也必须尊重原始情况和史料文献,如果无法判定,我们就不能去臆测。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如果有增添部分,应该与现状或是原有建筑外观进行区别。当传承下来的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现状的问题时,可以引用新技术,但应该进行实验证明,方可实施。
与此同时,在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在1982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必须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
我们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对历史建筑保护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非破坏性的保护原则,从整体环境,整个街区风貌等方面出发,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等手段来实现历史建筑的延续。
2、保护方法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是一个经验加技术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历史建筑本体的实际情况,例如周边环境,地下土质,修缮情况(是否经历过修缮,修缮的范围以及程度等等)以及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安全性的监测,这些都是我们对该历史建筑修缮的依据,通常我们根据工程经验(有些不可见的实际情况)和修缮依据,加上现有技术的条件,提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方法。根据不同程度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
如果该历史建筑残损的不严重,我们一般采取日常性的养护即可,即为保养维护;如果是时间较赶,但是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都受到限制,我们无法进行正常性完整的保护和修缮,这种情况我们往往采用临时抢险加固措施,也就是抢险加固的方法(例如蒲城同上詹氏民居,由于时间和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我们对其采取屋顶临时性抢险加固性的修缮);另外一种情况是保护历史建筑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或是其他部分的维修,我们进行日常性的保护修缮,称之为复原修缮;第四种情况是由于其他原因或者某种特别的需要,现阶段暂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时,将该历史建筑进行整体搬迁、异地保护;最后一种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那就是在我们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部分。
我们平时的保护中,修旧如旧是指在修缮历史建筑时,将其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对其进行改变或者残损的部分,在有充分资料数据的前提下进行的保护修缮,再现历史建筑的真实面貌。我们通常是以现状残留的部分痕迹、历史资料、照片、访谈等数据为依据,以至于将该历史建筑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修缮。
保存现状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该历史建筑保留了不同时期的重要特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特色或是特殊意义,有些虽然我们有充足的资料依据,但是由于技术或者其他原因,我们暂时不能对他进行原貌修缮,我们采用保护现状,进行加固处理等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有些人或者有些部门往往教难接受,很有可能是因为该历史建筑现状的情况并不那么美观(附图四,乐群楼现状),但是因为保留了不同时期痕迹,具有历史可读性强。我们在保护修缮乐群楼时提出了多个保护方案,其中一稿是采用玻璃罩的形式将部分暂无资料依据的部分就行保护,待日后找到资料依据时再进行修缮。
四、历史建筑的利用和发展
每一栋历史建筑就像一个故事的容器,在每一个角落,每一片砖瓦,每一盏灯具,都叠加着自身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汇聚成历史建筑的美,承载着历史的回忆和结晶。我们在对其保护和修缮后,更为重要的是让其真正的“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历史建筑得以生命的延续,永葆青春。
我们在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应给予其使用功能,让历史建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需要多方出力,多策并举,为每一栋历史建筑量体裁衣,制定符合其发展的计划方案。近年来,有些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可行路径。比如,福建省大田县安良堡的旅游规划方案,让原本落魄的土堡,变得活力四射,让原本寂静的村庄中掀起了一片片欢声笑语,有北京来的中年人在这“隐居”,有满池塘蛙声一片的荷花池,有特色民居的民宿;再比如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出相关资源或费用,把控整体方向和范围标准,再由市场化企业或个体自行运营。这些例子不仅为当地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为该历史建筑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挖掘历史建筑的文化资源,结合地域性特色,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
在对历史建筑的利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其转化成一定的使用功能,例如民宿、文化创意园、展厅博物馆、科研教育基地等等,对不同历史建筑进行分类,对特色保护建筑(国家级文保或者省市级文保)应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对保护价值一般,或是与风貌相协调建筑可以低强度或是适当的开发。把以旅游开发的方式开展对历史建筑的消极影响降至低点。通过策划,合理的将历史文化转化成旅游的产品,制定合理的开发管理模式,让其“活”起来,而非空城计。
当然这离不开持续良好的运营体系和保障制度,对每一栋历史建筑赋予主体和“名字”,形成自身的代名词,将每一栋历史建筑置身于整体环境中,通过科学的运营模式,激活历史建筑自身的价值,同时带动片区的发展。
总结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将人类的智慧结晶延续下去?“传承文脉,演绎历史”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在保护和修缮每一栋历史建筑的同时,心存敬畏。我们不仅仅保护她,我们要修缮她,我们还需给与她生命,呵护她健康的生存与发展,让她的价值得以体现,让我们的后人也能看到,体会到她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菁,张鹰,沈圣,张伟翔.传统木构民居残损断梁抱箍拉索原位加固技术.建筑与文化.
[2] 王旭,唐晓军. 论文物保护的原则. 陇右文博.
[3]谢博,从真实性原则看文物保护修复.[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0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