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春燕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5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已经融入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采用有效的技术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增强智能化管理效果,为施工带来良好的保障。通过阐述大数据的含义,分析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建筑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内容,为施工现场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管理效率,使施工顺利进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大数据;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
1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建筑业作为项目规模大、数据量大的行业,具有项目信息管理高度复杂的特点。在实际管理中,涉及人员多,地域覆盖面大,耗时长,影响因素多。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记录施工情况和进度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果采用传统方法,效率会降低。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数据采集仍然是手工完成的,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员工也要有相应的经验。在没有实时信息交互的情况下,会造成材料浪费和效率降低,影响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收集的信息容易出错,导致施工决策失误,给施工带来很大损失。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速度逐步加快,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扩大,难度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目前的管理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使用人工检查会削弱监督效果,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被动监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2建筑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内容
2.1施工现场人员的智能化管理
目前,在现场管理中,施工人员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控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借助信息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登记,并将登记的信息在计算机中进行分类整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找信息,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通过开发处理大数据平台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各个施工阶段的班次、工种、工作日等信息,让负责人全面了解施工队伍费率和人员调配情况。分析数据后,可以查询加班和危险作业的数据,将查询结果传输到终端,自动报警,并与其他通知方式相联系,避免工人疲劳带来的安全问题,保证施工安全,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
比如劳务实名制登记卡就是一种基于信息和智能技术发放给建筑工人的智能卡。有了这张卡,可以对人进行全面管理,了解考勤、工种、安全教育落实、违章等信息,使管理更加精准可靠,不仅涉及到人的工作情况,还可以日常管理。使用智能卡进行管理,可以通过CPU卡的应用增强安全性,避免数据篡改等问题,可以使用移动APP查看进入施工现场的人数,为施工人员的管理提供便利条件,适合施工现场管理。另一个例子是,便携式周界保护系统可以在移动红外相关设备的帮助下放置在危险区域附近,以保护人员。当一个人进入防御区域,中断了关联之间的红外光束,就会触发报警功能。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用来判断经过报警区域的物体,从而减少误报警的情况。智能输电可以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可以调节对面的输电功率,可以有效延长发射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功耗。
2.2施工现场机械的智能管理
施工现场机械的智能化管理可以保证更好的机械运行和控制管理效果,减少机械故障带来的问题。通过安装智能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机械的有效管理,智能控制装置可以动态监控机械,采集运行中的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信息,并借助BIM技术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区分不同颜色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当出现机械部件维护不及时或损坏等问题时,智能系统可以给出预警,避免对施工造成影响,减少机械带来的安全问题[3]。还可以设置一个处理异常信息的微终端,结合反馈情况自动分析关键部件的运行信息。发现异常信息,能及时报警。结合机械使用,利用物联网技术消除隐患,如及时刹车。
通过建立智能控制设备的传输系统,将信息发送到云端,形成相应的监控报告,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设备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问题。
如利用高支模变形监测系统进行机械管理,利用传感器和智能数据采集设备监测高支模支撑系统的沉降和支架变形,可以保证高支模施工的安全,实现危险预警。借助自动监测功能,可实时监测模板沉降和立杆轴力状态,并提前设定参数。超过标准范围时,会报警。施工现场可设置报警器,实现自动报警功能,并采用多种报警方式,使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例如,借助塔吊作业监控系统对塔吊机械进行监控和管理,实时获取作业参数,监控其作业状态,实现交叉作业,并对碰撞危险进行报警,以确保作业安全。风速超限保护系统用于采集风速信息。当大于安全标准时,将启动报警功能,以避免影响塔机运行。使用集群塔式碰撞保护系统可以计算相邻塔式起重机之间的运行状态。当塔式起重机处于交叉作业范围内时,塔式起重机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值,可能会导致碰撞。此时,将发出警报,以确保人员施工的安全。
2.3施工现场材料的智能管理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建立施工现场材料的采购和仓储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借助BIM技术和ISGP算法,可以分析施工现场的建筑空间,制定最佳的临时存储方案,充分利用施工空间,详细记录材料入库信息,预测材料采购情况。材料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检查和抽查材料,以确保材料仓库中数据的准确性[4]。施工企业采购部门应密切关注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制度,确保材料管理。当施工部门需要采购材料时,管理系统可以比较价格,选择合适的采购方案,为采购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通过对材料的规范化管理,可以避免材料浪费的问题,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有效实现效益目标。比如利用棒材计数系统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计数,借助便携式棒材技术设备,通过拍摄棒材端面图像,可以准确计算出进入现场的棒材数量,可以提高统计速度。管理人员还应保留现场照片和验收记录,对材料的验收进行监控,避免材料的虚报问题,使材料的管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2.4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智慧化管理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要跟踪处理隐患,有效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安全。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采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来处理安全隐患。这种方法存在信息混乱、问题跟踪不方便、事后统计困难的问题。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数据,极大影响了安全隐患的处理。因此,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建立相应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使监控和管理发挥良好的作用,为现场施工提供安全条件。由于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对施工效果和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各种现代技术的应用,加强安全隐患分析,合理规划处理方案。确保施工现场的指挥管理力量和安全水平,实现相应的施工和综合管理良性发展目标。如利用区域安防监控系统实现高度集中监控,整合区域内视频监控,实现烟雾传感、温湿度监控和网络报警,可以起到防水防火的作用,增强安全防护效果。同时,系统可以进行录像、云台控制和语音对讲等。,实时获取现场信息,全面了解施工的各个方面,以便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支持。
3结束语
随着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需要创新,应采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控制和预警,以提高现场施工管理的效率。目前,智能施工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将各种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中,同时完善相应的系统,使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实现建筑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进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穆蒙蒙.大数据背景下建筑施工现场智慧管理途径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22):193-194.
[2]黄振中.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3):55-58.
[3]朱岳均.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18.
[4]毛志兵.智慧建造决定建筑业的未来[J].建筑,2019(1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