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人防地下室抗震缝设计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中)8期   作者:陈庆玉1 朱国扬2 赵 华1 陈庆福1
[导读] 人防地下室抗震缝两侧设置双墙的通常做法经济性差,针对山地建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三种可不设置双墙的变形缝设计做法,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陈庆玉1 朱国扬2 赵 华1 陈庆福1
        1、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10
        2、重庆叁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0010
        摘要:人防地下室抗震缝两侧设置双墙的通常做法经济性差,针对山地建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三种可不设置双墙的变形缝设计做法,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人防地下室;抗震缝;细部构造;变形缝
        
    
        在人防地下室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需要设置变形缝的问题,对于伸缩缝和沉降缝,可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山区建设工程半地下室较多,在实际工程设中,半地下室经常不能按地下室对待,为了规避结构不规则或者形成多塔楼结构导致超限,需要在地下室设防震缝将每栋塔楼分开形成规则的结构单元。当抗震缝无法避免时,常规的做法为在缝两侧设置双人防墙墙和双柱,将缝两侧的地下室划为不同的防护单元。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满足了人防防护功能的要求, 但影响了人防单元的划分, 给地下室平时设计带来很多问题,同时又增加了一道墙, 相应地在车道位置又会增加一道临战封堵。 这样既影响了地下室的平时使用功能,甚至会占用车位,又增加了临战封堵量, 且双人防墙造价增加很高,建设单位一般不愿接受这种处理方式。
        重庆某人防地下室工程因结构规避多塔楼的需要,设置了抗震缝,为了便于使用和降低建设成本,针对项目特点,提出了三种抗震缝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重庆市,地库总面积约7.2万方,其中人防约2.3万方,人防单元之间均设置抗震缝,基础为桩基础和独立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侏罗系中统泥岩或者砂岩,车库为框架结构,普通梁板楼盖,塔楼为剪力墙结构。
2 抗震缝设计
        根据本项目情况,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岩石强度高,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本不可压缩,因此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沉降量很小,结构竖向变形小,抗震缝两侧结构构件的竖向变形可忽略不计,这样抗震缝主要是解决结构水平位移问题,结合人防地下室对密闭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以下三种抗震缝(变形缝)处理方案。
        2.1临战封堵方案
        如下图所示,平时为正常抗震缝,临战时采用钢板封堵,钢板和两侧结构梁、人防墙采用结构胶连接,也可预埋锚栓或采用化学螺栓连接牢固。

2.2 水平缝转变为竖向缝,采用橡胶垫封堵
        水平缝宽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设置,竖向缝宽度10mm,采用橡胶垫隔离,一方面保证水平位移满足规范要求,另一方面竖向缝仅10mm加上橡胶垫封堵后可满足人防密闭要求。

2.3 水平缝转变为竖向缝,钢板封堵
        水平缝宽度按抗规要求设置,竖向缝宽度10mm,采用钢板封堵。水平缝内填沥青麻丝等柔性材料,水平位移满足规范要求且能起到密闭作用,竖向缝仅10mm加上钢板封堵后可满足人防密闭要求。

2.4 方案比较汇总
        三种方案汇总比较见下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本项目综合考虑后选用方案二,目前正在施工中,经初步测算,人防工程造价可节约102元/m2,可降低工程造价260万,节约工期3个月。
 
3 结论
        山地建筑地下室大多为半地下室,抗震缝或满足抗震要求的变形缝有时不可避免,当持力层为中风化或微风化岩石时,结构竖向位移很小,采用本文提出的人防地下室顶板抗震缝的三种构造,可大大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车库使用效率,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 1]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S] .
        [ 2] GB 50010-2002, 混凝土规范[ S] .
[3] 李秀华.关于人防地下室变形缝的结构设计.[ J] .山西建筑, 2008, 34 ( 25) :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