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省 南宁市530011
摘要:生来病死是环境中的常态变化,人类与动物都难以逃脱此种规律,在一元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病人的感受,需要从环境以及色彩的作用中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放松心态,相关设计人员需要重视两者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设计效果,保证病人心情愉快,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环境;色彩;医院;建筑设计;重要性;分析
1导言
医院作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其环境及色彩设计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相关设计人员利用视觉传达的相关理念和技巧,能够运用环境和色彩,全面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从而有助于提高就医环境的质量,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有利于加快治疗康复,充分发挥医院机构的社会价值。
2分析医院建筑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己纠正了以往认为凡住院病人都要躺在床上静养的看法,更何况近年来疾病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发展,老年病人的增多,使医院中慢性病人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医院必然从治疗向保健康养转变、由医疗向预防转变、由维持生命向增进健康转变。病人除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以获得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之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室外活动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环境对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1门诊大厅环境设计
医院中门诊大厅是最重要的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保证宽敞,采光比较好,鲜花以及绿色植物作为装饰,缓解病人紧张的感觉,同时,确保患者就诊流程顺利,合理简便,同时控制病情,防止出现感染现象。咨询台在设计的时候高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适应病人的咨询需求,办理服务的窗口,隔断效果适中,保证病人能够清楚的解答疑问,患者与服务人员在交流的时候减少困难,产生亲切感。医院大厅的设计需要从病患的角度进行考虑,使用人性化的建设标准,帮助病人能够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识别系统需要做好准确定位,标识清楚,减少无助的感觉。设计座椅的时候需要保证舒服,并提供饮水、休憩区,摆放电视以及相关的放松设备,或者播放轻音乐,以舒缓病人急迫的求医心情。
3.2庭院设计
医院庭院中需要做好绿化准备,植被种植面积比较大,可以建造人工景观,进行动感设计,比如喷泉在打开的时候有音乐的产生,在空旷的草坪中饲养鸽子等等,与医院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病房以及走廊中可以放置多种绿植,悬挂装饰品,让病人能够在行走过程中感受到美感,舒缓心情,同时,病房的格局应该在设计的时候体现出人性化,考虑到病人的生活习惯的不同,设计小格局的病房,让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减少紧张感,放松心情,减少不便的情况出现。病人在独立的环境中能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稳定病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病房中设置小阳台,让病人能够感受到外边环境的美好,感受阳光。医院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才能帮助病人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治理,防止病情出现恶化,使用不健康的材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同时从心理方面进行研究,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将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减少病人的烦躁感,从环境设计中产生亲切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4色彩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4.1冷暖色调的选用
色彩中包含的冷色调和暖色调对医院患者诊治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以当前发达国家的色彩布局作为基础标准,结合我国的色彩文化等设计良好形象。因此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病患的心理作用,促使其在接受治疗时,能够感受到色彩的规律和积极作用。冷色调的运用可以营造安静的气氛,有利于稳定心理和情绪,其作用机理是利用冷色调的视觉传达效果刺激脑下垂体,以实现患者心情平复的过程,这种色调对治疗效果的作用很小,因此不能运用到产房或者创伤病房中。
暖色调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刺激患者的肾上腺等分泌,适用于外科病房或者产房中,综合冷暖色调的作用机理以及运用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浅色,个别部分可以设计为对比色,但不应大面积使用大红色或者军绿色等较深的色彩,很容易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效果。
4.2公共医疗区域色彩搭配
根据当前我国现代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病患的实际治疗需求,医院中的学科划分比较详细,而且对不同学科所适应的色彩标准也有所不同,其目的均是提高病患的心理健康程度,加快疾病康复。
在特定的医疗功能区域,需综合考虑色彩对医生实施救治工作的视觉影响,如手术室,其色彩搭配对手术质量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并且手术时间通常相对较长,医护人员如果在休息时看向白色墙面,则会产生蓝绿色的视觉偏差,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在医院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应当将手术室设置为蓝绿色,这是由于医护人员长时间凝视红色的血,在蓝绿色的影响下,会避免产生视觉的生理变化,防止出现过度疲劳,有利于顺利进行手术治疗,提高成功率。而在非医疗功能用房的公共活动区域,采用更多的色彩搭配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一改以往蓝、白、绿、灰等冷色调为主的医院固有装修用色模式,选用以木纹色、浅黄色等偏暖色调,并适当放置绿色植物加以点缀,更显家庭般的温馨舒适,保持良好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儿童婴幼儿病区,则采用粉色、橙色等较为活跃的色彩,渲染出环境的喜庆氛围,有助于减少儿童的恐惧感。
4.3病房区色彩设计
在患者接受治疗时,色彩对其心理的引导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对于医院建筑设计需要重视色彩的合理搭配。利用患者对周边环境的感觉反应,加强心理变化趋势控制,提高大脑思维活动程度,以此引发患者的视觉和心理共鸣,提高治疗质量。另外,在病房中合理设计色彩搭配,还有利于开展心理疗法,促使病患在不同的颜色环境中,缓解不同的心理压力。比如:我国北方地区住院期短的病房多用暖色调;南方炎热地区住院期长的病房多用冷色调。据国外实验统计,淡蓝色环境下有利于缓解高烧病人的焦躁心理,对退烧治疗有一定帮助,而绿色环境可以使病人感到舒畅、亲切。因此病房有别于公共医疗功能区,需充分考虑患者不同病情的康复情况、不同的病痛情况、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来选择色彩的搭配,对患者起到积极的心理调节作用。
4.4色彩比例设计
在医院建筑设计环节中,色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但其色彩比例也同样重要,在神经研究领域,色彩对病情的作用也是相对较大的,比如小脑病患在红色环境中,就会出现失衡等情况,很容易引发摔倒等情况,而在绿色环境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根据科室及住院病房的划分,应当合理控制色彩的设计搭配,尽可能保障色彩能够对病情起到积极作用,把握医院环境与色彩之间的协调性,促使其能够保障病患产生舒畅的心情,提高诊治疗效。
5结论
总之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影响医学界在不断改善,不断向新的研究方向迈进,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逐渐进行改变,从生物方面转变到心理方面,再到社会方面。在此变革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环境以及色彩的重要性,在医院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协调搭配,合理使用,患者在就诊的时候舒缓心情,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改善医院的环境,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建昌,毕学军.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1,42(01):95-101+108.
[2]简凌云.基于人文理念的医院建筑空间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20,37(12):92-96.
[3]杨晓.当下医院建筑设计的四个理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12):40-42.
[4]孙昱,许赤士.某大型医院人性化设计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12):57-59.
[5]方志成.现代医院建筑的结构设计[J].陶瓷,2020(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