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林
湖北亚太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中时常出现一些问题,如路面褶皱、裂缝问题等,维修、养护的费用较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优化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应用,规范操作,切实增强道路压实强度、提升道路的抗形变能力,为市政道路的稳定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1市政工程路基路面的影响因素
1.1材料问题
材料问题是当前工程建设当中最重要且最基础的影响因素,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到位,那么将会给后续的工程建设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工程想要达到更好的质量,就必须严格地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当前的建设情况可以看出,路基路面的建设想要得到更好的材料,应用效果就必须选择性能和质量都非常好的材料加以施工和配比。但是在当前工程应用阶段,经常会存在一些因为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不合理,导致整个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
1.2压实工艺问题
在保证材料质量足够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科学的施工工艺结合施工环境,可以让相关技术和相关工程达到非常高的质量标准。但是当前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会存在一些施工建设工艺不规范的状态,这些工程建设不规范就使得工程建设当中的某一些环节无法高效衔接,并且压实工作并不到位,同时没有完善的处理相关工程工艺的衔接工作,使得相关工程与方案的预期产生非常严重的偏离现象。
2市政道桥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存在的问题
2.1路基沉降的问题
根据文献和现场研究,在市政道桥工程中导致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复杂且非常区域化,未能通过区域地壳运动或在压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导致路基和路面上出现明显的沉降问题。一线城市汽车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汽车在道桥上行驶,随着雨季天气路基容易变软,较大的负载和路基吸水问题最终导致路基和路面超出设定的负载,从而导致出现不均匀的沉降问题。 2.2压实操作的问题
施工效果因操作方式而异,在市政道桥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路面压实的操作方法尤为重要。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规定,并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达到路基路面的压实效果。路基路面压实的速度对最终项目的质量有一定影响,如果滚动速度太快,则路面的平整度降低并且出现不规则现象,如果速度太慢,压实层上的负载将超过指定范围,这也将对压实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2.3施工过程不规范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是导致市政道桥工程中路基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不专业工作,材料放置过程中的不均匀会导致最终质量出现问题。或者,由于缺乏对实际施工环节的有效控制,施工工程师无法根据相关的施工设计计划进行施工,而是根据个人施工经验执行相关的施工工作来加快施工过程,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主管也应承担责任。目前,我国明确规定了与施工过程有关的规格,要求建设单位指定专业的监理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道桥工程的路基路面质量,全面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
3市政工程路基路面的压实工作技术
3.1路基施工技术
3.1.1路基压实
首先,要确保碾压速度、压路机碾压长度和谐、协调,提升压路机碾压的稳定性,确保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稳定、顺畅。其次,碾压作业施工中可能会出现沥青混凝土料黏住压路机车轮的问题,操作人员可以向碾压轮处喷洒适量的水进行解决。此外,路面沥青混合料层未完全冷却前,混合料层上部严禁防放置任何机械物品,还要避免矿料、油料弄污混合料层上方,保证路面整洁、平整。再次,要合理利用震动夯板,确保压路机压实效果符合规范要求。最后,碾压路段长度要根据混合料性质、沥青路面的温度等相关因素进行设置,确保碾压路段长度设置符合实际的施工需要。
3.1.2路基排水施工
排水施工主要针对市政道路路基的地下水、地表水进行。一般采用地表排水、边沟排水等方式排出路基地表水。路面积水的及时排除,是路基排水施工的关键内容。地下水的及时排出,需要有专门人员合理分析路基路面渗水量,控制雨水渗入。一般通过集中排水、分散排水等方式排出雨水,或者设置暗沟排出地下水,从而有效提升路基施工的稳定性,提升施工整体的安全效果。
3.2路面施工技术
3.2.1水泥混凝土路的浇筑技术
施工单位需要安装传力杆,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安装相应的路面分隔板展开浇筑工作。还要确保模块安装稳定,对其安装的顺直度进行细致的测量。施工人员要按照规范标准,依据图纸设计中的纵缝位置,可以借助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合理、严格管控。
3.2.2沥青混凝土路面浇盖技术
针对改性沥青路面混凝土施工,需要确保施工材料的整洁、干净,定期做好粉尘清理。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搅拌量,明确规范操作要求,合理控制添加剂。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施工建设全过程碾压等各个方面的温度控制,合理控制拌合时间。
4优化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应用的具体途径
4.1路基排水处理
路基积水会影响压实的质量效果,优化路基填料质量控制,建立完善、有效的排水系统,通过科学的压实处理,提升质量水平。施工建设要以市政道路结构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为引领,优化排水通道,合理设置截水沟、急流槽等装置。此外,施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然降雨对路基压实工作的影响,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小雨水渗透的影响,提升路基压实的质量效果。
4.2碾压方式控制
根据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针对性的碾压方式和相适应施工技术。市政道路建设路基路面压实施工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初次压实、再次压实和最终压实。根据实际的压实情况,选择应用相配套的压实设备,合理设置碾压参数。要完善各种施工用具、机械,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顺序,高效、高质开展。一般要先从两侧开始进行碾压施工,再碾压中间部位,碾压全程遵循由轻到重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施工。各个环节的合理控制能保证施工道路平整和施工质量。
4.3碾压速度控制
应选用科学、合适的压实机具,合理控制碾压施工速度,将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坚决不能过快或者过慢,确保各个阶段压实施工质量合格。应选择高质量的路基路面材料,为后续的碾压作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初次、再次、最终碾压需要有针对性的碾压工艺,在碾压速度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区别。第一次压实应保持较慢的速度,确保路基路面压实的紧密性、密实性。后两个环节可以适度提升碾压速度,增强路基路面强度,提升路面的平整度。
4.4做好质量检测
优化质量检测,各个施工环节结束后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从事质量检测,从而及时发现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提出应对策略。质量检测后所获得的各项内容的实际指标情况,要与施工方案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统筹考量,整体评价压实施工的效果。既要考虑压实的强度,还要关注道路的平整性、光滑程度,切实提升市政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当中,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做好路基路面的整体压实工作,这个环节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对整体建设的工程碾压程度以及工艺材料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施工单位想要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的整体建设质量,就必须从相关道路的质量要求标准出发,以此作为整体建设的基础,从而把控各个环节的施工建设品质。
参考文献
[1]梁世平.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80-181.
[2]班峰.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7(30):152-153.
[3]祝月朋.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