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梓山漫居度假酒店为例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 晏华
[导读] 原乡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旨在营造高品质的乡村住宿环境,设计合理的休闲旅游度假活动空间。
        晏华
        身份证号码:43062619861231****

        摘要:原乡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旨在营造高品质的乡村住宿环境,设计合理的休闲旅游度假活动空间,其在构建乡村生态宜居环境,推动乡村深度休闲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通过对张家界武陵源区乡村核心自然资源、本土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纳入“山-林-水-田-园”的多维度景观设计元素提炼方法,融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提出一套适合张家界武陵源乡村地区以“自然山水、生态田园、土家风情、品质轻奢”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理论,并结合张家界梓山漫居原乡轻奢生态度假酒店景观营造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然生态;原乡轻奢;度假景观设计;资源保护;乡村文化传承

1.原乡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的意义
        1.1 促进了武陵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交流中心的建立,以生态自然为理念的原乡景观保护设计为自然资源研究创造良好交流空间与展示平台。
        1.2推动了张家界乡村旅游景观产品由单一的山水观光型景观向综合型深度休闲旅游生态度假景观转型。
        1.3助力武陵源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增强休闲旅游景观与生态农业景观的联动,为本土有机农产品、农耕文化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
        1.4树立张家界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微目的地景观设计的标杆,打造了大湘西知名的乡村轻奢生态度假酒店品牌,为城乡居民和世界各地游客提供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忆山看水、回归田园的高品质乡村度假环境,助力武陵源乡村振兴。
2.项目背景
        本项目地处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梓木岗乡,基地面积约33721平米,东南方与地貌奇特、风景优美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相邻,距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梓木岗门票站约0.4公里,周边依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交通十分便捷。基地周边山谷幽深、梯田层叠、茶田翠绿、万山含黛,风景美不胜收,基地内部植被资源丰富,千年梓树与竹海松林交相辉映,缤纷田园环绕土家原乡老宅,水塘洼地等为打造质朴舒适的原乡度假景观提供了良好基底。
3.原乡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原则
3.1尊重自然,适当优化,最小干预的生态资源保护原则,确保现有自然资源的生态完整性。
设计秉承“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和营建过程中严格遵循不伐一株大树、不破坏一片灌丛、不毁一片农田、不弃一块山石的最小干预原则,保留了几乎所有原生树木,让现状植物尽量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通过局部合理补植本土特色植物如梓树、野蔷薇、高山杜鹃、白茅等来丰富自然景观层次;利用原有山石优化加工,制成特色小品、嵌草石阶、生态铺装来打造独特的原乡景观。
        3.2 尊重地形,因形就势,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原则,确保基地景观环境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设计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基地现状,遵循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在现状农田、山林、草坡、废弃水塘、台地的基础上分别设置相应的农耕体验园区、森林养生区、草坪休憩区、生态湿地景观区、休闲观景台区等,满足景观功能需求的同时避免了因改造地形、过度设计而造成的资源破坏,有效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成本。
3.3 动静分离,人车分流,住宿与休闲活动互不干扰的游憩动线设计原则,确保住宿品质及整体环境的舒适性。
设计将停车区、农耕体验、餐饮等喧闹的活动区设置在靠近主入口及外界道路的西北侧外围区域,将观景、养生等安静的休息区设置在东南侧树林草坡内部区域,并借助北低南高的地势设置草阶、台地灌丛以隔离喧闹的活动区与安静的住宿休息区,实现功能布局上的动静分离。基地内由入口即采用人车分流,仅设计直达接待区、后勤服务、紧急救援的车道,人行从入口即分为动静两线,动线由入口直达餐饮、农耕体验园、后勤服务等喧闹区,静线以漫步道形式通往住宿区、观景养生等安静区,实现人车互不干扰,娱乐活动与休憩互不干扰。
3.4乡村肌理,景观视野,原汁原味的原乡景观设计原则,确保乡村田园风貌的原生性。
设计延续原有乡村肌理,提炼出“山-林-水-田-园”等原乡风貌元素,以景观视野创造野趣、自然、质朴的原乡田园景观,如千年梓树草坪、阡陌水杉林、桃源石滩生态湿地、星空麦堆、乡村庭院花园、七彩菜园等。
        3.5 专业互动、跨界设计,各专业融合渗透设计原则,实现乡土文化资源的延续性。
不局限于单一景观设计,深度挖掘土家生活文化、农耕生产文化、乡村建筑文化,结合建筑设计、活动策划、营销运营等专业,为乡土文化提供展示输出的平台环境。恢复农田种植本土优质稻米、种植张家界本地有机茶,供应餐厅、提供伴手礼品,设计摆手舞台展示土家风情摆手锣鼓表演,设计乡村庭院花园创造土家乡村院落生活场所,策划打谷场、星空麦堆、泥巴乐园再现农耕生产活动场景,设计千年梓木草坪寄托乡愁乡情。
4.张家界梓山漫居景观设计构思
 4.1景观设计目标及定位
        以原乡轻奢为主题特色,旨在营建乡村自然质朴、精致舒适的高品质人居环境,让游客得以抒发故乡情怀、感受土家乡村文化,体验质朴田园生活,从而树立张家界乡村旅游微目的地度假景观设计的标杆,打造知名大湘西原乡轻奢生态度假酒店景观品牌。
 4.2景观设计理念和主题特色
以“梓山漫居”生活为独创的乡村休闲度假景观设计理念,以原乡轻奢为主题特色。“梓山”呼应项目所在地梓木岗漫山梓木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是原乡风貌主题特色景观的体现,梓木寓意故乡、寄寓乡愁,是乡愁文化主题特色的表达。“漫居”是闲适安宁的乡村生活状态,是对浪漫乡野气质的追求,是品质轻奢主题特色的乡村生活写照。主要体现在:
1)原乡特色自然景观的打造,利用远近山脉、山林、水塘、竹林、农田等核心自然资源,设计观山平台、阡陌杉林、桃源石滩生态湿地、七彩菜园等原乡自然特色景观节点。
2)土家特色乡村生活场景的再现,从舞蹈、音乐、农耕文化中提炼土家风情特色的设计元素,设计摆手舞台展示土家摆手歌舞表演,设计农耕体验园等让宾客体验插秧、扎稻草人、抓鱼摸虾的农耕活动乐趣。
3)精致野趣的高品质住宿环境营造,设计山花野草环绕的土家乡村特色的庭院景观,打造静谧舒适的专属院落空间。
        4)高品质的户外休闲设施设置,设计无边泳池、山林瑜伽平台、五谷会馆、树屋给宾客舒适的观景、会客、休闲养生体验。
4.3景观布局及功能分区
        以尊重自然、尊重地形、动静分离、乡村肌理、专业互动为设计原则,利用基地环境资源、结合活动和住宿功能需求,形成一心、双核、两线的休闲度假景观布局。一心是千年梓木为中心的乡愁文化活动中心,双核是以住宿、观景为核心的核心庭院景观和大草坪,由农耕餐饮活动为主的游玩动线和养生观景为主的休憩静线串联各景观节点(如图1):
         
                                                图1:景观总平面图
        基于现状综合分析,因地就势,合理布局,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如图2):主入口区、接待及休闲观景区、核心庭院景观区、草坪休憩区、生态景观区、农耕体验园区、森林养生区。
          
                                                图2:功能分区图
4.4主要节点设计
        4.4.1主入口区
        主入口区设有大门(如图3)、阡陌杉林(如图4)、生态泊车园。设计采用原乡石料堆砌大门主体logo墙,以原木格栅为门、青瓦覆盖,植以本土爬藤月季缠绕,保留现有杉林,沿路补植本地月季、野蔷薇,营造葱郁静谧的阡陌杉林景观,杉林西侧以原乡碎石嵌草的生态设计手法设计生态泊车位。整体打造古朴野趣的门户景观,引发宾客对原乡的憧憬。

                           图3:入口大门                           图4:阡陌杉林
4.4.2千年梓木草坪及梓木堂休闲观景平台
        利用入口草坡上一颗枯败的千年梓木,结合草坪设计,赋予乡愁、祈福等文化寓意,打造千年梓木草坪(如图5),形成原乡文化的标志性景观。
        梓木堂接待中心入口区域,地势程阶梯式变化,东高西低,视野开阔,可眺望远山,在此设计休闲观景平台(如图6),布置土家民俗编织的户外家具座椅,结合大堂西兰卡普织锦展馆、陶艺工作室等手工作坊体验展示活动,为宾客提供休闲观景与接待交流的功能空间。
                         
                                 图5:千年梓木草坪         图6:梓木堂休闲观景平台
        4.4.3核心庭院景观
        核心庭院(如图7)周围由竹林和松林环绕,相对私密。在每户设置入户花园,由低矮精致的木门及微地形野花草坡围合出野而美的花园庭院空间,通过原乡石材铺就的入户小径,以及入户花园的原乡花树、特色灯具小品,结合入户的木门与滴水声,塑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空灵意境,营造宁静舒适的乡村庭院空间,让住客体验高品质的乡村庭院景观。


                                         图7:核心庭院景观
4.4.4 无边泳池和桃源石滩生态湿地
        利用后勤服务建筑前的水塘和洼地打造无边泳池(如图8)和桃源石滩生态湿地景观。建筑前方平坦地势设置木平台与泳池连接,将设备巧妙的隐藏在平台下方。泳池以原乡石材贴面,周边洼地铺设河卵石,种植莎草、鸢尾等湿生乡土植物,点缀桃树,形成桃源石滩,降雨时无边泳池和石滩湿地连成一体,宛然一片生态湿地。泳池平台上设置户外躺椅、太阳伞,湿地设置垂钓平台,给宾客以静谧树林湿地中畅游、远观山景、近可垂钓的自然野奢体验。

                                         图8:无边泳池和桃源石滩生态湿地
4.4.5农耕体验园
        现状为蔬菜园,因靠近外围车道,较为嘈杂,故保留原有肌理,设计农耕活动空间如下:
        打谷场 依托开敞的农田环境,布置石碾桌凳、石磨、农用拖拉机改造的游乐设施,打造乡野休闲空间,让宾客重温旧时乡野生活,找到最纯真的快乐。
        星空麦堆 恢复稻田景观,设计原生态柴木桩连接散落的麦堆和稻草人,创造躺在麦堆上仰望璀璨星空的乡村浪漫幸福生活体验。
        七彩菜园 种植红甜椒,橙色南瓜,黄玉米,绿丝瓜,大白菜,紫甘蓝,黑木耳打造“七彩蔬菜”主题菜园,为餐厅提供有机菜,打造健康养生概念。                                                                                                                  泥巴乐园 沿用土家“糊仓”的丰收祈福传统,打造泥巴乐园项目,重温土地带来的乡野快乐。
        摆手舞台 以飨食餐厅为背景,面向石滩湿地设置木平台,打造土家传统的音乐、舞蹈演出的舞台。
        4.4.6 树屋景观
        依托竹林环境,打造静谧树屋景观(如图9),为宾客提供高端会客场所,利用山地环境开发生态度假产品。依山就势的特色树屋景观视线绝佳,宾客清晨醒来可在氧气充沛的山林间做个瑜伽,享受第一缕阳光照耀在身上的舒适感。山腰处架设观景平台,可欣赏整个原乡度假景观,并特设一个树上餐吧,丰富就餐体验。

                                                图9:树屋景观
4.5特色铺装设计
        项目所有铺装材料全部采用原乡石材、拆改的老旧条石、结合碎石、原生野草香花打造浪漫野趣的景观步道和阶梯,铺设生态自然的平台铺地和车行道,营造野趣原乡特色铺装(如图10)系统。

                                                  图10:特色铺装
4.6 特色景墙设计
        特色景墙(如图11)结合挡土墙设计,采用原乡山石堆砌,将原乡石材经过精心切割、打磨、抛光等工艺程序,形成颜色深浅变化、质感不同石材贴面,种植爬藤月季,建造具有logo标识、挡土功能的原乡特色景墙。

                                        图11:特色景墙实景及剖面设计图
4.7 特色小品设计
        采用从农户和场地拆改时收集的石磨、石槽、石碾、水缸、枯木等土家乡村生产生活的器具、自然植物进行组合搭配设计,并结合酒店标识、景观照明的功能需求,打造独一无二的原乡特色灯具、标识牌和观赏小品景观(如图12)。

                                                图12:特色小品
5.结语
        梓山漫居景观打造秉承“生态自然、原乡轻奢”的设计理念,致力于自然资源保护、土家乡村文化传播,打造了品质乡村人居环境,成为了武陵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交流中心、武陵源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探索出了适合武陵源乡村地区的原乡轻奢生态度假景观设计理论并成功实践,有效带动了当地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经济振兴。
 
作者简介:
        晏华;女;出生于1986年12月;籍贯湖南平江县;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