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丽
13022119890703****
摘要: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较为复杂,为了维持该建筑表层美观性、稳定性的特点,施工人员应用各种施工技术,以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针对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特点,并明确其所应用到的关键施工技术,以供建筑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促使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建造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超高层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无论是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还是混凝土浇筑,均有很多方法与要求。且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作有着很大的复杂程度,也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细节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除了需要考虑到项目工程中各个部分的一致性之外,还需要对于工程的施工质量、程序、环境、进度、成本等做好分析。主楼是高层建筑物的关键性的部分,也是主体的框架,需要保证相关的工作效果,与功能。它的施工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高层建筑的稳定与安全,为提高施工质量,应根据相关施工设计要求,加强各环节施工技术管理,优化主楼施工技术,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稳定和安全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两大重要标准。基础埋深也是进行超高层建筑施工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要求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不应小于5米,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建议在超高层建筑实际施工中采用差异化的方法,合理开展施工。与此同时,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在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之下做好相关的工作,保证施工的效果。如果在十分特殊的工作环境之下,自然因素等影响比较大时,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即使适当延长工期,也一定要尽量保证施工作业质量。另外,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认识,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物也成为了十分关键性的发展支撑,需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做好相应的控制和分析的工作,以高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层建筑物的主体作业控制工作,提升整体工作的水平。
2.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与要点
2.1建筑测量技术
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测量技术是关键的技术内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尤为重要,施工准备阶段的实施对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必须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建筑计量技术主要是对建筑使用的资料进行计量,一般是对轴线、高程进行计量。测得的资料如有误差,将给以后的施工带来严重后果,如测得高楼主体结构内的管道井,若测得的竖直度有误.将导致管道不能正常使用。因此,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工作中,需要选择十分专业的测量工作队伍,无论是在测绘设备的专业性,还是在人员队伍方面都需要保证相应的专业化的程度。需要利用好经纬仪、全站仪等进行专业化的测量工作,保证观测的质量,保证数据可以为后续的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提供稳定的支撑。当发生了测量沉降变形量的布局和观测点的分析时,应该满足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范,进行规范性的工作。
2.2钢筋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钢筋工程的施工是提高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工程,为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材料选择上,应选择质量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只有质量要求过关的钢筋,才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现阶段的工程建设中,钢筋材料是非常常用的,对钢筋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材料市场上钢筋材料种类繁多,面对这种情况,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钢筋,还需厂家出示相应的出厂合格证才能进行选材。对购买的钢筋不仅要进行多次的质量检验。
而且只有严格保证其质量符合施工和制造的标准要求,才能把钢筋材料用于建筑施工。为使钢筋在工程施工中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工程中的有关管理部门必须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严格保证钢筋质量。钢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规定的钢筋数量和要求将钢筋放置在指定位置,并采用高强凝固垫块和成品垫块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剪力墙内钢筋必须星水平分布,为了有效地减小剪力墙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移,可采用整向梯形法施工。
2.3模架工程
在高层建筑主体施工中.模架工程施工十分重要,这一环节的施工要求较多。由于目前工程施工中的模架工程多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因此模架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若此环节的施工质量较差,则会影响到后期混凝土的观感质量,为减少或避免这一现象,在模架工程施工中,应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模架类型进行施工。模架施工前需要有专业人员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模架安装前需先放样,放样试验可以确定模板构件的尺寸是否符合结构要求,模板尺寸经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采用该方法可有效保证模架拼缝密度,模板安装完成后,为有效防止模架漏浆,可在模架内部粘贴水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模板漏浆,使该模板的铺筑极具合理性。此外,当相关技术人员在洞口进行支设活动时,还应借助自己的专业施工能力,进行极具标准化的施工活动,使施工工艺线更加标准化。除上述操作外顶板支撑施工活动还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将碗扣式脚手架作为此施工工序中的主要工具,在后期展开一系列的施工流程。为使混凝土施工工艺更符合建筑结构顶板的具体施工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就要用更规范的计量标准来测量顶板材料的平整度、尺寸和线条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模架工程中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强度值。不像其他的施工过程,这一步完成后,有支撑作用的脚手架和后浇带模板无需全部拆除。此外,该顶板的梁板结构极易受力作用,从而使其产生大规模的开裂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后浇带两侧不应放置过多的建材和相关工具,以免上述工具的强度大.对顶板结构造成损害。此外在进行拆模活动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测量模具的强度,然后对混凝土试块强度进行测量,以促使两者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模具完全拆除的幅度达到最小。
2.4混凝土项目
在混凝土工程的正式施工过程中.应以保持主体结构稳定为主要施工目的;此外,该建筑的施工要求还包括施工质量和美观。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按照标准化施工程序,做好各施工阶段的细节处理工作。超高层建筑施工项目中,也有一项清水混凝土工程,开展这类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缺陷有关的内容,或减少其项目出现偏差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该项目的施工标准。此外,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水平,也会对该建筑的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进行全面检查.使该材料的生产质量与施工要求相一致。
3.结束语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是影响建筑整体结构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技术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者,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在工艺的创新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并将施工技术与施工要求相结合,进行工艺流程的改进与创新,在施工作业中降低施工成本,遵守工程节点周期,保证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从根本上保证超高层建筑的质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于耀辉,王冬,董伟强,蓝洪春.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3):131-132.
[2]董刘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9):106-107.
[3]金鹏,张玉斌,虞毅,郭艳平.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浅议[J].中外企业家,2019(31):96.
[4]葛立军.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浅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