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海
天津泰港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软土地基在堤防项目中普遍存在,鉴于其高压缩、低强度的力学性能,需经过特殊处理,待性能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后方可实施后续建设。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地基是指由强度低、压缩性高及其他不良性质的软弱土组成的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充填土,其工程特性表现为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渗透性差,属于高灵敏土。这些工程特性会影响堤防堤基的排水性和结构稳定性,使工程水利沉降时间延长,施工质量难以保障。河道堤防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如何在构筑物应力结构、应力方向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条件下,完善软土地基强度和稳定性,值得深入研究。
1软土地基特点
①因压力产生形变。软土中的基料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软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活性性质。高速隧道在强外压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发生弯曲。同时如果外部压力过大,直接在拐角处会出现滑动和壁面形成的异常现象。如果情况严重,会直接导致软土混凝土结构严重倒塌,进而严重影响高速车辆的正常运行。②渗透性较强。在基础建设项目中,施工现场周围的一些软土基础结构具有一定的土壤质量特征,且土壤含水量较高,这往往直接使这些软土基础的表土质量软脆,不易被机械固定和加工。同时,存在于这些软土地基中的一些水分子会大量保留并渗透到整个软土地基的其他重要部分,这很容易造成基础结构的严重腐蚀。由于原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通常受到限制,因此这可能会对在原来的软土地基上修建的其他一些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正常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建设项目,使得建设过程的质量有所下降,增加一定的安全隐患。③易出现沉降情况。在软土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由软土粉尘和砂质砂层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砂土的识别。在水利工程的早期阶段是施工完成后最重要的阶段。软土和硬土也是重要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这两大技术要素。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长期软土沉降的影响下,地下软弱土层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随着服务时间的延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软土沉降,这也会对整个交通使用过程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2.1岩土置换法
岩土置换法实际上是对地基中不合格的岩土或处理难度大的岩土,如松散细沙等进行清除。随后,用强度较高、耐腐蚀性较好的岩土或其它材料等形变量较低的岩土进行补充,再用振捣方法进一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该地基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冻土、淤泥等岩土地基处理。用砂砾作填料时,避免用细砂作填料,应选用直径较大的砂砾。在填充前,砂砾的比例也要加以限制。要保证砂砾在平铺过程中均匀分布,厚度要适当,避免因厚度不同而产生应力集中。
2.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为不断提高专业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施工处理公司须定期组织安全指导和培训,确保专业施工人员可以处理重大风险,提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意识,确保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软土处理。此外,施工人员不仅需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软地板处理技术,还需明确工业软地板处理的最佳技术体系和技术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软地板处理水平。通过专业自学,相关管理人员须具备综合的管理专业素质和相应的专业水平,以达到软土地基处理的最佳施工效果。
2.3换填垫层施工过程
换填施工以前,需要对软弱区域的积水进行抽除。经过项目施工工程师验收后,通过回填粗砂层的方式对软弱区域进行压实。在对粗砂进行铺垫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软弱区域无积水。回填前需在换填区域内堆砌石墙,保证中粗砂在回填过程中不外流,有效提高软土层质量。
此项目施工中运用了规格为M10水泥砂进行砖墙堆砌。在对软土层进行分层次回填过程中,要立足于项目施工规范性要求,综合考虑水利物结构、整体承载能力、项目施工土质等诸多影响因素,强化对换填垫层的项目施工设计。在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于需要进行大规模换填的区域,要对所运用的机械和施工现场的规范进行试验,以提高换填压实的工艺效果。按照项目施工相关规范性要求,此工艺设计运用了15t碾压机械作为施工主要器材,并且搭配打夯机对软弱层进行强化。在对中粗砂进行回填以后,运用15t碾压机械强化对回填区域压实。因需要进行反复性压实,加剧了项目施工的难度,为此在完成对主体性的压实以后,再通过打夯机对边角区域进行振捣和夯实。在对基底进行铺垫过程中,采取逐层碾压的方式,对第一层铺垫0.2~0.3m厚度的中粗砂,其他3层的中粗砂厚度保持在0.4m左右,打夯机压实厚度第一层为0.15m,其他层厚度保持在0.28m。在对第一层进行铺设过程中,既要确保各层次的土体能够充分密实,又要预防对原有地基土层的干扰。在对各层进行夯实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骤的作业施工。
2.4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
①施工准备。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深层软石灰粉或搅拌桩,工程实施前对深浅地层进行一定的地质处理,施工人员须首先使用质量较好的新鲜石灰,特别是要选用细而耐磨的石灰粉,以保证其清洁无杂质。当新鲜石灰与深厚的软土发生反应时,能达到加固软弱地基的效果,石灰材料是采用这项新技术的必要条件。石灰质量和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管理过程,进而对水利的整个施工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硬石灰与大量软基粉混合料的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软基石灰。②施工要点。在土壤混合前,应进行正式的土壤混合和化学分析,为技术图的分析和后续设计提供物理和其他参数及详细准确的设计数据。首先,施工人员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搅拌站施工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同时准确测量周围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等相关数据,若对相关数据缺乏了解和控制,会严重影响混合料的施工。其次,在我国的建设中,施工人员要严格保证符合我国搅拌工艺及施工工艺的要求,第三方施工人员须严格控制不同混合料之间的行驶距离,保持间距约1m,并将混合物布置成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以有效促进混合碱与软土的化学反应,增强搅拌土的强度。
2.5砂石桩法
在水利工程中,对地基强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要求地基具有较大的密实度。这时,需要用砂石桩方法处理地基。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应先检查地基的岩土性质。对不符合要求的岩土,应先用置换法进行置换;之后,可采用砂石桩的方法进行处理。当地基岩土饱和度较高时,需先采用夯实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砂石桩进行最终处理。这类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砂土等岩土进行处理,以减少地基受力后的压缩量。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类型相对复杂多样。对于我国水利业的从业者来说,应认识到土的类型远不止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技术也远不止于上述。在实际应用这些技术时,在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地形条件,发挥不同地质地形处理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更好地满足水利业的需要。综上所述,在一些大型建设项目的施工中,软地板基础工程处理是不确定因素,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更加重视软地板基础技术的应用,合理选择软地板基础技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采用软基处理技术,可提高软基的施工和处理效果,减少软基处理的时间和成本,不断改进和简化软土地基的施工和操作,从而提高大型建设项目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小兵.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58.
[2]李美涛.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山西水利,2018,44(29):98-99.
[3]水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工业出版社,2002.JGJ79-2002,
[4]水利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GB50007-2002,
[5]王本炜,赵亮.浅谈振冲碎石桩地基加固中的管理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