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莱阳市 265200
摘要:杨树为杨柳科乔木,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其树干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多为灰白色,具有成林速度快、能防风沙、可吸收废气等优势,是我国西北地区营造速生用材林和防护林的重要树种。本文从育苗、造林地选择及处理、品种选择、苗木处理、苗木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杨树造林技术,就造林过程中杨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杨树;造林技术;有害生物;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广大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不断高涨,杨树的造林面积也逐年扩大。为了引导农民科学造林,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效益,本文就杨树造林技术及其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
1 杨树育苗的技术
杨柳科杨树落叶乔木统称为杨树,杨树种类繁多,全世界有100多种,我国就有60多种杨树,并且分布甚广,从北部的黑龙江到南部的长江流域,从最西部的新疆到东部沿海地区都有杨树的种植地。
1.1 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育苗地对于杨树的成活率有着重大的意义,杨树的生命力顽强,但幼苗对于生长的环境是有要求的。育苗地的选择要看土壤和地形,要选择向阳背风、地势平坦的地方,对于土壤的选择最好是沙壤土,因为杨树苗对于土壤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除了土壤和地形,充足的水分也是选择育苗地的重点。
在选择好育苗地之后,要进行适当的整理,将土壤进行翻整,提高土壤的含氧量,增加土壤的营养,以保证土壤在杨树苗成长中有足够的营养去吸收。在此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育苗地拟定不同的方案,比如,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则需要提前引好排灌系统,增加土壤的水分和湿度,创造适应幼苗生长的环境。在北方较冷地区,将土地翻垄成带状,可有效的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幼苗冻伤数量,有利于插穗工作的进行。在秋后时节浇入足够的水,对于杨树苗后期的生长有一定好处。
1.2 幼苗的选择
在选择幼苗时,要依据所在的地域选择幼苗品种,这样的幼苗品种对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环境等能够更加适应。白城地区主要有白城小乘黑杨、白林一号杨、白林二号杨、白林三号杨、白城小黑杨、白林五号杨等。幼苗的选择要尽量选根系旺盛,叶子繁多的,这样的树苗能够快速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和生长,成片种植的杨树苗需要选择大小均匀的,高度最好控制在4 cm至6 cm,在生长过程中减少由于树苗粗壮不一致导致生长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对于幼苗树皮的光泽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树皮负责这树木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工作,如果树皮的光泽不行,说明幼苗自身的水分和矿物质供输将有问题,幼苗不一定能健康成长,因此选择幼苗时,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1.3 留床技术
幼苗在进行栽种前需要先浸泡,保证幼苗根部吸收充足的水分。栽种之后,为了使杨树幼苗能够挺拔垂直的生长,对于育苗地和苗床的除害工作需要重视起来。在暖和的春天修剪幼苗的枝条,等生长到秋天时,将侧根切除,促使杨树苗不向其他方向生长,更快速的垂直而长,这样也对育苗期的病害虫有防治作用。
1.4 扦插技术
扦插主要是指将杨树幼苗中生长较为旺盛的枝条剪下插入苗床培育,扦插技术的好坏决定了杨树苗的质量好坏,因此,在进行扦插工作时,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杨树一般以秋采春插为好,秋季选取长势良好的种条收割完后,捆扎好入窖贮藏。在笠年春季,将种条剪成15 cm长的插穗。在进行插穗截取时,需要选取一把锋利的刀子进行截取,否则,钝刀子不能一次性截取下来,会使插穗裂开,无法进行扦插。在修剪时需要控制在十五厘米左右,留芽在接近顶部一厘米左右,这是为了防止幼苗因此抑制生长,还需要保持修剪的枝条有充足的水分,因此,需要将剪下来的枝条浸泡在水中24~48h左右,随时观察并记录浸泡情况。扦插工作最好的时节是在春天,土壤解冻后更能保证杨树幼苗的成活率,在浸泡完成后,进行扦插工作时,将浸泡好的枝条直指插入苗床,保证杨树幼苗的水分和营养充足。在扦插数量上,需要依据当地条件,种植面积等等情况进行种植。
2 造林地选择及处理
宜选择地势平坦、有效土层超过40 cm、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轻壤土或砂壤土。黏土虽然具有水肥条件好的优势,但透气性能差,且易积水,不利于杨树生长发育,不宜选为杨树的造林地块。在土壤贫瘠的地块或杨树采伐区造林时,幼龄杨树易出现提前衰老的趋势,俗称“小老树”,影响造林效果。选好造林地块后,常用的整地方法有局部整地和块状整地。其中局部整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可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植被;块状整地主要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为了保证苗木栽植后的养分供应,栽植前还要做好土壤培肥工作。
3 品种选择
要根据造林地的自然状况和立地条件,按照“适种适树适地”的原则,合理选择适宜品种。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宜选择耐盐碱、抗寒旱、抗病虫害、抗逆性能好的树种,如新疆杨等。
4 苗木处理
杨树造林用苗宜选择检疫合格、速生能力强、胸径3 cm以上、截干2 m以上的健壮树苗,并做好苗木保水工作,尽可能减少苗木根部水分的流失。越冬前或起苗前及起苗后的假植期要灌足水分,苗根蘸取足量的稀泥浆后再打包运输,运输途中覆盖遮阴帘。
5 苗木栽植
多采用定点挖穴的栽植方法,根据立地条件的优劣情况,按8250~15000株/hm2的栽植密度,挖好40 cm×30 cm×40 cm的栽植穴。穴底施入基肥后,将栽植穴内挖出的部分表层土均匀埋放在肥料上;然后把处理好的待栽苗木放入穴中央,并使其根系尽量舒展,把表层土继续填埋到距地面约15 cm,把栽植苗轻微的往上提一下(进一步确保其根系伸展)后将栽植穴内的土踩实,再将穴内挖出的深层土埋入至与地面齐平,踩实。栽植后遇到干旱天气时要及时浇水。
6 抚育管理
6.1 中耕除草。
杨树林郁闭前,按照“除草、除早、除了”的原则每年中耕除草2~3次,同时防止土壤板结。控制好中耕深度,既不能伤害杨树幼苗的根系,又要提高土壤通透性,耕深为6~10 cm。
6.2 水肥管理。
结合自然降水情况,采用穴灌法灌好返青水、生长水和封冻水,并于每次灌水后培土保墒。成熟前每年有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5~6月份和7~8月份,在此时科学追施速效氮肥可提高林地肥力,增进杨树健壮生长。追肥方法: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距树干两侧40~50 cm处开深20~30 cm的沟进行沟施,施肥量为112.5 kg/hm2、225kg/hm2,且2次追肥的开沟方向互相垂直。也可在树干周围采用四点穴施的方法。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
7.1.1 杨树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5~6月份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可用25%可湿性粉剂1 000~1200倍液,或6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敌诱钠200~300倍液,每隔14 d交替喷施1次,连喷2~3次。
7.1.2 黄化病。
杨树黄化病多由缺氮或缺铁引发,可喷施0.3%~0.4%硫酸亚铁(黑矾)+0.4%~0.5%尿素液,或铁达灵2400~3000倍液,每隔6 d喷1次,连喷2~3次。
7.1.3 黑斑病。
6~8月为发病盛期,病重时叶片变黑枯死。可喷洒1∶1∶120~15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粉剂,或25%多菌灵200~400倍液,每隔13 d喷施1次,连喷2~3次。
7.2 虫害。
杨尺蠖:喷施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杨白潜蛾:第1代幼虫孵化期末喷施氧化乐果1800~2000倍液。杨黄卷叶螟:幼虫发生期喷施1%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扇舟蛾:第1代卵发生期刮除枝干上的卵块,或剪去有卵叶片;幼虫发生期喷施25%灭幼脲3号2000~2500倍液。
植树造林是目前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影响的办法之一,杨树生长速度快,易于繁殖,适应范围广,成为我国人工造林的首选,而杨树的栽植不仅仅能够给生态环境带来改善,也能为人民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多,让栽植杨树变成了一份有可观收益的产业,
参考文献
[1]汪志毅,童振杰,管剑锋,刘长明,郎华斌.奉化地区杨树育苗技术及锈病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2017年12期05.
[2]唐彦.扦插育苗技术在杨树育苗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018年05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