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 山东省潍坊市 261200
摘 要:为满足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环保方面需求,从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对地质水工环工程施工的影响入手。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不仅加强地质水工环工程改革与创新,同时加强了工程施工中环保意识,并能够在施工中积极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减少施工中污染物的产生,施工结束后积极进行施工生态补偿制度,减少工程对矿区及周边地区污染,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地质;水工环;工程
我国水工环工作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带来一系列生态平衡与环境问题,使地质水工环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逐渐减少,地质勘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实现找矿工作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步伐相协调,需要以满足经济发展趋势为前提,将环境保护措施全面应用到地质水工环工程施工中。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水工环地质工程需要做到将实际数据转化,将工程与矿区实际地质有机结合,从整体角度调整工程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从而实现对环境保护措施对地质水工环工程施工的影响有效分析。
1.水工环工程施工现状
我国目前水工环工程仍由于施工中勘查依据不足、勘查报表不标准等问题,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差、效率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有关单位整合区域岩土性质,对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但当下施工单位尚未意识到多样化施工手段在水工环工程施工中重要性,针对不同属性的施工点,均采用同时施工方法。此种施工方法缺乏针对性,工程现场内一些特殊地质类型被忽视,不仅导致了施工过程缺乏全面性,同时也十分容易出现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同时,在对水工环工程施工研究中发现,有关单位对于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重视程度较低,这种现象导工程施工点的布设针对性较差。此外,也存在部分盈利性工程,为了在施工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在施工中不关注行为与过程的严谨性,过度开发施工区域周围的环境,这些问题均是由于水工环工程施工中的习惯性违规行为造成的,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抑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方后续修复工作的成本。
环境保护措施对水工环工程施工的影响
2.1提高水工环工程施工行为的规范化程度
水工环施工属于矿产资源开发工程中的关键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提升,一些在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被逐步提出并广泛发行于市场。也因此,市场内水工环管理单位提升了对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程度,传统工程施工中部分不规范、不合理的施工行为被改善。例如,加快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完备与发行;完善了工程施工中的后期修复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一些施工修复措施也同步被提出,包括,施工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对施工开发区域的还原;规范了施工过程中习惯性违规行为。因此,可认为环境保护政策的提出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规范化程度。同时,环境保护政策的发行,推进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建设,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相关单位引进了多种施工新技术,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质量,也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步提升了水工环工程施工的效率,实现了我国水工环工程的发展更加信息化与规范化。
2.2积极执行环境评价制度
地质水工环工程想要更好为社会提供服务,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地质工作及人类活动产生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3]。对矿区勘查地区及周边区域环境、气候等相关因素进行环境影响程度预测,找出重点防护区域,利用现有技术对重点防护区域进行重点处理,防止矿区环境恶化。
地质水工环工程中环境评价制度的执行能够更加方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及结束后,对当地矿区环境造成影响程度评价,按照国家相应法规要求申报后,提出后续相应环境治理措施。
2.3加强工程施工中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措施增强了地质水工环工程环保意识,使整体工程在勘查过程中能够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上保持矿区生态平衡。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勘查方案。且在工程材料选择上同样考虑到环保问题,在保障工程经济基础上选择污染较小材料。在工程完成后,及时定制结果反馈方案,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工程对矿区与周边环境影响。使企业进一步确定环保发展形式下地质工作公益性与商业性关系,突出工程公益性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地质水工环工程、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群众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矿产业工作部署,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与居民影响,促进工程今后更好发展。
2.4减少施工中污染物产生
地质水工环工程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能够有效减少工程用水量,减少水的无效排放与污水随意排放现象。在工程用水排放前,应进行妥善的科学加工与处理,禁止污水直接排放,且对工程使用水的中所含废渣应经过多道处理工序后才能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用水对矿区及周围地区环境污染。根据环保措施,应同样减少工程对土地资源占用,禁止工程用料随意堆放占据土地资源等,对工程使用后土地,采用修建马路、修建娱乐设施等二次利用手段,增加土地利用率。相关单位针对环保措施要求,加强了工程使用后土地利用意识,积极鼓励相关人员种植绿植或植被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地区对附近居民工作生活地区影响,减少工程噪音传播。
2.5完善施工生态补偿制度
我国对地质水工环工程环境保护有着许多相关制度,主要以“自然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为主。相关单位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使其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严格审查工程中环境影响因素,完善施工中生态补偿制度[5]。地质水工环工程在进行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及相关单位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相关后续环境修复工作。随着近些年来施工环境补偿制度的逐渐完善,在工程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补偿责任分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各利益体共同参与协调机制。地质水工环工程参与方在工程完成后,应积极配合当地生态相关部门进行矿区环境修复,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一些企业与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强自身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地质水工环工程中,摒弃原有环境危害较大或阻碍工程发展的老旧技术,利用新兴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对环境影响。
结语
随着我国矿产业工程数量的增加,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多为地质灾害导致,而地质水工环工作成为控制地质灾害发生主要方法。地质水工环工程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环境保护措施下要求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当地环境保护。通过从环境保护措施对地质水工环工作的影响分析入手,结合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环境治理方案,实现生态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孟良,赵慧,孙长勇,等.基于云架构的水工环地质信息服务平台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8,33(06):206-212.
[2]龙新良.黄兰矿区水工环地质条件及煤矿开采水害防治研究[J].煤炭技术,2018,76(7):46-48.
[3]褚洪斌.加快推进新时代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4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