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骆万佳
[导读] 房屋舒适度通常和房屋施工质量水平密切相关,建筑施工水平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施工单位的总体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重点
        骆万佳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房屋舒适度通常和房屋施工质量水平密切相关,建筑施工水平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施工单位的总体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重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控以及质量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希望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是重点内容,其对建筑质量与建筑物使用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保障建筑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强化工程管理水平与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建筑工程管理十分复杂且烦琐,会涉及诸多方面,需要其创新管理模式,引入新技术与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理念,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创新,这样既可以提升施工质量控制,还可以进一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 施工质量控制和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有效保证工程基本使用性能达到标准。建筑物的基本使用功能主要决定于施工操作过程,以及建筑材料的品质性能。如果要在根本上对建筑使用功能予以保障,那么最关键的就是全面监督施工操作过程。建筑施工企业如果能正确落实施工质量的约束与管理机制,则有益于工程安全施工效益得到最佳的体现,而且能实现确保建筑基本安全使用功能的目标。其次,确保工程施工现场操作过程的安全。施工操作人员本身的施工工艺水准以及工程质量意识将会给施工安全带来明显影响,充分展现了施工安全控制监管的意义与作用。工程建设单位对于施工质量监管意识应当不断予以增强,督促承建单位认真完成建筑施工现场操作过程,佩戴规定的施工防护设施。建筑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必须全面予以配合,增强施工质量保障。最后,杜绝施工质量事故。建筑施工事故大体上表现为施工质量层面以及施工安全层面的事故,以上两种建筑施工事故最重要的引发根源就是工程质量监管受到忽视。由此可见,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举措必须得到工程施工企业以及工程相关主体的密切重视,在根源上消除工程施工事故。
3 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3.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一问题对施工质量、效率、安全均会带来严重威胁。表现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建筑工程承建单位存在盲目节省开支的行为,如削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省略管理部门等,由此引发的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缺失往往会滋生出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建筑工程的有序、有效管理在健全的管理体制缺乏下自然难以顺利开展。
        3.2 建筑工程管理力度薄弱
        建筑工程施工有着工序复杂、施工时间长以及影响范围较广等特征,施工过程会涉及诸多人员、设备以及物资等,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这样才可以保障工程施工顺利开展和进行。但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力度薄弱问题,导致工程监督管理人员没有对施工人员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管。例如,建筑工程监督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时,经常都是抽查,这样就会遗漏一些有问题的设备,如果设备出现问题,也依旧会在工作过程中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对工程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3.3 人员素养不足
        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素养却良莠不齐,符合从业标准的工作人员占比较小,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素养,尤其是对各种施工技术的理解方面更是存在明显的欠缺,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工程项目施工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很容易引发工作人员的自身问题,引发质量风险,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性作用,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交付使用。
4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
        4.1 健全管理体制
        在建筑工程立项环节应完成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建设,该团队须包含建筑工程的主要领导人员,如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需基于项目经理责任制开展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并向个人划分具体责任,辅以严格实用的考核制度,即可通过奖惩结合的管理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须保证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能够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间真正树立,保证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控制能够严格基于预期目标推进。以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为例,考虑到其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各项活动能否按照规定期限完成,因此,管理体制健全需从进度管理入手,并在开工前编制进度计划安排表,保证材料和资金能够基于进度科学供应,有据可依的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将取得预期效果。
        4.2 强化各方协调工作
        当前,分包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即将不同的项目分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在这一背景下,要想保障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合理衔接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将不同项目单位融合到一起,明确不同单位的权利与工作范围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第一,需要构建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在工程项目分包的时候,切不可过度拆解,这样会对协调工作顺利进行造成极大的困难,需要尽可能降低单位与单位之间协调的动机性;第二,应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构建严谨的协调管理程序,切不可过于依赖个人,应发挥出组织的优势,健全施工方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4.3 扩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
        通常状况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涵盖了信息保存、搜集、筛选、管理、交互、汇总等,在此基础上预测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走向、分析工程项目开工阶段可能会突遇的各类问题,进而选用实效性强的措施,防范各类施工问题的产生,提升施工品质。比如,在工程项目开展期间,出现了实际施工进度偏离工程设计中的规程标准,便可通过参照信息化管理系统,找出违规施工行为操作不规范的环节,进而选用针对性强的措施,优化相应的问题,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如此才能进一步保证施工品质。
        4.4 加强人的管理与控制
        (1)持证上岗。第一,在组建该工程项目经理部时,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计划、财务、材料、质量、实验、机械、安全等主要管理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并对其个人经历及述职能力进行严格考察;第二,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人的技能和知识应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从事特种工种和参与关键工序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严格筛选,并由监理工程师确认。第一,工程项目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并报经现场监理确认;第二,针对项目全体施工人员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制;第三,针对各级人员负责的质量管理工作,明确各项工作责任和下放权力,任何人针对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行使管理责任,并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
5 结束语
        作为建筑企业应当看重对工程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性,这样才能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工程项目做出全方位的监管,减少各类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保障施工安全、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施工速度,缩减各类资源成本的投放量,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的各方面效益,为推进建筑行业的进步提供动力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J].居舍,2020(03):153.
        [2] 南海卫.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J].居业,2020(01):137-138.
        [3] 李云龙.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4):146-147.
        [4] 王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4):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