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周佳
[导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对于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周佳
        (大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对于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的要求给出了明确指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创新思政课体系,加强思政课对于大学生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刻不容缓。
        关键词:铁人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精神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它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铁人精神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丰富资源。所以将铁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铁人精神的内容完全值得广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借鉴、效仿”。
        1. 拓展思政课教育思路
        a.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将铁人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
        铁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深刻把握铁人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践行铁人精神,同时把握思政课课堂学生的需求,将二者能够有效结合。思政课教师作为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首先要认真、深刻研读铁人精神的相关概论,通过发掘“铁人”王进喜及其他优秀人物的真实事迹,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深入了解铁人精神的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通过理论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去发现和分析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使大学生掌握铁人精神的科学内涵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其次,要把思政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与铁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铁人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贯穿与融入作为重点。并且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以铁人精神理论知识丰富自己,以强大的理论思维能力来武装自己,引导自己树立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铁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首先要找到理论课中与铁人精神的契合点。
        b.创新课程形式,提高铁人精神教育实效性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显得枯燥乏味,因此要想将铁人精神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课程的形式丰富多样,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激情。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一种很好地解决策略,实践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外活动,在课内也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中的主题所指以及内容主要以铁人精神为主,活动的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形式多样的课程,以及符合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参与度,以此达到铁人精神教育的目的。
        c.培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传统的教学形式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也不高。应不断创新理念、形式和手段,注重把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思政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和学习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育,在课堂中播放关于铁人精神的事迹,观影活动等。校园与石油基地合作,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石油基地,在观摩中,感受“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魅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加强思政课体系建设,发挥铁人精神教育的融入作用
        思政课体系的建设关系着思政课程的设置、目标的制定,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体系更加完善、科学,才能更好地进展教育工作。因此,在进行铁人精神教育时,首先就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入手,将铁人精神的主渠道作用凸显出来。
        a.坚持思政课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思政课体系建设的原则首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的基础上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创新学生实践教育工作、创新实践载体、拓展育人途径、组织实地观察等方式来激发大学生艰苦创业的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感,创建实践基地,做新时期铁人精神的践行者。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作用。坚持理论课和专业课相结合,将铁人精神的教育贯穿于所有的大学生课程教学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自己。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的教育主要来源于学科教育、教师指导、校园文化感受,所以要注重校外资源的整合利用。
        b.明确思政课体系建设的目标
        思政课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并且在创新中不断改进的工作。首先,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系是基础,从本质上发挥育人功能。其次,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能够认真专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探索更富有感染力且能够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打造成为铁人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以合理的方式通过铁人精神教育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教师乐意、学校满意、社会放心的优秀课程体系。
        c.把握思政课体系建设的任务
        首先,教师作为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主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所以教师的责任重大,完善教师队伍、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不仅是专业课教师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同时辅导员也有义务积极配合专业教师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研讨等方式建立起一支适用于本学校,且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能够起到“铁人”榜样作用的教师群体。
        参考文献
        【1】谷霞,历玉英,张晓霞.大庆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5(32).
        【2】刘晓华,邵红侠.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7).
        作者简介:
        周佳(1985—),女,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课题项目:大庆铁人学院2021年教育科研课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思政课高效活力课堂教学探索》课题编号:TRXY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