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特点及应对方法 陈永华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陈永华
[导读] 摘要:要想推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及侵袭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证所使用的农药剂量合理,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确定农药使用时间,确保农药的应用效果。
        扶沟县农技推广区域总站  河南省周口市  461300
        摘要:要想推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及侵袭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证所使用的农药剂量合理,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确定农药使用时间,确保农药的应用效果。此外,必须选择符合标准的农药浓度,维持农作物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业种植;病虫危害;特点
        引言
        农业不仅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还与国际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但从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较高。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结合其危害特点分析相关应对措施,以此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特点及应对方法提出一己之见,希望能够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早在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我国的先辈们就开始种植水稻,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稻米的生长与病虫害防治贯穿始终。即使在科研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无法避免,需要全体科研团队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本心奋发向上,为国家的农业事业添砖加瓦,助力前行。
        1当前农业生产及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
        水稻、小麦、玉米构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三者的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种植总面积的72%左右,占全国粮食总量的85%。当今世界有接近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食,大米不仅可以作为人们的生活主食,还被用于酿酒、制糖上,因此,农业水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稻的生长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二者是共生关系,互为依托,水稻的健康生长离不开水稻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当前我国水稻病虫害拥有着区域广、跨度大、虫害种类多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在南北方的程度大不相同,南方相比与北方无论是在程度、种类、发生频率上都更为严重。当前常见的水稻疾病有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鞘腐病。而对水稻生长起负面作用的害虫有稻螟蛉、负泥虫、潜叶蝇等,种类繁多的病虫害问题无疑增加了防止的难度,影响了我国整体防治水平。此外,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难点,需要全面调控与重新部署,当前大量农业种植人员往往忽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未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付诸实施,未树立正确的意识以应对此类态势。对引发虫害的具体问题及成因不能科学的推导,无法对突发问题进行调控,在前期防治工作中未准备到位,忽视综合防控手段,投放药物没有针对性。2 水稻病虫害
        2农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技术落后
        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情况来看,很多农户对化学药剂的依赖性很强,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会对周围环境及土壤造成不良影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作为比较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普及,农户对这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知之甚少,因此,防治技术落后是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2.2 管理不到位
        农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作物本身携带发病因子,农民种植农作物之前并未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大量使用发病率较高的种子,必然会引发病虫害并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在管理农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提前处理携带病虫的种子,采取合理的方法做好全面处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作物质量与产量。
        3应对措施
        3.1 强化综合治理病虫害
        综合治理是防治农业种植病虫害的最有效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还可以推动农业种植的现代化、科学化,提高农业种植的综合效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以监测数据为依据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
        首先,要优化土壤环境,农技人员与农户要加强交流,通过消毒杀菌消除土壤中的病虫,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提升土壤活性。

其次,大量研究表明,干旱地区比潮湿地区更容易发生蝗虫灾害,这是因为干旱地区农作物在机能胁迫抵抗力影响下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此外,蝗虫适应能力较强,更耐受干旱,在干旱环境下仍具有较高的生长发育能力与繁殖能力,与天敌存活能力相比其更胜一筹,因此要想提高蝗灾防治效果,必须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如降低种植地区的干旱程度、增加土壤含水量等。
        3.3 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一直以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主要采取化学手段,即通过农药将病虫害杀灭。虽然说应用化学方法防治效果更好,但化学药物易残留在农作物上,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同时还会危害生态环境。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必须强化应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可以根据昆虫的趋光性特点利用捕虫灯诱杀田间昆虫,或者在农作物种植区养殖鸡、鸭等。
        3.4 加大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力度
        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业技术人员须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力度,对其就农作物生长与病虫害防治等开展全面指导,深入农村地区给农民发放传单、宣传手册或举办讲座,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提高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的能力。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深入到各个地区考察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情况,了解并掌握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详细、耐心地指导种植人员,让广大种植者可以应用先进、合理的技术防治病虫害。
        3.5树立科学的农业病虫防治观念
        有关部门及相关科研团队应下至水稻种植一线,正确的树立防治水稻病虫害思想观念,提高水稻种植人员的防控意识,传授农户先进种植理念与预防手段,积极引入先进的防治方式,调动水稻病虫防治积极性,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合理防控,积极应对。
        3.6做好前期防控工作
        水稻病虫害防大于治,正确科学的防控措施可以事半功倍的完成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应针对各季节性水稻病虫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给予针对性的防控工作。阶段性的开展药物防治工作,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中,将病原菌与虫害等问题杜绝。在发现隐患病虫害苗头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虫害的大范围蔓延与水稻疾病的恶化。
        3.7采取综合防治
        建立多元化、多梯队的横向综合防治措施,是当下较为热门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办法。适当建立综合管控机制,明确防治理念与防治措施,在针对性的使用农药的前提下,将物理与化学防治办法融入其中,提高防控水平,利用当下先进的灯光诱杀技术对周边虫害进行针对性治理。此方法不但可以降低农药使用情况,节省成本,还能避免土地及地下水的污染,一举多得。
        结语
        综上所述,病虫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为了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提高作物质量与产量,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种植质量,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成为了热点话题。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J].农经,2020(09):8.
        [2].农业农村部: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确保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J].中国食品,2020(17):39-40.
        [3]张滢.浅析营林技术与病虫危害控制[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05):125-127.
        [4]张红艳.完善植保工作 减少病虫危害[J].吉林农业,2019(12):66.
        [5]金燕.浅析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特点及应对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72.
        [6]吴昭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J].江西农业,2019(0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