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侯圣清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侯圣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创新。
        身份证号码:37083219901108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创新。因此,面对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背景,建筑工程唯有创新,才能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管理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工程质量、拖慢工程进度,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实际上,很多建筑公司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容易忽视建筑工程管理的环节,或者简化工程管理过程,其管理模式逐渐趋于形式,这势必会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因此,一个企业若想在行内立足,保障工程质量是根本出发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程管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突破口。企业需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客观审视传统管理模式,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出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工程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引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么多年,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很多乡镇都开始走向城市化发展。现在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很快,该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是越来越激烈,怎样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中占据地位,已然成为建筑工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
        1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概述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研究过程中,对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对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在众多人才中精准地找到对企业忠诚度高,且拥有创新意识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另一方面就是能够发挥创新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运行、成本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管理效果,进而使当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创新能力是必要条件。首先,因为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化发展的推进,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这就造成了该行业竞争比较激烈,而且该行业内部环境十分混乱,如果建筑企业想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需要优化自身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因为市场环境的混乱,我国的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为了不影响建筑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对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优化,给建筑企业带来更健康的生存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时的预防企业经营的风险,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
        2.2通过创新模式的应用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更加科学
        通过对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的创新,能够为工程建设管理方法提供必要的科学研究理论源,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行业的主要生产水平,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满足质量要求。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大技术创新的范围,以确保认真实施工程建设管理。
        3分析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3.1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机制和理念
        建筑行业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传统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但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特点,现阶段也不例外,一个行业要想保证持续性的蓬勃发展,那么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改革是必经之路。企业要本着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机制,积极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基于此,企业首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明确企业的优势特点,知晓自己的主营方向,同时也要清晰自己的劣势,毕竟不能用自己的“鸡蛋”去碰别人的“石头”。

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创新发展的思路,然后实施综合改革创新的统筹规划,对于企业的“精华”要毫不保留的扩大,对于“糟粕”也必须绝不手软的摒弃。与此同时也可以借鉴成功的管理机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整合,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程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付诸实践。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过程,企业要始终坚持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坚定创新发展的决心,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优化。
        3.2管理手段创新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分,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开始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往往需要对各项信息进行保存和处理,而且每一项信息之间都有关联性,所以要通过创新来建立一个平台开展工程管理,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结合到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动,才可以更好地达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提高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3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人才是工程管理工作的根本,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通过人才的优势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积极建设人才队伍,并使人才队伍向着年轻化发展,通过“外引内精”的方式来提高建筑企业的人才水平。首先,要根据工程管理涉及内容复杂,管理较为困难的特点,建立健全的管理人才晋升渠道,并鼓励员工主动提升,针对有重大工程贡献的员工进行升职或者涨薪的奖励,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优势和专业优势,设计晋升和发展渠道,尽量避免上级公司空降管理层或者晋升机制单一对工程管理人才自身发展带来的局限性。其次,鼓励员工自觉主动参与到工程项目中来,定期以人才培训的模式加强人才素质也很有必要。
        3.4创新安全管理
        目前建筑工程正朝着安全文明施工的方向发展,和过去相比,安全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工程单位越来越重视施工的安全性,制定了安全管理机制,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有很多措施并不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不强烈,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将创新模式应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创新理念、创新形式等多个方面,提高施工单位的重视程度,重新规划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施工中各个环节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课程,引导施工人员参与到其中,学习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一工作需要在正式施工前完成,并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考核工作,加深记忆,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创新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将保证安全与保障质量平行。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现场巡视工作,确定各环节的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到位,尽可能消除现场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还需要做好现场的污染控制工作,避免施工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建筑企业只有树立创新意识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工程管理理念真正做好调整,才能够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指导和管理施工。通过加强管理的力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的增强,切实将管理创新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中。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创新培训,但创新意识这一思想也要让基层所有的员工具备。只有为工程管理创新营造氛围,才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东松.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管理应用[J].居舍,2020(22):141-142.
        [2]鲍俊超.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0.
        [3]蔡敏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J].居舍,2019(25):56.
        [4]肖阳.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9.
        [5]陈绍康.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20):195+199.
        [6]张继.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四川水泥,2020(06):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