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绿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园林工程项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园林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则有赖于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该技术可使园林植物免于病虫害的侵蚀等,保证植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基于此,园林工程人员要积极采用无公害植保技术,加强对园林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创设良好的生态系统。本文在分析园林工程中的无公害植保技术时,从其应用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无公害植保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无公害植保技术;园林工程;应用要点
在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园林工程项目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景观质量也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但是整体看来,园林中的植物养护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出现一定的病虫害现象。作为植物养护人员,必须重视对其加以处理,通过加强对无公害植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园林工程项目绿化效益。
1 园林工程中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现状
无公害植保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遍,其主要依托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通过生态调控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对园林工程中的植物等要素进行可持续性的调控,通过无公害植保技术的有效应用,将促进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稳态。当前,我国对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应用还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且在对其进行应用时,较为强调对病虫害的可持续管控,工程人员要将其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加以实践。
在对无公害植保技术进行应用时,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配置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为基本原则。而在实际对植物进行配置时,常见的问题是选择的乡土植被占比不够,且配置不够合理,树种相对单一,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不佳,易出现病虫害;二是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不规范。工程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土壤状态、根系状态等不佳,增加了园林植物遭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苗木起挖阶段,对植物根系保护不到位。在栽植挖设种植穴阶段,则存在种植穴深度、围度不科学的情况。在水肥养护阶段,则存在肥料养分不到位、浇水养护周期不科学等问题。
2 园林工程中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应用要点
2.1科学选择树种
对树种进行选择时,要以地方特色树种为主,从生态环境适应性的角度出发,确保选择的树种存活率高。同时要考虑树种的抗性,即抗病虫害能力,从根源上控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地形对树种选择也有一定影响,地势高低不同选择的树木种类也应有所差异。若地势较高,则要以耐旱耐寒树种为主。若地势低洼,则要选择喜湿喜阴的树种。此外,要充分考虑光照这一要素,以当地光照条件为基础,针对性的选择喜光或耐阴的树种。在科学选择树种的基础上,将确保生长环境适宜、树木生长状态良好。
2.2 合理配置树种
植物的选择和配置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不同种类的植物可达到共生、循环和竞争的生态原则,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基于此,要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加以科学配置,并按照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对环境进行打造,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对于植物配置而言,还应注重在把握其生长特性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并实现科学合理的栽植设计。
2.3 强化栽植管理
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实施,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在前期做好放样测量工作,确保植物的栽植有可靠的参考。同时,要结合植物的生长需求对土壤进行改良,可在其中加入相应的营养剂等,做好养分管理。基于此,要按照不同种类植物的栽植要求,挖设好种植穴,并做好土球移植等,把控好每一个施工细节,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2.4 加强养护管理
2.4.1 加强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植物在充分的养分下健康生长,同时可显著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结合工程实际来看,以碧桃这一植物为例,当其树势衰弱时,很容易引发桃红颈天牛产卵和流胶病等病虫害。因而要强化对植物的肥水管理,在具体施肥时,应避免选用未充分腐熟的饼肥或粪肥。同时,在选用无机肥时,则要注重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搭配,即N、P、K等,防止因某一营养成分缺失导致出现缺素症。在浇水养护时,则要注重合理、定期进行浇水,保持合适的浇水量,避免出现烂根或水分不足等现象,尤其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2.4.2 修剪养护
部分园林工程处于居住区等建筑物周边,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建筑物的遮挡,导致光照差异较大。养护人员要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定期对其进行修剪和整枝,确保树木长势良好,同时可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部分植物可能出现对天牛、透翅蛾等钻蛀性害虫以及袋蛾、刺蛾等食叶害虫,对于上述病虫害,通过剪枝操作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当处于秋冬时节,枝条很容易出现冻病害,常见的包括月季枝枯病、白粉病等,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枝条,要及时修剪。
2.4.3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1)物理机械法防治
植物病虫害表征较为明显的为假死性、群集性的害虫,常见的为金龟甲、象甲的成虫以及国槐尺蛾、油松毛虫等。对上述害虫可采用物理机械防治法予以治理,具体为灯光、色板等捕杀方式,通过上述方式,可将害虫振落,并进行捕杀。
(2)生物调控技术防治
生物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法的安全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且不会伤害其他有益生物,同时对一些有害生物具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病虫害防治人员可加强对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若部分害虫防治难度较大,则可采用移植、引进外地天敌等方式加以针对性的防治。
(3)化学农药防治
化学防治的效果较好,在应用时,应从以下要点加以控制:一是对防治药剂进行合理选择。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选择针对性高的防治药剂,但一般情况下,要以低毒、铄较小、不污染环境的药剂为主,常见的为信息素、生物制剂、植物源药剂、矿物源药剂等。二是要采用先进的用药方式。传统的喷雾型的用药方式成效较低,应积极推广使用静电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根部埋药等方式,基本原则为降低为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同时确保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施药部位为例,在进行防治时,常用的药剂为内吸输导式和封闭熏杀式的药剂,要确保选择的施药部位对环境和人体不造成直接危害,结合工程实际可知,常用的包括虫孔插毒签、土埋颗粒剂等。而在药物剂型选择上,则要注重对其进行加工,确保不直接毒害人体,常见的为微胶囊包衣剂等。
3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将有效推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而在建设园林工程的过程中,工程人员要合理的对无公害植保技术等加以应用,要在做好树种选择、配置、栽植以及养护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保持植被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真正发挥出园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助益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挺.探究无公害植保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0,14(18):35-36.
[2]蔚继贤,梁俊飞,贺赟,付彩霞.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植保技术应用[J].农家参谋,2020(16):87.
[3]王秀龙.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植保技术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