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苏州 215129
摘要:大多数工程的建设都与岩土工程密切相关,故而与之相伴的水文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不可缺少的过程。水文地质勘察越细致、全面,岩土工程施工过程就越顺利,安全性就越高,整个工程施工就越安全。然而事实上,一些勘察部门往往没有意识到水文地质的危害,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不重视水文地质勘察,造成巨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影响‘对策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建设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一。同时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直接决定着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也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经调查研究,地下水是众多地质灾害的重要引发因素之一,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容易造成水文地质灾害,并具有类型多样,可控性弱等特点。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地下水灾害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以至于在水文地质的勘察中敷衍了事。在一些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导致实际的勘察以及之后的施工建设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不仅有必要找出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同时要根据实际进行考察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1、岩土勘察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提,主要分析和评价区域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包括岩土性质、结构、组成等参数,预测岩土结构变化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和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水文地质调查是查明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条件和径流运动规律,主要研究全年不同时段的水位变化、地下水流向和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和变化,提出科学可行的防治措施。
作为岩土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施工勘察中依旧不被重视,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存在种种诸如测量不严谨等问题,以至于造成整个勘察报告较大的数据失真,进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使用的是不科学的数据,给整个工程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建筑物会出现裂缝,基坑失稳、突水等不利地质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必要认识到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强水文地质勘察,研究地下水对拟建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尽可能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保证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2、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危害
2.1 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
地下水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地质构造的作用。但在很多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补给与流失严重失衡,导致地下岩层出现真空,结构稳定性遭到破坏。在这些地方,由于地基上岩土层承载力的降低,很容易引起坍塌和混凝土开裂,尤其是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威胁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很多,既有降水增多的客观因素,也有人为造成的主观因素,如隧道开挖、巷道回填、农业灌溉等。当地下水位过高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灾害,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上升会增加原有岩土层的含水量,导致相应的岩石长期受到地下水的冲刷腐蚀以至于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承载能力下降,造成地面塌陷等。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基础深度一般较大,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基础结构可能会被侵蚀。
2.2 地下水水压变化的影响
除了地下水水位变化引起的影响外,地下水动水压力也是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通常,如果区域自然生态处于平衡状态,地下水的水动力压力将处于正常水平,同时与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地质量条件。这一条件是勘察时必须注意到的,也是具体的工程建设必须满足的,但在实际中,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压力平衡容易被打破,在压力的作用下地下岩层的内部结构也会遭到破坏,致使其稳定性和承载力大大降低,不仅会干扰岩土工程勘察,还会影响周边工程的施工安全。
3、优化水文地质勘察之对策
3.1 人员技术和意识的提升
现如今较多的岩土勘察人员存在着综合素养不达标的问题,他们对岩土工程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因此,要加强和组织对测量技术人员的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和责任感。在实际勘察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了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人员应增强水文地质勘察意识。勘探前收集场地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勘探时对比分析场地实际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地下水位、流向和分布范围,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并就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和水压变化情况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分析评价地下水对渗流变形、边坡或基坑、基础抗浮等方面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岩土体稳定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2 加强水文地质的了解与评价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过程中,除了要弄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外,还要了解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的蒸发、降水、水位变化等基本信息。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含水层厚度不同,含水层厚度是影响水文地质的重要因素。地下水的流向、地下水的变化和水质信息都是非常关键的信息。在实际的调查中,有必要结合大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判断。在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还需要调查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程度
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必须以详细的资料为依据,对可能影响岩土工程性质和工程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后续工程实体施工的安全。水文地质调查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调查,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水文资料信息,从而确保详细数据在工程实体后期施工过程中可供参考。此外,结合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分析了场地在不同时期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有目的地进行预案讨论以规避隐患。在水文地质评价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务实,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岩土性质进行详细调查,重点是。例如,在风化岩石区域或者岩层刚度较低的地区,需要注意地下水引起的岩土膨胀、收缩、软化和坍塌。
3.3 地下水位的精准勘察
地下水无论是抬高还是降低,都可能影响整个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岩土工程的现场勘察中,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勘察,勘察结果要实时记录,整理成综合数据。此外,需要随时注意适当调整观测角度,认真观测不同施工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不断加强施工与勘察的互动和协调,促进工作中两个环节的协调和同步。
3.4 注重勘察技术的优化
由于目前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有针对性地应付各种复杂局面,也存在勘察不全面以及数据整理不到位等方面的技术性难题,故而需要不断学习优化水文地质的勘察技术,进而从而提高工作安全性,控制其危险性,实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预期效果。首先可以多研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对具有典型性的勘察工程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以总结经验。同时勘察施工单位要注重与高校的相关单位合作,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大会等,在学习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不断与实际的勘察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3.5 注重勘察结果的审核
在实际工作中,测量人员应结合勘察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如勘察现场的气候和地质特点进行勘察工作,并根据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选择有效的勘察技术。勘测工作完成后,应分析勘测结果的合理性,以充分掌握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完成后,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做好报告的复核工作。在确认调查报告的过程中,请专业人员对调查的水文信息和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调查结论是否合理。如果出现数据不准确或遗漏调查的情况,应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这一项工作不仅能促进勘察结果的优化,还能使勘察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并就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进而提升实际的勘察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磊.岩土工程勘察中关于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西部资源,2021(02):101-103.
[2]李凯峰.岩土工程勘察中关于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研究[J].居业,2021(01):125-127.
[3]吴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0(11):237-238.
[4]徐立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35(05):64-66.
[5]陈发波.岩土工程勘察中关于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