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分析 刘瑞杰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刘瑞杰
[导读] 机械工程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可见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机械设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身份证号码:13042519810608xxxx
        摘要:机械工程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可见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机械设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力度,有助于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本文说明了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关键词: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各种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的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企业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安全关系到每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此施工企业应该不断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达到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的目的。机械工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维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并采用新的方法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全面的维护策略,并且还要做好日常的保养,将保养检修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管理维护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避免造成工程机械故障频发,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产技术的稳步发展。
        一、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选择
        最佳的维修方式是要用最少的维修费用取得最好的维修效果。如果从修理费用、停工损失、维修组织工作和修理效果等方面去衡量,每一种维修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各类工程机械特点、故障规律、资源和资金等情况分别择优选用。
        在一个企业里,多种维修方式可以并存。从故障的发展过程看,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即磨损程度与时问有关。还有偶发型的随机故障,即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时间无关。这两种故障中,均包含有发展期和无发展期的两种故障。规律性并有发展期的故障,如连接件、轮胎等的磨损性故障。因其有规律,故障发展过程中有征兆,可以预测、观察和记录,故易采用状态维修。但是,状态维修需用仪器和投入人力,是否合算应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而定。此外,也可采用定期维修。规律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如疲劳断裂、电器元件损坏等,当出现在重点零、部件上时,最好按其使用寿命期采用定期更换或修理的方式。如果出现在不重要的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维修较经济。偶发性有发展期的故障,较典型的如轴承,虽然某个轴承出现故障是随机的,但它是有发展期的,可测出其故障征兆及时维修或更换。如不管轴承状态如何,只按规定定期更换,则很不经济。对某种轴承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轴承使用寿命期各不相同,同一批轴承,大约有10%在一年中损坏,而90%左右的轴承是好的,故采用状态维修较好。对某些易于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元件,所用修理停机时间不长、损失不大时也可选择事后维修方式。偶发性且无发展期的故障,如在冲击载荷下的突然破裂,液压、电器故障等,因无从得知其将要发生故障,只有采用事后维修,对于非重点工程机械,停产影响不大的,可使用到发生故障后再紧急修理。对于重点工程机械,突然停机影响生产损失较大的,如要害装置上的电机、泵等,可设置平行功能的备用件,出现故障时可立即更换或代用,直到故障件修复为止。改善性维修侧重在改善原设计的结构、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维修方式同时使用,即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中同时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但是,必须事先掌握故障原因,做好准备,在故障停机或预防维修时实施。
        二、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机械工程设备技术含量的日益增高,相应的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技术含量也有了新的要求。而现阶段,机械工程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独立完成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技术人员并不多。在很多建设单位经常会出现维修人员对设备故障不了解等情况,而一些使用年限比较长的机械不能及时得到修理,还有的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淡漠、管理混乱,造成一些设备更新改造不及时,导致设备老化现象而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2维修与保养不到位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不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设备只要能满负荷运转,就让他24小时连续作业,造成停机保养不到位,导致管理和维修跟不上。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旧设备不能够进行修复利用,致使设备的使用性能下降。
        2.3维修管理逐步弱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上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却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虽然有制度但没有具体量化,责任执行不力,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则互相推卸责任。
        2.4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不少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停机保养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拖延了施工进度、降低了生产效益,有些企业在管理及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等上却很吝惜,有先进的设备,但管理和维修跟不上。
        三、做好工程机械维修的对策
        3.1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配置的原则是要即能完成施工任务,还要注意保证经济效益;一般设备的配置是能满足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即可。应根据工程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施工质量要求、工期要求并结合人们施工经验;合理谨慎的做好项目的设备配置计划、选配设备规格型号、数量、性能技术状况及计划进场日期等。
        3.2严把设备进场验收关
        当设备配置工作完成以后,施工管理人员就要对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以及运输路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机械设备能够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并且,相关质检人员要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存在故障的机械设备,应刻退回生产一家坚决不允许继续投入到施工中,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质量。
        3.3建立和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做到设备管理有章可依、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至始至终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公平公正、实行定机定人、由具有操作经验、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来掌控设备。
        3.4机械维修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介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总之,高质量的机械维修管理工作,能保证有效地利用生产设备资源以达到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设备的维修管理要完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避免机械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和安全隐患,进而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饶永波.机械工程设备使用寿命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法[D].河南科技大学,2019.
        [2]侯万世.大型机械设备管理及其维护浅析[J].山西焦煤科技,2019(11).
        [3]郭森民.维修就是生产力——浅析福州人造板厂设备维修与管理[J].林产工业,2019,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