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舜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化学校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场都采用了塑胶材料跑道,因此,塑胶跑道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提升塑胶跑道的施工技术,提升塑胶跑道的施工质量,是现在塑胶材料跑道施工企业需要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混合型塑胶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体育运动场;基层;塑胶面层;施工技术
引言
混合型的塑胶场地是采用PU(聚氨酯)胶水混合一定比例的橡胶颗粒,采用浇注的方式铺设,表面使用PU彩色颗粒(或使用EPDM(三元乙丙胶)颗粒)作为防滑处理的塑胶场地;这种场地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平整度高,特性高,耐老化,适合专业场地使用,缺点就是工程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由于这种面层具有比较好的平整度和耐磨性,比较高的抗压强度、适当的硬度弹性以及物理性能比较稳定的特点,因此其对运动者技术以及速度地发挥十分有利,进而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对运动场进行塑胶面层铺设后,其不但色彩变得更加鲜艳美观,而且拥有弹性以及防滑性能,能够对运动人员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1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
1.1沥青混凝土拌和
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包含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对于塑胶运动场地建设来说也同样如此[1]。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材料以及机具进行合理选择,对进场前的材料加强检验工作,要求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计算精度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需要通过试验对材料配比进行确定,因为沥青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对塑胶场地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还应当从搅拌以及拌和温度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1.2 沥青混凝土转运及摊铺
完成高质量沥青混凝土的制作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其从拌和站运送至施工现场,全程都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尽量延缓其性能发生衰退。首先,加强对放料过程的控制,集料不能发生离析情况;其次,参考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摊铺速度,据此适当增加运输速度;最后,由于温度改变会导致沥青性能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运输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全程匀速行驶,不能随意变速或者停车。
根据施工相关经验,进行摊铺时混合料最合适的温度是150℃,所以,应当据此对混凝土温度进行严格控制;进行摊铺时,现场必须配备全站仪和水准仪,共同开展施工现场的检测工作,应当多次对混凝土摊铺工作进行复核,全面保证施工效果,使得平整度能够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1.3 基层局部修改
现场应当备有水磨机,使用该机器对混凝土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完成现场的清理工作。施工人员应当使用直尺进行检查,准确检查出不平整部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完成上述工作,利用打磨机对标记的凸起部位进行处理,如果存在局部凹陷,则应当添加适量的石英砂对其进行补平,但仍需要进行打磨,以提高基层的平整性。
2混合型塑胶面层施工方法
2.1塑胶面层铺设前的施工准备
2.1.1测量放样、确定施工范围
当施工队进入到施工现场后,利用校准完成的经纬仪开展运动场位置的放样工作,对其标高以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对塑胶铺设范围进行确定。
2.1.2基础层的复验及找平
根据塑胶铺设工艺以及场地设计相关要求,对场地基础开展复核工作,包括对场地的坡度以及平整度进行测量确定其是否满足室外运动场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对塑胶面层进行铺设前,必须确保对基础保养时间充足。对基础层进行平整度检测是利用长度为3m的直尺测量其最大凹陷程度,3m直尺长度误差不超过3mm,其底面应当保证平直没有缺陷,0-25mm塞尺长度误差不超过1mm。在任意相邻两点中间轻放3m直尺,利用塞尺对局部最大凹陷位置进行测量小于或低于3mm,则表示该处平整度合格。
平整度检测过程中应保证每100m2内至少有5个测量点数,合格点数除以总测量点数得到的数值即为合格率,合格率应当确保至少为85%。基础如果存在凸处、脆化处以及油渍,应当对其进行磨除或者铲除,凹处则需要使用同种材料对其进行补平,如果是存在裂缝则应当使用材料进行填补,如果裂缝比较细小则必须先将其加深、加宽后进行填补。对基础进行补平后,将施工面残留的杂物以及灰层进行清除,并用水进行冲洗干净,使其表面没有油渍以及灰层并且保持干燥,然后才能对塑胶面层进行施工。
2.1.3测量地面含水率
在晴天的时候将透明胶布平贴在地面上,并且使用胶布将四周封合,等待4h后进行观察,如果透明胶布内出现结露现象,则表明含水率较高不能进行施工,或者利用湿度测定仪对地面进行检测,当其含水率小于8%后才能进行施工。
2.2摊铺塑胶底层
在对塑胶底层进行摊铺前,需要均匀地在沥青混凝土基础上涂刷一遍专用胶水,主要是为了增强塑胶面层与基础之间的黏结性。
2.2.1底层施工流程
对底层进行施工应按照先搅拌,然后摊铺,再进行刮平、修边以及包边工作,最后在常温固化后完成检测补平工作。在对底胶进行摊铺前,为了能够将不同颜色的部位区分开以及确保已完工面层的干净,测量员应当在与施工部位相连位置的四周使用宽度为5cm的透明胶带纸贴在塑胶面层的边上,等到完成塑胶面层的施工工作后,及时小心地将胶带纸清理干净。施工前应当将制作好的样板放在现场作为参考,材料颜色确定好以后才能进行施工。
2.2.2搅料
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必须严格遵循实验所确定的工艺配方对其进行配比,配比过程中EPDM颗粒比例为3kg/m2,聚氨酯A、B组分为8.0kg/m2。对材料进行搅拌前,应当将塑料布或者胶布铺设在搅拌场所,防止地面受到污染,施工品质受到损坏以及环境卫生受到影响。搅拌桶的容量必须是材料搅拌量的1.5~2倍,进行搅拌前必须保证桶内清洁和干燥。搅拌人员应当按照确定比例将EPDM材料倒进搅拌桶中进行混合,应当将材料直接向桶中央进行倾倒,严禁沿着搅拌桶的边缘进行倒入,主要是为了防止无法对桶边附着的材料进行充分搅拌。如果出现材料附着在桶边或者粘附在其他位置,应当及时使用刮刀将其刮除。
使用专业搅拌机将倒入桶内的材料搅拌均匀后,需要将适量的催化剂加进去后再次搅拌,最后按照设计比例将颗粒加入后进行充分搅拌,并确保均匀。
加料过程中,必须在进行搅拌的同时缓慢均匀地将原理添加进去,防止已经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其内部组成结构受到破坏,从而能够确保对塑胶进行摊铺时不会出现起泡或者局部色差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对混合料进行搅拌时,必须均匀进行搅拌,以确保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发生反应。应当在相同条件下完成各次搅拌工作,主要是为了确保完成的塑胶面层不会出现裂痕以及气泡问题,接缝保持平整且没有明显的痕迹。运料工进行倒料工作时,应当刮除容器内的余料保证干净,这样才能确保预聚体等混合材料倒入后能够满足比例要求并且不会造成材料浪费。
2.2.3摊铺、刮平、修边、包边
在对基层进行铺设前应当参考场地验收测量获得的数据,使用适量的胶料对凹陷较大的部位进行补平;如果存在加厚的区域,也应当先使用胶料进行铺设,然后与周边进行找平。根据图纸测量并分道,将施工线放好,使用胶条(粘有胶带纸)将需要铺设的场地圈好。对基层进行铺设时应将厚度控制在10mm,对胶料斤进行摊铺时,刮胶人员应当及时对凹处以及露底部位进行补胶处理,对凸起的位置进行刮平,并且确保边缘能够平整;消泡人员应当持续进行消泡工作,直到没有气泡产生。胶内如果存在杂物必须及时进行清除,保证胶面能够干净且没有刮痕。
2.2.4标准养护、检测补平
对塑胶底层完成铺设工作后,就要开展常温养护固化工作,对其进行养护过程中,表面严禁放置任何物品,必须要保持干燥和干净,严禁机动车或者行人通过,一般情况下需要24h才能完成固化。当人站在塑胶表面上无痕迹时,表明底胶已经固化彻底。底胶完全固化后,采取用水冲的方法对场地平整度进行检测,对积水较深的位置做好相应的标记,等到水干后立刻使用胶料对其进行补平;如果发现局部出现明显色差并且存在小气泡,则表明搅拌不够均匀,应当做好相应的标记,立刻对不合格位置进行割除,并使用同种合格胶料对其进行补平;全部达到施工要求后才能铺设面胶。
2.3混合型塑胶面层铺装
使用新工艺(机械喷面)对面层进行施工,该工艺使得混合型塑胶施工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混合型塑胶存在色差以及容易脱粒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使其与底层之间的粘结性更强。施工过程中应当按照先里后外,先做两半圆然后做跑道,最后辅助区的顺序开展工作。学校根据施工现场的样板确定施工材料的颜色后才能进行施工。
2.3.1搅料、运料、喂料
搅料人员应当将EPDM颗粒、胶水以及色浆按照设计比例倒进搅拌桶内进行充分混合,配比比例应为EPDM颗粒1.5kg/m2,聚氨酯A、B组分1.5kg/m2以及胶粉0.15kg/m2。材料应当直接向桶中央倒入,严禁沿着搅拌桶边缘进行倾倒,防止无法对附着在桶边的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使用专业搅拌机对桶内的材料均匀进行搅拌1min后,将适量催化剂加进去再次搅拌,催化剂的用量应当根据气温进行适当调整。
搅拌的同时将所需原料均匀缓慢地加入,防止对已搅拌均匀的混合料内部结构产生破坏,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此产生严重的局部色差问题,进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混合料进行搅拌时,必须均匀进行搅拌,确保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发生反应,各次搅拌都应当确保在相同的条件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塑胶面层表面耐久、色泽均匀一致,没有明显痕迹以及接缝平整。完成混合料的搅拌工作后,运料工应立刻将搅拌完成得到混合料运送至喷涂机位置,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倒进喷涂机内开展喷涂工作。
2.3.2喷涂面胶层
在对塑胶面层进行施工前,应当先制作色板提供给业主以做选择,面层色彩应当要统一、不炫目、鲜艳并且没有斑痕,不会导致相关比赛出现混乱。使用喷涂机分正、反、正三次对其进行喷涂,喷洒落点应当为90。,如同雨点般向下落,一次性喷洒料应当确保充足。使用喷涂机对胶料进行喷涂时,每一组胶料应当整齐、准确地进行衔接,尽可能减少各组胶料之间的间隔时间,使得成胶速度能够保持均匀一致,对面层进行喷涂的厚度应控制在3mm。
2.3.3修边、包边
对塑胶面层进行铺装过程中,应当对塑胶面层与周边的接触遍开展包边工作,防止由于时间过长,导致水分以及其他杂物侵入到塑胶层内部,确保场地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而延长场地的使用年限。
2.3.4常温固化
在对塑胶面层进行常温固化时,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气温确定固化所持续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固化时间约为12~24h。
2.3.5测量划线
采用钢卷尺和经纬仪对点位线进行放设时,各点位线必须符合国际田联的相应要求。一圈长度所允许的误差不超过40mm,100m以及110m栏所允许的误差不能超过20mm,并且不能出现误差为负的情况。对径赛项目进行划线时,必须确保各起跑点上的运动员跑向终点的最小距离一致,所以,应当采用渐开线画法对不分道起跑的径赛项目和抢道线进行划线,严禁采用圆弧进行替代。弯道放线时应当以半圆的圆心作为基准点,将钢尺绷直对每道半径进行测量,依次使用大头针将同一颜色的彩纸钉在曲直点上,每间隔1m放置一颗,依次进行放线。直道放线时应当以南北圆心作为基准点,使用钢尺在两侧曲直点位置分别拉出半径加各道宽,并将钢钉钉在各点位置。两个曲直点之间的钢钉应当挂好尼龙线,之后每隔4-5m利用大头针将尼龙线固定在跑道上,以免线条发生摆动。
在对跑道点位进行放线前,应当提前将各栏位的点线规划好,施工时在圆心位置架设经纬仪,将起始点设在曲直点然后依次拨出规划好的角度,使用大头针将不同颜色的彩纸钉在不同栏位的点位上。运动场内的标志线宽度都为5cm,使用进口聚氨酯漆作为画线漆。利用专用的划线机开展喷涂工作,喷涂的标志线清晰、没有明显的虚边、不反光、准确并且与面层能够牢固粘合。
3结语
塑胶面层的施工是对体育场进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严格把控施工所需原材料的质量,保证塑胶面层的各项技术指标能够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体育场馆建造工作完成后,获得了校方以及体育专家的高度评价,工程整体质量评定结果为优良,具有比较好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塑胶体育场地施工工艺探讨[J].张军强.四川建材.2020-08-10
[2]塑胶体育场地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J].徐勇.居舍.2019.39(34):157.
[3]杜琼.塑胶体育场地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武汉勘察设计,2016,17(4):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