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淼通排水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100
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状态,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发展程度在不断加深,所呈现出的应用效果相对较为稳定,有助于诸多行业的积极发展。近年来,水利建设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辅助下水利建设管理的质量可有效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及信息采集能力也可进一步加强。本文将立足于水利建设管理,对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水利建设;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
前言:一直以来,水利工程都是我国受关注度相对较高的工程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公益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利民利国性,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经济建设任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与诸多行业都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发挥了自身在行业中的作用以及意义。所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水利行业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当的引入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有效加强水利建设管理的质量,促进工程自动化发展。
1水利建设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国诸多行业自然也迎来了全新的局面。水利工程作为与国家经济及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一大行业,自然也并不例外。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内部的功能以及产生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如若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工作,那么必然会影响水利工程价值的展现。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可大程度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辅助其完成无法凭借人工开展的管理任务,有效加强工程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2水利建设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水利建设管理任务推进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最需要关注的一大要点,就是如何处理庞大的信息量以及业务量。水利工程的规模比较大,并且随着工期的不断延长,其中所收集的信息及业务也不断增多。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很容易会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并导致整体管理工作呈现出极为混乱的状态。但是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这些问题都可得到有效解决,管理人员可借由信息技术有效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加强整体工作质量及管理效率。
2.1构建网络系统
在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辅助下,现阶段我国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整体趋向于智能化发展,并且自动化发展趋势也逐渐稳定。但若想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加强信息资源的统筹有效性,管理人员绝对不能仅限于利用信息技术储备水利工程建设资料,而是要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稳固的网络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管理人员可更好的整合或划分信息资源,也可进一步加强管理流程的完整性,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在构建网络系统时,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要建设组织架构。根据水利建设工程的特性分析来看,比较常用的架构体系为星型架构。这一架构体系可以更好的为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站点的数据,并达到远程监控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处理速率以及处理质量[1]。
其次,管理人员要建设信息整理系统。这一系统可以被看作是整个水利建设网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稳定整个管理系统运作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在各水利工程测点安装传感器以及线路收发装置,然后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其加以远程监控,促使各网络层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工程的施工情况、运行情况。在其收集到信息后,及时的进行数据整合及数据分析,并将经过综合分析的数据重新传递给决策人员,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2.2应用数据库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衍生性的技术也开始逐渐丰富,并呈现在我国的各行业中。数据库技术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引入数据库技术,可切实解决行业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各种冗杂问题,辅助管理人员加强数据管理的清晰性、精准性。根据信息化领域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多数信息化企业的核心任务都在于开发软件或建设软件平台,而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基础均为构建数据库。所以,现阶段我国的数据库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可以促使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工作时,达到资源共享的状态,扩展数据收集以及数据传递的渠道,充分发挥数据的整体价值,辅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综合来说,在设计数据库时,管理人员需遵循以下基本框架。
首先,要基于工程规划布置信息以及工程基础地理信息计算出单元工程实体建模数据。而在建模数据中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数据、计量数据、专业检测数据以及过程采集数据;在确保数据精准后,技术人员需借由GIS软件以及数据库软件综合性整合并分析工程信息,并将信息融入到数据库中,打造完整的数据库体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的规划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及信息发布。
2.3应用遥感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水利工程功能的不断完善,现阶段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创新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已不只包括管理水库或管理电站,同时也包括要管理沿线水系的生态,并对其加以合理的保护。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整体的工作难度出现了明显的加强,其必须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应对新的挑战,而遥感技术就是很好的选择。利用遥感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有效整合并处理沿线水系的电磁波信息[2]。在了解信息后,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远程监测。并且,在遥感技术的支撑下,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工程中的生态信息,利用技术对其加以适当的转化,使之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加强管理部门对于信息接收的直观性。
2.4应用GIS技术
GIS系统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地理服务功能平台。在该平台中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为构图技术,二为信息技术。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管理人员可有效开展空间分析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及科学性推进。在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类似技术是CAD技术。相比于CAD来说,GIS技术的功能体系会更加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储存功能、分析功能以及额外的制图功能。如果管理人员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分析断面或分析区域,则需要大程度依赖GIS技术。并且虽然CAD技术与GIS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可视化功能,但GIS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供功能,补充辅助管理人员更加精准的推进管理工作,保证整体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信息化时代的靠近。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水利建设工作自然需要出现一定程度的创新。不难看出,在未来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会逐渐提高,而在水利工程中也会有更多创新性的信息化技术。行业内工作人员需及时意识到这一点,能够合理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建设管理工作相互整合,在发挥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整体管理质量,促进水利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9):164-165.
[2]孟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