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2月上   作者:魏平
[导读] 在当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当数混凝土技术,为保障建筑总体质量,就必须了解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然后从材料、混凝土配比、浇筑、养护等方面注重混凝土质量的提升,以保障建筑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陕西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魏平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在当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当数混凝土技术,为保障建筑总体质量,就必须了解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然后从材料、混凝土配比、浇筑、养护等方面注重混凝土质量的提升,以保障建筑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0引言
        伴随着国家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建、改扩建项目逐年增加,为施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混凝土因其较高强度及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保障混凝施工技术应用有效性,必须加大研究力度,从混凝土配比设计、浇筑、振捣、养护等技术上下功夫,才能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更高。王海涛[1]结合某市政建筑工程实践中混凝土技术应用实况,对该混凝土技术应用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首要前提是保障混凝土配合比符合工程设计标准,其次则是要加强钢筋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下文笔者就结合众学者研究资料,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应用中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质量控制要点谈几点认识,希望能对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技术应用必要性
        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要注重混凝土技术应用力度。之所以混凝土技术能受到业内广泛认可,究其原因就是该材料具备较强耐久性及结构稳定性,可保障工程总体质量及使用年限。但是,如果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不规范操作就会使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造成建筑结构强度降低,极易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影响到后期使用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混凝土技术应用要点,加强质量控制提升建筑整体质量,从而推动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2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2.1原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凝土材料中,水泥、沙粗骨料等是主要材料。以水泥为例,不同标号的水泥质量标准不同,强度也不同,如果选用了不适用于建筑结构强度要求的水泥,那么,建筑整体质量将受到影响;其次是粗骨料的选择。粗骨料就是指大颗粒碎石,骨料太细或太粗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黄沙质量就是指沙中含泥量的高低,如果含泥量过大,将其运用于混凝土拌和中,混凝土结构强度必将有所降低[2]。
        2.2混凝土颗粒级配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颗粒级配非常重要,如果配比不合理不科学的话,就增加了混凝土离析发生风险。
        2.3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浇筑与养护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浇筑混凝施工中,没有掌握整体建筑其工程施工要求、结构指标以及钢筋疏密程度等情况下盲目浇筑,就会使浇筑质量达不到建筑结构强度要求。在养护方面,没有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科学的养护,使混凝土暴晒于太阳底下,混凝土就会快速失水,出现干裂;在用保湿法进行养护时,养护用水质量同样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例如,建筑废水中含大量腐蚀物质,这些腐蚀物质会使钢筋锈蚀,影响其和易性,进而影响到建筑结构质量[3]。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在选购水泥、沙、骨料粉煤灰等混凝土原材料时们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标号的水泥、适当规格的骨料及满足含泥量标准的黄沙。在材料进场时,要对厂家提供的质量检测合格证书进行审核,防止后期出现质量问题时无处追责。



        3.2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当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尤为重要,因此,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合理筛选建筑材料,如沙子,各种规格集料、水泥等,不仅要满足建筑施工需求,还应符合建筑质量要求。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中主要材料,由于各种建筑材料成分不同,在混合操作中,会产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因此,科学配比非常关键[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影响建筑整体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求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工作开展之前,必须科学地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同时,还要求其散热能力符合施工标准,从而有效杜混凝土裂缝问题,导致建筑整体质量下降。
        3.3注重混凝土浇筑顺序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把握先中间后两边,先低后高的原则,这一施工顺序的好处是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质量的问题。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高标号混凝土和低标号混凝土的浇筑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浇筑部位、浇筑体积及结构强度要求,然后再选择合适标号的混凝土。如果选用高、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需用钢丝网和高密度的铁丝网在交接处进行分割,防止不同高标号的混凝土串流,影响构件强度。
        3.4科学应用混凝土结构测技术
        3.4.1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是指以波动形式存在并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振动,其频率范围为20~200000Hz,当频率超过这一上限时,即为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能,这归因于超声波的强大传输功率[5]。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单截面检测法与双面检测法。检测时,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必须同时沿组件两侧均匀移动,以便可以在不同位置测量声波参数。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多种可应用于超声检测的技术,如“超声波表面坡度传播”,“首波相位变化”和“冲击回波法”等,不仅可以检测裂缝位置,还能准确地测量混凝土裂缝深度。
        3.4.2地质雷达检测技术
        在将雷达探测技术应用到混凝土质量检测过程中时,主要是将相应强度的电磁波发射到地下,在遇到不同导电介质时,电磁波就会被反射或散射,此时,雷达就会记录信号发送和接收全部过程,因此,这些电磁波的振幅和往返时间就可以准确反映建筑项目的内部质量和状况。
        3.5混凝土养护技术
        对于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而言,除上述相关关键技术外,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才是关键,一旦养护不到位,一系列问题就会产生,如温度裂缝、水热化问题等。在浇筑完工后,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过,就需对其进行养护。首先,可通过相关养护措施的而应用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确保混凝土结构成型,以此提高建设质量;其次,如果是采用保温法进行养护时,应将结构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维持15天以上,以避免发生水热化现象或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大而引起的裂缝问题,在养护阶段就应该选择保湿法,以提升混凝土内部养护效果。
        4结束语
        于建筑施工而言,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与坏严重制约着建筑整体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在施工中把握技术应用要点,注重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此外,相关企业应自上而下地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施工工艺,进而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确保建筑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混凝土技术在市政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20-(09)-15 .
[2]谢评稿.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建材,2018(4):277-278.
[3]钟冠华.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研讨[J].江西建材,2017(8):287,289.
[4]陆敏虹.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25.
[5]王宇航.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